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东西文化差异:东富与西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10:35 中国新闻周刊 | |||||||||
北京城内部,正在海纳百川地包容着各种差异极大的文化气质。 当东边的人开玩笑说西边“有知识没文化”时,西边的人却揶揄东边的人“有文化没知识”。 CBD衍生的“东边”和中关村辐射的“西边”,各自经过20年的垒筑后,再抬头对望时
通过考究北京城的人文差异,也窥斑见豹体察到我们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处境 泄露东西秘密的夜店 夜色里,城市的表情比白天更清晰,东部和西部之间的气质差异也因此更加明显 ★ 本刊记者/曹红蓓 在触碰东西之间的不同人物之前,先去一东一西两家著名的夜店看看。 西边的盒子咖啡馆 清华东门外一处不起眼的家属院里,坐落着西边大名鼎鼎的“盒子”。 在距它3米远的对面,有个挑着黄灯的水果摊,它的隔壁,有个张着白灯的小笼包子铺,这两个摊子,在那儿的时间跟“盒子”一样久了。 因为电影和书,盒子是附近院校的中外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与此一步之遥的清华科技园写字楼里的IT人也把它当会客厅,年轻的创业者们,每周有四五天在这儿约见各种人,包括身家十几亿的投资客。 走进“盒子”的外屋,只见两片垂地的布帘,布帘后面传来阵阵笑声,那里就是放映区了。白墙为幕,正在放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下面坐了十七八个人,其中几个是老外。每周有两天,这里放映国内的独立电影、个人DV,或者国外的艺术片。 在“盒子”,不消费任何东西也没人赶你。服务生大概每隔一小时左右会羞涩地走过来问你一句“要不要点东西”。这里的服务生大多是学生兼职,记者去的那一晚,服务生是来自北航和联合大学的。 8点45电影放完,外屋的人也都走光了。里屋有几桌轻声交谈,临窗的位置都是单独一人,在台灯下敲电脑或者读书。看不到一个有妆的女子,甚至连简单的唇膏都看不到。 中间的大桌子上,扔着六七本厚草纸订起来的本子,封皮上用钢笔写着“盒子的异想空间”或者“keep thinking of box”等等。新本子上泛着亮光,旧的已经被翻得起了毛,里面的内容,全是客人留下的涂鸦。随手翻一页,见写着:“生活本应该像打开盒子般简单……” 东边的有阁 要找到有阁非常容易,沿着工人体育场看台转一圈,远远看到外面停车最多的地方就是。 有阁外墙的粉壁上画了一只蜗牛,写着“慢餐”两字,这里是意大利国际慢餐协会的中国首家会员店。餐厅背后凌驾于水面的露台上,烛光摇曳,人影恍惚,飘浮着地中海烧烤的香味。 餐厅内部建筑的主体框架,是一座当真从南方扒过来的气宇轩昂的有200年历史的老徽宅;在餐厅二层,还含了一个小型画廊,展售中国概念油画,生意红火。文化也罢,艺术也好,在这儿都混合成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奇妙东西——格调。 国际奢侈品品牌的中国总裁们经常流连于此,随之而至的是与其有着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人;这里也是“撞星”的地方,朴树、徐静蕾等常来;画家、设计师、各种海归、台湾香港人、上海人,一切时尚、精致的人们,都可能在此出现。 餐厅的主打菜式是中西合璧的fusion food(融合菜),服务生能用外语服务,从各个角度看,都合CBD的理想。已近十点,餐厅的上座还只有六成以上。一桌餐毕结账,7个人吃了3000多元。此时,一些中外餐客在大厅里摆放的几件艺术品前兴致勃勃地留影。 从开业伊始,这里就成了各种外企自办派对和社交活动青睐的场所。奔驰公司有三个部门在此办过party;法拉利和LV之夜,满眼是身着隆重晚礼服的名模,曾任巴黎某高级时装总代理、精通艺术品投资的餐厅老板本人,则穿着华美衬衫、戴大粒饰品,穿梭在衣香鬓影之间。 ★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声明:本稿件为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