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严查福寿螺致病事件专题 > 正文

广州市民食螺小心翼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09:43 南方日报

  广州市民食螺小心翼翼

  市场:螺类价格未明显下跌专家:煮熟吃就没必要恐慌

  本报讯(记者/张蜀梅李慧燕实习生/王明珠)最近关于“螺事件”被媒体闹得沸沸扬扬,一向以喜欢“尝鲜”而闻名天下的羊城市民也变得小心翼翼。

  售螺酒家

  让媒体吃“闭门羹”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内一家以螺为主题的艺苑酒家。细翻看菜谱后,发现螺类制法主要以白灼、辣酒煮、尖椒炒、上汤煮和蒜蓉蒸为主,并未发现生吃的情况。但当记者向酒家经理提出最近“螺市”如何等问题时,一名陈姓经理态度冷淡地说:“总经理下令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在一楼放置水产品的地方,记者看到水产品价格栏上列着诸如响螺、中华螺、东风螺等螺类,但问厨师哪些是东风螺时,厨师却表示,酒家从来没有进过东风螺,如此模棱两可的回答让消费者困惑。

  记者在该酒店门口随意采访刚从该酒家饱餐而出的市民,他们均表示,来这里并没有吃螺,最近也不敢吃螺;也有市民表示,煮熟了吃应该没关系,依然会照样吃。虽然“螺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昨日这家以食螺为主题的酒家依然满座,不过,记者问就餐的两桌食客,他们反问记者:“你还敢吃螺?我们不敢吃。”

  黄沙水产

  螺类价格未受影响

  据了解,广州市黄沙海鲜水产交易市场内的东风螺和福寿螺主要来自南海以及广东一带的沼泽和水塘。目前东风螺批发价是3.2元—3.4元/公斤,福寿螺批发价是2.0元—2.4元/公斤,均属于低档螺类。而每天市场的螺类入货量仅为50公斤—100公斤,相对于每天进货100吨的贝类是相当少量的。

  黄沙海鲜水产交易市场副部长郭华威表示,广州人通常比较爱吃田螺和钉螺这类的螺,很少人吃东风螺和福寿螺,所以这两类螺的入货量会更少,而主要的买方仅为市内一些北方饭馆,用做麻辣烹制,所以市场内螺类价格没有明显下降。

  据了解,由于近期媒体报道福寿螺和东风螺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后,广州市各部门已经加紧对螺类的检测,上个星期,广州市农业局、市监测中心、市工商部门、荔湾区疾病控制中心和检测站开始加紧对各水产市场里各螺类的监测,郭华威称不便透露该市场螺类的监测结果,不过,他表示,螺类的确有一些寄生虫,但加热后吃应该没大问题。

  疾控专家

  广州尚无发病报告

  截至前日19时,北京因食用凉拌福寿螺肉而得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患者达到87例。昨日本报也报道“江门市五邑中

医院收治的疑似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个案”,在市民中引发了不小的“福寿螺”恐慌。广州一些专家向记者表示,广州目前没有这样的病例,市民不必恐慌,同时警告市民吃螺等淡水产品一定要煮熟。

  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王鸣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广州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病例了,如果现在有,也是散发的。同时,他表示,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不是法定上报的传染疾病,就算广州有这样的病例,也不需要上报。

  “广州管圆线虫”主要是经口进入人体,经胃肠道侵袭人体,接触性传染非常少。所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王锦辉副教授建议市民,在吃淡水生物的时候,最好是煮熟。

  他表示,北京这次感染那么多人,主要是在同一间酒店里吃了福寿螺,这说明那一批福寿螺有问题。他说,实际上,“广州管圆线虫病”发病率不高,如果没有生吃或半生吃过淡水生物,就谈不上得这个病,所以公众完全没必要恐慌。

  食用螺类

  无需惊慌仍要警惕

  王锦辉副教授说,如果人不慎吃了广州管圆线虫卵,到发病还有一个潜伏期,一般是10天,最快的是3天发病,最晚的是一个月才发病。据说,该病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会出现中枢神经和面部神经的损害,严重者还会导致眼睛麻木、面部瘫痪等。若侵袭到中枢神经,就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甚至引发生命危险;若侵袭到肺的局部血管,人就会咳嗽、胸闷、咳血,甚至可能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但是,一般大多数的情况是发烧、皮肤搔痒。如果市民出现这样的反应,加上近期生吃过淡水生物,就得引起重视,应该立即去大医院检查。

  小知识

  吃螺至少煮40分钟

  鉴于食用未熟透的淡水螺(见上图,郭长荣摄)存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危险,医生建议:食用淡水螺之前要确定该螺是否煮熟煮透。医学实验表明,40分钟以上的久煮能够杀死寄生在螺内的广州管圆线虫,保证食用的安全。在家烹饪淡水螺一定要煮够时间,切莫掉以轻心。

  相关专题:北京严查福寿螺致病事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