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严查福寿螺致病事件专题 > 正文

福寿螺发家史折射轻率引进外来物种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06: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福寿螺发家史折射轻率引进外来物种之痛

福寿螺把禾苗吃得稀稀落落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福寿螺发家史折射轻率引进外来物种之痛

附着在禾苗上的幼虫


  本报讯 (记者 邱瑞贤 杜安娜 记者 曹菁) 实习生 黄嵩对于近日热论的“福寿螺之祸”,昨日广州有医学专家指出,实际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最早病例也并非出在广州。

  记者走访多方调查发现,“福寿螺之祸”还不止于食品卫生——北方人大快朵颐的福寿螺早被广东人冷落,但被养殖户随意抛弃野外后却传播甚广,并成为“水稻杀手”。在广东及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不少水田里刚插的秧苗都被福寿螺吃光了。

  专家指出,细察20多年来福寿螺被引进广东、辐射周边乃至“北上”祸害的整部“发家史”,折射的是不经严密评估轻率引入外来物种之痛。

  本地调查:早被冷落

  昨日,记者到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实地探查,出人意料的是,在偌大的市场里,只艰难寻觅到一家铺子在卖福寿螺。

  在黄沙水产市场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记者发现了这家卖新鲜福寿螺的店铺。店员告诉记者:“肉质呈黑色的福寿螺价格是两元多一斤,这些螺是野生的,都是在附近海域打捞的,煮熟后,肉质很硬,口感不好,很少有人来买。”店员介绍道:“另外一种肉质呈白色的螺,口感要好得多,这些螺主要从上海和江苏运输过来,12元一斤,不过买的人也不多。”

  店员说,其实广州人一直都不太喜欢吃福寿螺,并不是因为最近“福寿螺事件”的影响才“冷场”。记者发现,与相隔一个车道的鱼类市场相比,螺类市场冷清得多,确实是“冰火两重天”。

  在离黄沙水产市场不远的清平水产市场,新鲜福寿螺则近乎绝迹。仅仅几家水产店有冷冻的福寿螺,这批货也是从外地运回来的。在水产市场不远处的一家海鲜酒楼,服务员听说记者要点福寿螺,面露难色。她歉意地解释,说由于很少有顾客到这里吃这道菜,从酒楼开张以来也就只做过几次,所以没有准备。如果顾客执意要吃的话,他们只能现在去市场上买。

  另外,记者从广州市各大茶楼打听到,几乎没有茶楼做这道菜。有店主反映:“这道菜很难做,而且又不受大家的欢迎。开始还做,后来时间长了,就慢慢地淘汰掉了,太不划算了。”广州的福寿螺市场一直在遭遇“寒冬”。

  惊人危害

  狂噬禾苗 堵塞水管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福寿螺在广东食品市场遭受的“冷遇”,却暗中直接促成了另一个巨大危害。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福寿螺的祸害,在农田远甚于餐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邢福武教授告诉记者,除了狂噬禾苗外,福寿螺还会大量爬进水田的供水和排水管道产卵,成虫也会大量蛰伏其中,造成严重的管道堵塞,从而严重危害农作物种植。

  插秧几天秧苗就被吃光

  “广州这几年农田在减少,受害作物不算多,但是在早年,福寿螺的危害是极为恐怖的。”邢福武表示,他在广州的天河、白云、从化等地的农田里都看到过螺害,一片片的红卵密密麻麻聚集在稻秆之上,十分可怕。

  广州不多,广东多个地区却频频告急。记者了解到,近日借助台风和暴雨的袭击,福寿螺被大量冲进水田,广东肇庆、高明等地农村“螺灾”酷烈。在高明更合镇平塘村的路边田里,禾苗疏疏落落,每根禾苗的根上都附着一只灰黑色的螺,螺缓缓蠕动,禾苗也跟着慢慢晃动,一会儿就倒在水里。肇庆市睦岗镇大龙村一村民家有七分稻田,插秧前因杀螺药放得不足,插秧后没几天,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了个精光。

  受害水域不少于10万公顷

  当地农民反映,早在10年前就在稻田里发现了福寿螺,专吃幼嫩的农作物和田边的青草。要完全杀死福寿螺,一亩地至少要用半公斤左右的“五氯酚钠”或一整包“百螺敌”,但是如果这样,禾苗也会受到污染,因此他们只敢施用完全剂量的60%,可这样又不能完全杀死所有的螺。福寿螺繁殖力很强,几天就又恢复了数量。

  广东周边的省份螺害更是严重。近日广西成了福寿螺肆虐的“重灾区”,经过近10天的捕杀,受灾局面才得到控制。据统计,我国南方各省市目前受福寿螺危害的水域不少于10万公顷。

  “祸水”溯源

  源自南美引进广州后“爬”向全国

  考究福寿螺的“发家史”,它们是从广东“爬”出去的。

  邢福武教授表示,原生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福寿螺最早被引入亚洲是在东南亚,日本人则喜欢把其做成罐头食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它被引入台湾;再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它作为一种高蛋白食品被推介到广东,其中最早引入的是广州,并立即开展了专门的养殖推广;随后又陆续被引入到其他省份。

  然而,这种淡水水产被引入广东后的发展状况却有违引进的初衷——本地人并不青睐其口味,在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之间,广东人对福寿螺的食用迅速完成了从“热”到“冷”的转变。不少养殖户立即退出生产,大量的廉价螺也被随意丢弃。

  邢福武表示,由于是水生动物,南方光热充足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合福寿螺的生长繁殖。因此,它们迅速找到了自由繁殖的天堂,“到处爬,并顺着西江、东江等水域,穿州过省”。由于繁殖量惊人,每个福寿螺成虫一年产2400~8700个卵,并且有高达90%以上的孵化率——丢一个福寿螺到农田里,一年后可能会扩容到上万只。

  据了解,目前福寿螺已经从广东扩散到了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不过邢福武表示,由于北方寒冷,福寿螺的“地盘”不太可能扩到北方。

  广东或已进入福寿螺的“稳定期”

  邢福武指出,从生物学上看,每一个外来物种都有其“扎根—扩散—稳定—减少”的过程。近年来观察广东的福寿螺生长状况,或正处于稳定期。近年来随着农田减少,以及珠三角不少农民用福寿螺来饲养鸭,广东的福寿螺存量基本上进入稳定时期。

  但这不意味着广东就可以掉以轻心。他表示,物种在经历稳定期之后部分会逐步消亡或迁徙他地,但是也存在再次爆发的可能。

  与广东相反,周边的省份由于引入较晚,此时也许刚好处于福寿螺旺盛的“扩散期”。邢福武指出,对福寿螺的“剿灭”要抓紧时机——福寿螺有“冬眠”的习惯,最好的活捉成虫时节是冬天;而每年的3月上旬是其产卵高峰期,此时要注意把其附着卵群悉数消灭。此外,还可适量用茶籽麸、桐籽麸等药剂加以防治。

  缺乏评估就盲目引进是“祸根”

  对于最早从国外引入福寿螺的广东来说,“福寿螺之祸”可谓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邢福武认为,福寿螺在20多年内的“发家史”,充分折射出当初对外来物种不加详细评估就轻率引进的危害。“福寿螺折射的不仅是一个

食品安全卫生问题。”

  其实对于福寿螺的危害,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外有所定论。据了解,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物种的可怕。“在引进任何外来物种之前,我们都应该对其背景和危害进行充分的评估。”作为一名已经对外来物种研究多年的专家,邢福武认为,“不能等每一个外来物种产生了危害事件以后再来消灭,那样的成本太大了。”

  据了解,对于外来物种的研究和管理,国内目前并没有独立的机构加以专门协调。邢福武认为,国家应组织包括教育、科研、农林、环保、贸易等多个部门,成立一个专门的主管机构,对外来物种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在引进后加以严密跟踪监管,杜绝为经济利益而盲目引进的行为。

  此外,目前我国有关机构对外来物种的研究也不够充分,目前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外来有害物种只有16个,但邢福武表示,光他了解的有害外来植物品种至少有50个左右。

  养螺业遭灭顶之灾

  据悉,福寿螺的养殖目前主要集中在江西、广西等地方。据记者了解,仅在江西瑞金一个市,就有100多家福寿螺专业养殖户。这次在全国范围兴起的消灭福寿螺的行动,对这些地方的养螺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提起这次“福寿螺事件”,江西瑞金的养螺人杨先生用了“欲哭无泪”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杨先生辩白道:“并不是每个福寿螺都有问题,只有那些黑心老板打捞的野生螺才可能有很多的寄生虫。而且北京那些人之所以会得病,完全是因为没有煮熟,经过高温加工的福寿螺不会有问题。” (邱瑞贤、杜安娜)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并非最早发于广州

  命名原因可能是广州发病率高

  在这次肇于北京的福寿螺安全事件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命名一度引起热论,一般认为是由于该病最早发现于广州。但是。记者从有关专家处获悉,其实该病的最早病例也并非在广州出现。

  中山一院消化科内科副教授王锦辉告诉记者,关于该病的最早一个报道出现在台湾,而且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

  有人推测,该病以“广州”命名,可能是广州发病率高。 (邱瑞贤、陈起坤)

  京“管圆线虫病”患者增至87例消费者应避免食生鲜

  本报北京讯 (记者谢绮珊)记者昨天从

卫生部获悉,北京卫生部门已部署将生吃或半生吃的淡水螺类食品纳入夏季食品、生活饮用水专项卫生监督检查范围。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截至23日下午7时,北京因食用凉拌福寿螺肉而得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患者比21日又增加了17例,达到87例。

  卫生部发出公告表示,摄食生鲜水产品是一种危险饮食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卫生部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餐饮单位不得提供可能被寄生虫污染的生食水产品;消费者应避免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相关专题:北京严查福寿螺致病事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