香江选美 内地生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6:52 新世纪周刊 | |||||||||
意识形态的争议并未阻挡香港小姐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一些人“蠢蠢欲动”,顶着政策压力尝试举办自己的选美活动 -实习记者/邓力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内地改革开放,文艺舞台不再是革命样板戏一枝独秀。珠江三角
由此,香港小姐走进了内地人的视野,内地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蓝灰”时代,香港小姐在瞬间迅速刺激了公众的感 官。广东地区的民众能第一时间看到香港小姐选美节目,这在当年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大事件之一。而广东地区以外的观众根本 没机会看到港姐选美的直播。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直到2002年,内地电视观众才首次通过旅游卫视收看到早已如雷贯耳的 香港小姐选美的全过程。 对于内地观众而言,香港小姐选美活动绝不仅仅是一个赛事而已,内地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文化环境让“小姐”、“ 选美”这样的字眼还与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地观众对港姐的认识是伴随着港剧的迅速流行不断加深的。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港剧对内地影响最深刻的十年,80年代的《上海滩》红遍整个华语圈,之后一些 伦理剧、武侠剧如《义不容情》、《射雕英雄传》、《霍元甲》等也颇具代表性。这些经典港剧的热播,是香港流行文化在内 地生根开花的预热。这些港剧中不乏历届香港小姐的身影,《上海滩》中的赵雅芝就是第一届“香港小姐”的第四名佳丽。 整个80年代,街头最热卖的挂历、贴纸中,香港小姐总是可以拔得头筹,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目标。这些印着香港 小姐身影的挂历、贴纸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为成长于80年代的人们今天的回忆提供了重要的凭据。 意识形态的争议并未阻挡香港小姐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当然,人们没有仅仅满足于“流传”,一些人“蠢蠢欲动”, 顶着政策压力尝试举办自己的选美活动。1989年,广州电视台“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就是这样的尝试,尽管主办方小 心翼翼地规避了在当年十分敏感的“选美”二字,但它还是像一颗定时炸弹,炸出了之后的大肆批判。一度,有关方面三令五 申,严禁举办类似于香港小姐评选的各种选美比赛。 当然,这样的三令五申还是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松动。进入90年代,花样百出的选美开始铺天盖地席卷全国--模 特比赛、才艺明星选拔、形象代言人评选,甚至还有人造美女比赛。到了1994年,选美活动日趋泛滥,全国妇联公开表示 反对举办选美比赛、遏制“美女经济”现象。2003年5月,香港凤凰卫视举办了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华小姐”选美大赛, 选美终于光明正大走进了公众视野。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