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见面 同感受峥嵘岁月(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5:08 华商网-华商报 | |||||||||||
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胜利到延安,队员们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胡国庆摄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千声万声呼唤你 重走长征路,“开国元勋子女与华商读者万人见面会”报名活动即将结束,各行各业市民参加活动的热情,让人倍受鼓舞。他们中有个体经营者,有农民,还有稚气未脱的幼儿园孩子…… 感受公公曾走过的光辉历程 “活动报名组吗?我组织我们单位20余名员工参加这次活动。”友谊西路155号南方李锦记专卖店的负责人南女士打来电话报名。 当被问及报名原因时,南女士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说:“我的公公就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193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走完了整个长征路,在四川作战时还负过伤。虽然他现在人已经不在了,但好多证件都还留在家里。平日里看到这些证件,就想起了公公的光辉历程。这次报社组织的活动,我们家一定会参加。而且不光是我家,我也号召了我们单位的员工一起参加,让他们感受感受当年那种不怕吃苦、奋勇向前的精神。” 当过兵的人会神往那个年代 “我和我的女儿都曾穿过军装,作为一名老战士,对长征我们无限怀念,非常想参加活动。”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院长李继先打来电话再三表达了自己希望参加活动的心愿。 家住渭南13岁的郭磊打来电话说,他非常想参加这次活动,也算是替爷爷了却一桩心愿。因为爷爷当过兵,向他讲述过长征的故事。 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东八里村45岁的村民范先生说,他参加活动不为别的,只是想感受非同一般的历史。 我有特长能不能单独报名 家住西安东郊,已经退休的58岁的田希文老师傅,是名酷爱模仿周恩来总理声音的“演员”。一看到报名参加活动的消息后,他非常激动地打来电话,说是要以个人的名义报名参加。 当记者告诉他,出于活动组织考虑,报名条件限制在20人以上的团队时,田师傅略带恳求地说:“我演周总理演得特别像,你就让我参加吧!要不然,我先给你表演一段,你看行不行。” 还没等记者回答,田师傅就已经在电话那头“深情”地表演起来…… 热线电话开通以来,报名热线火爆异常,短短两天,报名达到数千人。邓昌贵书法协会说要来60人,中华小记者团说要带30个小记者参加,灞桥东十里铺秦腔联合会说要带30名老艺人,还有不少学校、部队、医院的负责同志也纷纷赶到报社,表示将组团参加。 ■温馨提醒 报名截止今日11时 “长征精神代代传·开国元勋子女与华商读者万人见面会”活动将于8月27日下午举行。活动现场,市民除与到达陕西的部分开国元勋子女见面互动、合影外,著名歌唱家将演唱长征歌曲,万名华商读者与开国元勋子女合唱长征组歌。 本报接受单位组团报名(团队不少于20人),今天上午11时报名截止。 元勋子女本报接热线 “开国元勋子女接听华商读者热线”活动将于8月28日上午举行。 十多位开国元勋子女将到本报接听读者热线,向广大读者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以及鲜为人知的“我和父亲的故事”。如果您对那段历史感兴趣,如果您也保存着父辈的长征记忆,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报名热线:029-88429067、88429072。 他们的讲述 忆长征先辈精神感动我们 连续两天的热线报名电话,引来了不少老红军后代的电话。他们除在电话中纷纷表示想要参加这个活动,还给记者讲述着他们从父母那儿听来的长征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叹,感动,思索…… ■讲述人宝鸡高先生 雪山实在爬不过去,朱德总司令让我母亲拉着马尾巴走 “母亲命苦,五六岁就当了童养媳,红军的队伍来到母亲生活的村庄后,17岁的母亲毅然参加了革命。长征时她是红四方面军中妇女独立团的成员。母亲最险的一次经历发生在长征开始后不久,当时母亲她们的一个小队伍在一座破庙里遭遇了围追的敌人。敌人在母亲身上搜出一份党组织内发的材料,就把母亲拉到外面要枪毙她。可怜的母亲,被可恶的敌人在脸上、肚子上、腿上各刺了几刀,母亲难忍屈辱,当即从不远的悬崖上跳了下去,幸运的是被附近的乡民救起,才捡回一条命。 “随后母亲开始随部队北上,翻越大雪山。母亲那时也不过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受过伤,身子比较弱,努力了一番,实在爬不过去了。当时与四方面军汇合的一方面军朱德总司令就走过来问我母亲说,‘小姑娘,怎么样啊?’我母亲摇摇头。马背上驮着物资,朱德总司令牵着马,让我母亲拉着马尾巴走,这样她才走过了雪地。 “1935年从藏区的毛儿盖开始过草地,我母亲年轻不懂事,背了很多藏红花,那是一种挺珍贵的药材,孝顺的母亲想带回去给她的父亲,不过后来路上的艰辛逼得她不得不把它们全倒掉,换上粮食背上。后来没粮食,就背草根和树皮。晚上就坐在一起休息,毕竟是年轻人多,大伙虽然饿,还是喜欢聚在一起乐,他们围着篝火唱啊跳啊,可是第二天起床就不知道又有几个战友永远倒在了这个地方。 “1936年,长征队伍在陕北与刘志丹的抗日部队汇合。我父亲就是刘志丹部队的战士。母亲和父亲就是在陕北认识并结婚的。长征也成就了母亲的婚姻与爱情。” 那位年轻小战士现已是有91岁高龄的老太太了,名叫李志新,这名字还是在长征途中改的。高先生说,母亲现在是宝鸡市地方上唯一一位还健在的老红军,他讲述这些,只希望能够代表老太太来看看元勋之女,能和大家一起缅怀一下那段艰辛的历史。 ■讲述人西安刘先生 父亲的老连长让大家把粮食都给交出来,说长征路上最要讲团结 “父亲叫刘文新,长征时才十三四岁,是红二方面军的小战士,后来每回忆起长征,总是感叹新中国的诞生是用鲜血换来的。长征时的苦难有时回忆起来非常痛苦,父亲都不怎么愿意和他们讲。不过他留下了很多回忆手稿,用这种间接的方式他才能了解到那段不堪回首的艰辛日子。 “父亲他们长征开始时一路血战,从湖北打到湖南永顺,再到龙山县,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虽然每天要打仗,却只能吃一顿饭。他们红二方面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包围,不惜一切代价,在贵州、云南都损失惨重。到了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时,由于当地老百姓的支援,他们每个人才分得粮食八斤、盐一斤、火柴一盒、一张生羊皮,这成了他们过雪山草地的全部生活物资。 “爬雪山时,有的雪山非常高,走一天一夜才能翻过山顶,上山八十里,下山七十里,山下是六月酷暑,山上是腊月严寒,越走到山上就越感到胸闷恶心,大风大雪刮得同志们眼睛都睁不开了,四周荒无人烟,晚上就天当盖地为铺,他们的战友很多被活活冻死了。过草地,只能踩着前面的脚印走,到处是无底泥潭,一掉进去就越陷越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一点点消失。 “走了一段日子后,有些同志就先把粮食吃完了,大伙像保护眼珠子一样保护自己的粮食。他们的连长和党代表就把全连一百四十个战士集合起来讲,‘我们大家要团结友爱,不能让粮食吃完的同志饿死。’然后连长和党代表就把自己的被褥拿出来铺在地上,要求大家把粮食都倒出来,然后由连长统一分配。这种重新分粮的情景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到最后,连长只能用三个手指头给每人分上一小撮,自己和党代表剩下几颗蚕豆。那位连长因为总是把粮食留给战士们,最后不幸牺牲了。过草地时,基本上就没有吃的了,大家都挖野菜,因为有些菜有毒,路上不断地见人倒下,他们后来一看到新土堆就自动脱帽默哀,甚至哭出声来。” 讲完这些,刘先生说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希望自己能见见开国元勋的子女,能和他们一道追忆父辈的足迹,能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她的心愿 贺龙在延安时的生活秘书周海清之女说——— 我想帮父亲了却遗愿 “我父亲是贺龙元帅在延安时的生活秘书,跟随贺龙八年,对贺龙感情特别深,三年前父亲留下信,让我转交给贺龙元帅的家人,可我们一直都没联系上,去年父亲去世了,我想拜托你们报社帮我父亲实现这个遗愿!”周业业女士讲,她的父亲周海清是贺龙元帅在延安时的生活秘书,负责照顾生活起居。8年相处中,父亲和元帅情深意重。父母在延安认识并结婚,也是贺龙夫妇给撮合的。 在父亲心里,贺龙夫妇像是亲人和兄长。1946年贺龙元帅离开延安时,将他吃饭用的银筷、抗战胜利时缴获的战利品:一条毛毯和一把左轮手枪送给了父母当作纪念品。父母还和贺龙夫妇在延安有合影,可惜这些都在“文革”时遗失。解放后,周海清老人几次去北京找过贺龙元帅,却都只见到贺龙夫人薛明女士,直到贺龙元帅去世也没见上面。1980年,两位老人在北京见面时又谈起了在延安的往事,谈到贺龙元帅,两人都泪水不断。 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联系到薛明女士,2003年中秋节,周海清老人给薛明写了封信,“自20多年前一别,我很是惦念,如今我已是87岁的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想去北京看望您,看来是不可能了,愿我们在有生之年互相珍重!”去年老人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地说:“把这封信交给你薛明阿姨,了却我一桩心愿!” 两年来,周业业女士为转交这封信颇费周折,得知本报举办此次活动,便希望能够委托报社把信通过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晓明,转交给她的母亲。 他的期盼 老演员想和元勋子女拉家常 航天部第四研究院的杨步均老人也是早早就打来热线,希望跟重走长征路的开国元勋子女见见面。 他说自己11岁就在延安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演出时见过很多老元帅、老将军,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他还亲历了党中央的陕北转移,亲眼看着彭德怀老总牵着胡宗南的鼻子,在山疙瘩里绕圈圈。 “有一回我们走到黄河边上,正在原地休息时碰到彭老总。”杨步均老人对往事记得很清楚,他绘声绘色地讲述当时情形。“我们刚停下来休息,从前边过来百十个八路军骑兵,很威风,骑兵问我们是哪个单位的,我们说是民众剧团的,他们说后面有首长要过来。过了不久,后面来了两排战士,中间护卫着四五十个骑毛驴的中央首长,有彭德怀、贺龙、任弼时、林伯渠等人。”杨步均说,彭老总一看见他们,呵呵笑了,说咱们的剧团正休息着呢,还说大家要养足精神,把本职宣传工作做好。 杨步均老人在电话里说,毛主席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前,还专门接见过民众剧团团长和抗战剧团团长。这次开国元勋的子女重走长征路,回到西安,说什么都要和亲人们再见一见,拉拉家常。 他们的准备 大学生排练迎接元勋子女 8月24日上午,记者在西安欧亚学院操场上看到一队队身穿海军陆战队迷彩服军训的新生,正在加紧练“兵”,准备集体报名参加“开国元勋子女与华商读者万人见面会”。他们将用整齐、威武的队列,嘹亮的《长征组歌》,迎接重走长征路的开国元勋子女的到来。 “我们准备加紧练兵,用威武的军姿迎接这些元勋子女,表达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缅怀之情。”军训团王副团长介绍,这些新生训练起来很刻苦,一点也不比部队上的新兵差。 刚参加完一场高强度训练的法学系新生张玉璞,说起话来还有些气喘,“我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得到过7块共和国勋章,曾经送给我一块。他教育我要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这次能见到刚刚重走长征路的开国元勋子女,我感觉特别兴奋,更应该不怕苦、不怕累,用严格的训练来迎接他们。”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胥建礼刘兢实习记者王晓亮郝蕾实习生谭玲娟采写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