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董宝磊手记之一:武夷茶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19:13 央视《海峡西岸行》 | |||||||||
采茶 《海峡西岸行》采访的第一站,我们到了“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武夷山。武夷山人的恬淡与和善给我们摄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当我们启程前往下一站时,旅程的遥远和路途的颠簸,让我不禁怀忆起在武夷几天来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关于武夷的印象,不仅是“岩峰林立,云雾环绕”的自然景观的韵味,不仅是民间流传的大王峰和玉女峰的爱情传说的诗意,也不仅是泛舟九曲溪上艄公吟唱“幽兰深谷香生径,芳草满山绿满心”的意境,我所感到珍惜的,是人,是土生土长在武夷的爱茶的人。
在武夷,几乎人人喝茶,人人懂茶,人人爱茶,武夷岩茶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之中很多人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游玉琼就是其中一位。二十几年前,十八岁的她开始跟着父亲研习制茶工艺,二十几年过去了,游玉琼不仅将家族世代相传的大红袍传统制茶工艺继承下来,而且又研制开发了很多新品种,并将其不断推向国内外市场,家族的岩茶厂也在她的手上不断壮大起来。 与游玉琼结缘,是为了寻访大红袍的传奇。从前对于大红袍,我只粗浅地了解那是生长在武夷山岩壁上几株非常珍稀名贵的茶树,被称为“茶中的状元”、“国宝”。关于它,在民间还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相传一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生病被武夷山寺院方丈救起,方丈喂他服下大红袍茶后,秀才不仅恢复健康,而且还高中状元,后来为了感恩,秀才把状元红袍披在茶树上,大红袍因此得名。而如今,大红袍母树已经被政府下令停摘留养了,在茶园、在山间,取而代之的是成片葱葱簇簇的大红袍母树的子孙们。大红袍母树繁衍出来的这些大红袍后代们能否继承“岩骨花香”的优良品质呢?为了一探究竟,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和福建台摄像刘文飚一起来到了位于山脚下的游玉琼的岩茶厂。 谈起大红袍的传统制茶工艺,游玉琼如数家珍,兴味盎然,不时还亲自给我们做示范:“摇青要注意力度控制,像这样的“绿叶红镶边”就可以了,经过摇青大红袍的香味就出来了,你来闻闻!多香!”游玉琼一边拿起几片茶叶给记者闻,一边解释道,“大红袍母树停摘留养,并没影响人们继续享受大红袍的美味清香,武夷山的茶叶科技工作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大红袍母树无性繁殖的探索和研究,到现在已经完全可以达到母树的品质了”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采访的另一位武夷山老茶人赵大年,大红袍母树的无性繁殖正是在他们这一代人的手上研制出来的。赵老已经76岁高龄,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上山寻茶,甚至比我们走得还快,还稳。常年研究岩茶的经历,使得他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对于大红袍,他实在是太有感情。 游玉琼也是这样,作为武夷山大红袍制作工艺传承人十位当中唯一的女性,她为大红袍倾注了几十年的青春和心血。对游玉琼的采访结束后,她热情地邀我们到她家里做客,品尝一下山里的农家菜。盛情难却,我们一行三人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沿着光滑的青石小路,穿过折折曲曲的小巷,来到她的家。这是个典型的山里人家,她父亲早已在家为我们这些远来客备好了饭菜。游老先生是个爽朗的老人家,他对女儿的岩茶事业非常骄傲,早已放心的将家族企业交给女儿管理,而他自己只是在大事上再把把关,除此之外,每天喝喝茶,聊聊天,变着花样的为儿女们弄些好吃的菜,在丹山碧水的美景中颐享天年。游老先生和他的女儿一样坚信,武夷山大红袍会遍及全国,更会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认识,被更多的人喜爱。 这样的茶人,这样的武夷人家,在那个下着雨的午后,连同那一桌子大盘大碗的菜食和一屋子的欢声笑语一起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田里,也许哪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再一次不小心打翻了记忆的盒子,那片青翠、那些云雾、那淳朴的乡情、那满室的茶香又会再一次飘洒出来,或许那时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没走,一切都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