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扶贫中国行专题 > 正文

义工奖候选人—熊静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2:22 中国扶贫基金会

  熊静,湖北省十堰市驻张湾区长坪塘村义务扶贫工作队队长。原湖北省十堰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1997年本人主 动申请提前退休,到张湾区长坪塘村义务扶贫。十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奔波在扶贫开发工作第一线,与长坪塘村两委班子一道 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使长坪塘村由一个边远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十堰市闻名的生态旅游村和 “三个代表” 思想教育基地。

  熊静同志义务扶贫的事迹和精神,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他本人先后荣获省市“优 秀共产党员”、省级“劳动模范”、“湖北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湖北省扶贫基金会第五届扶贫奖”等荣誉称号。中央、 省、市各级媒体对他的事迹予以了报道。十堰市委先后在全市发出了“向熊静同志学习”的号召,举行了“向熊静同志学习” 报告会五百余场,市剧团以熊静扶贫事迹为素材编排了大型豫剧《长坪塘的故事》,十堰日报社编著了反映熊静同志扶贫事迹 的书籍《激情与使命》,并在全市发行5000本。

  长坪塘村地处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过去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180户,645人,山场面积 1.97万亩,耕地仅480亩。山高坡陡、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1996年底,全村70%的农户不得温饱,村内路 不通、灯不明、水不清。“人走跳跳跳,汽车河中叫”。这是当时对长坪塘村的真实写照。乡亲们的贫穷景象深深刺痛了熊静 这位老党员的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烈地促使他排除各种阻力提前退休,来到长坪塘村一心一意扶贫,决心用自己 的智慧和力量帮助长坪塘村早日摆脱贫困,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1997年5月,已年过半百的熊静毅然放弃城里优厚舒适的工作环境,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带着行囊走进了长坪塘 村,走进了令他寝食难安的一方贫苦群众。十几年的义务扶贫路,一路艰辛,一路坎坷。熊静同志始终带领着他的扶贫工作队 帮助村支部、村委会谋发展,带领当地群众战天斗地,克难攻坚,努力改变贫困面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下,该村按照“科教兴村、以粮稳村、依法治村、林果菜富村、旅游业强村”的发展思路,坚持“立足生态、面向市场、以游 促农、安全高效”的原则,制定并认真实施了《3318工程规划》、《旅游农业开发工程规划》。在熊静的带领下,长坪塘 村干了一系列前人想干却未干成的大事实事:1997年至2000年,浇筑8公里的混凝土灌溉渠;2000年至2001 年,建设教育桥;2000年实现户户通电视,同年修建小天池;2003年创建佳园饭店;2003年至2004年,扶持 64户建成沼气池;引进日本甜柿,发展水果基地近500亩;创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基地;2002年农电改造1 5公里;完成12.8公里的柏油通村公路;三次改造村部;维修村卫生室。

  为帮助全村农民尽快走上致富路,熊静针对长坪塘村山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和近距城郊的优势,提出了“走资 源开发之路”的发展思路。即开发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开发山场资源,培植特色产业,走公司化经营道路,通过“公司 +基地+农户”或者“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农民进市场,使农民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的增收。围绕这一思路,他带领当地 干部群众先后组织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00余个,使长坪塘村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兴 建画湖旅游园区,发展乡村旅游,创办佳园饭店,培植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轮廓,非粮食作物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89. 6%,初步形成以旅游农业为主导、多种产业并存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能源,林特面积累计3000亩,退耕还林16 2亩,宜林荒山造林276亩,全村33%的农户建起了四位一体的沼气,建成公路河道10公里的绿化带;夯实水利设施基 础,实现灌溉面积330亩,68%的耕地实现自流灌溉,90%的农民用上自来水,浇筑混凝土灌溉渠8公里,水井12口 ,微小型塘堰16座,拦河坝5座;实施农电改造,三次农电改造15公里,100%农户用上电;加强道路建设,完成从乡 政府贯穿全村的12.8公里柏油路,村级公路2条,田间作业道8条,架桥10座;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儿童入学率、升学 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普及率达到98%;发展文化事业,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加强计划生育和卫生工作,初级卫 生保健率达到100%,新法接生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率、上环率、结扎率、孕检率达到100%;关心弱势群体的群 众生活,全村7户危房户房屋得到修缮,3户五保户集中赡养,70多户缺衣少粮户全部脱贫;改善通讯条件;加强“两委” 班子建设,改善村部办公条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经过十年全面、深度的扶贫开发,使村人均收入由1996年的1 271元上升到2005年的2332元,全村645人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当地群众吃水、用电、行路、乘车、上学、就 医、打电话、看电视、住房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长坪塘村扶贫开发的辐射效应也使周边地区12个村受益,惠泽一 万多人。

  义务扶贫,无怨无悔。十多年来,为了改变长坪塘村贫困面貌,熊静同志不计得失,不计名利,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义 务扶贫事业中。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等疾病的他常常带病工作,放弃节假日,不畏劳苦,与当地干部群众战斗在第一线。为了修 通月亮桥,他同村干部、村民挑灯夜战,从下午二点半苦干到次日天亮;为了帮村民销掉几万斤苞菜,他在城里七天七夜未睡 一个安稳觉,动员老伴、儿女全家出动,上街摆摊设点,硬是想千方设百计卖完所有苞菜,保住了农民基本收入;为了改善村 民的就医条件,他捐出省里奖励他的5000元钱用来改善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在熊静十年的扶贫生涯中,像这样的感人事 例太多太多,长坪塘村的老人小孩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

  熊静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长坪塘村一方群众的脱贫事业放在心上,动真感情,真扶贫,扶真贫,以实际行动践 行“三个代表”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为贫困地区义务扶贫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义务扶贫的典型。 在长坪塘村他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帮助该村改变了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完成了供水、供电、道路、文 教卫等多种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公路河道两边十公里绿化带,架设通讯网站、电视接收器,解决了当地饮水难、用电难、行 路难、通讯难、收视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二是长坪塘村扶贫开发的做法辐射周边十余个村,带动了当地及城郊周边地 区的脱贫致富。三是帮助该村建立了稳定团结、战斗力较强的村两委班子。四是解决了全村645人的温饱问题,使农民收入 逐年增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五是成为市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基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长期受教育的鲜活素材 。

  十堰市委书记赵斌在为《激情与使命》一书作序时这样写到“在我国的扶贫历史上,我们不难找到义务扶贫的先进典 型,但能象熊静同志这样十年如一日义务扶贫,把生命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贫困山区人民,并创下出色业绩的,并不多见。熊 静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关专题:扶贫中国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