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回延安《长征》唱给宝塔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5:08 华商网-华商报

  

回延安《长征》唱给宝塔山(图)

  开国元勋子女一行在宝塔山上敬献花篮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胡国庆摄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昨日,毛泽东的这首《长征》再次回荡在延安宝塔山上空。这歌声让人感动,那一张张刻满岁月印痕的脸上因为演唱这首歌曲而露出的生动表情,更让人感动不已。

  随着这首《长征》歌曲在宝塔山上引发的高潮,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画上了句号,至此,元勋子女们沿着父辈的足迹已走过了长征途经的11省区110个县,历时近40天。

  三鞠躬向长眠的革命前辈道声问候

  昨日上午,革命圣地延安飘着连绵的雨丝,乍到的秋凉丝毫没有减弱延安群众欢迎开国元勋子女的热情。在枣园,在杨家岭,在宝塔山,凡是元勋子女们经过的地方,都有群众守候在路边,他们有的扭起陕北秧歌,有的打起腰鼓,有的从家里带来了红枣、瓜子。此次活动的队长罗荣桓之子罗东进表示,延安群众的热情超出他们的意料,“太感动了!”

  在枣园,开国元勋子女一行参观了父辈当年在这里居住过的窑洞,摸摸黄泥糊起的墙壁,踩踩院中的青苔,这些细小的动作都饱含着他们对父辈们的怀念之情。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五人的雕像前,这些满头华发的红色后代齐齐地站了一排,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躬。“重走长征路的一个目的就是还愿,向已经长眠的革命前辈道声问候。”罗东进说。

  回延安当年那一切仿佛还在眼前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罗瑞卿之子罗箭久久徘徊在中央大礼堂旧址的外面不肯离开。他说,这里有他儿时的记忆。罗箭在延安出生,7岁时才离开,他还记得当年这里举行的舞会,小孩们就在大人的中间穿来穿去。“就在这里,那一切仿佛还在眼前。”

  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也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昨日,这里成为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的终点。宝塔山上,走到“长征”最后的11位开国元勋子女在延安宝塔前合影留念,罗瑞卿之子罗箭、徐海东之女徐文惠、左权之女左太北、秦邦宪(博古)之子秦铁这4位“延安娃”向象征着中国革命的延安宝塔敬献了花篮,他们4位都是喝着陕北小米汤长大的。

  罗东进表示,走到延安,他们一行的“长征”路就要结束了,宝塔山是他们此行的最后一个站点。他建议大家一起唱起《长征》,用这首毛泽东的诗歌,给重走长征路画上胜利的句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歌声落了,元勋子女们情不自禁振臂欢呼:我们胜利啦!

  

回延安《长征》唱给宝塔山(图)

  在先辈们的雕像前鞠躬回延安·表情

  登上宝塔山 “延安娃”激动不已

  昨日,登宝塔山的时候,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团的每个成员一定在心里吟诵着贺敬之那首脍炙人口的《回延安》。他们的脚刚刚落到宝塔山下,每个人就都激动起来。尤其是在延安长大的四个“延安娃”更是激动不已。

  ■人物: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少将

  ■表情:仰起头,眯着眼,凝望着巍峨耸立的宝塔

  68岁的罗箭1938年在延安出生,长到7岁才离开。他说,虽然自己祖籍四川,但父亲告诉他,要把陕北、延安当作自己的老家。

  ■人物:徐海东大将之女徐文惠

  ■表情:端端正正站着,高兴地与心中的圣地形象宝塔合影

  67岁的徐文惠也是在延安出生的,只不过3个半月大时就跟随父亲徐海东到华东革命区去了。她近几年来就到延安回访了四五次,“到了延安,打心眼里感到亲切啊!”

  ■人物:左权将军之女左太北

  ■表情: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了宝塔山周围的每个角度,全神贯注地拍照

  从小在延安生活的左太北说自己是被“彭(德怀)伯伯养大的”。这次重走长征路上,她心脏病犯了,但经过短暂休养,还是跟上了队伍,终于站到了宝塔山上。

  ■人物:秦邦宪(博古)之子秦铁

  ■表情:点燃一支烟,一个人远远地站着,看着宝塔,看着山脚下的延河,很长时间,才吸上一口

  秦铁老人一到陕北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已经66岁的他十分兴奋,总是开心地笑着,仿佛一个孩子。他是两三个月大时来到延安的,直到7岁离开。

  回延安·特写

  “我对延安窑洞有特殊感情”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贺敬之《回延安》

  这个雕塑最像伯伯周恩来

  ■人物:周恩来侄女周秉德

  ■地点:枣园革命旧址纪念馆昨日上午8时许,空气清新的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纪念馆迎来了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团。他们来到一座雕塑前。“毛主席!周总理!”有人叫道。是的,这正是延安时期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塑像。

  “真像!”又有人说了一句。周秉德也“嗯”了一声,说,这是她见过最像伯伯周恩来的塑像。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中将说,你看,他们还“穿”着棉裤呢。有人接了一句:“就是嘛,中央进驻延安时,是1月,还冷呢。”

  罗东进提议:“我们给革命前辈鞠躬致敬吧。”老人们很快肃立在雕像前。有人喊:“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抬起头时,周秉德老人又一次神情庄重地看了一眼伯父的像。延安,她已来了很多次了。这里是她熟悉的地方。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贺敬之《回延安》

  那年中秋节在爹爹家吃月饼

  ■人物:罗瑞卿之子罗箭

  ■地点:枣园朱德旧居杨家岭革命旧址

  “小时候,我们就在这里吃过月饼呢!”走进枣园朱德旧居的小院,罗箭一下就大声喊着,指着树下一块石板做成的桌子,快步走了过去。“小时候,我们一到星期天就来这里啦,吃啊玩啊……爹爹对我们可好啦。”

  “爹爹是谁?朱德?”“对呀,我们这些孩子都把朱德叫爹爹,康克清叫康妈妈。我记得有一回是过中秋节吧,爹爹就在这石桌上打扬琴,我从来没有听过那么好听的声音。可我还惦记着桌上的月饼呢……哈哈……”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罗箭留恋于一眼眼古旧的窑洞,他表示,延安的窑洞越来越少了,为了给后代留下真正的延安记忆,不要把窑洞全拆了。1938年罗箭出生在延安,在延安一直长到7岁。“那时我还在抗日军政干部子弟小学上学,住的就是窑洞。每天在窑洞里跑出跑进,虽然是战争年代,但窑洞里的记忆还是充满了欢乐。”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孙强张小刚采写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