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扶贫中国行专题 > 正文

义工奖候选人—赵渭忠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12:22 中国扶贫基金会

  原河北省军区副政委赵渭忠少将,从1992年退休之后,就致力希望工程,14年如一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奔 走呼号,从退休之日起,将所有的退休收入全部捐献,并发动家人、朋友献爱心,帮扶贫困地区、贫困孩子。

  至今,赵渭忠将军个人及其家庭共为贫困山区捐款55万元,家庭直接资助500多名穷苦孩子继续学业。通过发动 希望朋友捐款、社会集资10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0多名,援
建希望小学28所, 目前由他和他 的朋友出资援建的河北省灵寿县希望小学、海兴县希望小学正在筹建之中。

  1998年,他被评为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1999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0年,荣获中国 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2001年10月,赵渭忠一家被中宣部、民政部等18个部委评为第三届全国五好 文明家庭。

  2005年11月20日,首届中华慈善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赵渭忠与成龙、李嘉诚在内的75名为中 国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一起荣获大会首设的“中华慈善奖”。

  他的事迹也为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几十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曾先后被评为《燕赵都市报》200 4年感动河北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北京市第一届十大志愿者第一名;《河北日报》2005年十大新闻人物;2005 年石家庄市感动省城十大新闻人物。

  退休之日即是"专职"扶贫的开始

  老将军有着辛酸的童年,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先后四次辍学,靠乡亲们救济才完成学业。

  或许由于童年的经历,在任之时,赵渭忠就是一个热心的公益事业的参与、倡导者,每逢部队有捐款活动或是出差路 遇群众困难,赵渭忠总是慷慨解囊。

  退休后致力于希望工程事业,是赵渭忠由来已久的想法。来河北工作前,他就对燕赵大地革命老区心系一片深情。退 休前他曾深入太行山区,当他看到许多孩子上不起学,有的孩子冬天还光着脚穿着破凉鞋,赵渭忠掉了泪,也找准了自己退休 后的生活道路。

  1992年,赵渭忠光荣退休。刚退休,他就怀揣3000元钱骑车来到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请求做一名希望工程 志愿者。他风趣地说:“这3000元钱就算我的报名费吧,我来一不占你们的位子,二不坐你们的车子,三不住你们的房子 ,四不领你们的票子,我只为能帮一下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这3000元就算是我的报名费。”

  从那天开始,他就和无数贫困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退休之前,赵渭忠家就开过一个家庭会,“会议”决定他今后的退休金每年5万元左右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他决心把后半生完全致力于“希望工程”事业。

  “我老伴做了一辈子幼儿教育工作,比我还爱孩子。”赵渭忠的希望之旅一开始就得到老伴步文京和孩子们的全力支 持。全家人决定,老两口先资助20名孩子。他给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写信说:“春天不播种,秋天就没有收获,对没钱上学的 孩子来说,误其一时就是误其一世,我希望你们明白这个道理,让复学的孩子多增一个,也就是你们给父母最大的宽慰……” 。同样富有爱心的两个女儿赵步云、赵步洲最理解父母的心愿,她们与丈夫一商议,决定两对夫妇每人各捐助两名贫困孩子。 两个外孙女,7岁的赵炜和5岁的赵琦双也不甘示弱,拿出压岁钱,各与一名失学的小哥哥、小姐姐结成了对子。

  全家人制定了一个“一帮一希望行动”计划,成立了“希望爱心社”。把帮助失学孩子当成了家务事来做。平时,两 个小姑娘不乱花钱,一分分都攒下来。在上海工作的侄女赵菊珍听说这个情况后,主动打电话给赵渭忠,要求资助120名孩 子。她说:“将军叔叔指挥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后来她共资助了150名失学孩子。

  他东阳老家有个侄女,是办企业的,她在叔叔的号召下,一下子也资助了100个孩子。

  一个家庭爱心社由此成立。在赵渭忠的感召下,他80多岁的老姐姐,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临终前把一生省吃俭用积 攒的7400元钱全部交给了他,让他去资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上学。

  退休后,赵渭忠工资月月都捐给“希望工程”,一直持续到今天。老两口的生活全靠老伴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 他的个人生活极为简朴。走进赵渭忠的家门,你会看到,客厅里的沙发扶手已掉漆,卧室里的木床和桌子是部队配发的旧营具 ,一台国产彩色电视机还是老战友送的。将军有一辆自行车,退休后骑着它为“希望工程”奔波了8年多。将军一日三餐也是 粗茶淡饭,穿的衣服都是磨破了边的,但他还是开玩笑地对关心他的朋友说:“放心,没有到‘举家食粥’的地步,还是经常 有肉吃。”

  “不属于我的一分不要,属于我的一分不留,向社会承诺的一分不少,对贪官污吏更是一分不让”。这是赵渭忠的朴 素的誓言。

  决不让老区的孩子因贫困失学

  赵渭忠经常搞调查研究,哪里最穷到哪里去,特别是革命老区,那里孩子读书的事情更是揪着他的心。有一次,他来 到河北涞源县一所偏远的学校——赵家井小学,见小学的四间校舍两间已经倒塌,两间成了危房,孩子们夏天在露天读书,冬 天在羊圈里上课。村干部内疚地说:“翻盖一下要8000元,村里实在没钱呀。”赵渭忠听了心里沉甸甸的,不觉热泪盈眶 。他说:“孩子们太苦了,想当年抗日战争中,这里打响了华北抗战第一枪,黄土岭战役一举击毙了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 秀,百团大战也在这里进行,白求恩大夫在这里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抗日小英雄王小二的故事也在这里发生,全县有260 0多名抗战烈士,他们看到后代竟然连一个读书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能瞑目吗?决不能让老区孩子失学,我就是喝半年稀饭也 要拿1万元出来!”

  后来,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又联系了几个热心人,筹资3万多元,为赵家井盖起了9间新校舍。竣工后,乡亲们要以 他的名字命名小学,他说啥也不肯,说:“就叫‘八一’希望小学吧,让孩子们记住解放军吧。”

  像赵家井小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调研中他发现,革命老区很多小学校舍跟赵家井小学一样破旧,有不少儿童失 学。听着那一声声“爷爷我要上学”的童声呼唤,赵渭忠的心都要碎了。他想起了自己苦难的童年、想起了那些为共和国献身 的先烈……一代代革命先辈努力奋斗,不就是为了让后一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吗?但目前国家不富裕 ,还不能完全消灭贫穷,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为国家分忧,为孩子们尽力呢?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赵渭忠把家从北京搬到了石家庄。在他的努力和资助下,一所所希望小学在革命老区拔地而起, 一个个失学儿童重返了学堂。

  带领出一支浩荡的希望大军

  不抽烟、不喝酒,每年把退休金全部捐出去,赵渭忠献出了自己的财产。但他明白,单靠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单薄 了,要实现让所有贫困孩子都能上学这一愿望,必须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广交朋友,四处化缘成了他考察贫困地区以外的主要内容,为了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希望工程”,赵渭忠走到哪里就 把“希望工程”宣传到哪里。赵渭忠的名片很独特,正面印着“希望工程志愿者赵渭忠”,背面有四句话:“讲‘希望工程’ 的故事,交‘希望工程’的朋友,干‘希望工程’的实事,做‘希望工程’的文章”。广播里、旅途中、饭桌上、开会时,不 管何时何地,赵渭忠想的、做的、讲的全是希望工程。他主张十元钱不嫌少、一万元不嫌多,各尽所能就行。有些企业家朋友 请他吃饭,他说饭就免了吧,你把钱给我……

  赵渭忠的希望朋友的队伍从最初的9人渐渐发展到了今天的上万人,并跨出国门,远到菲律宾、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希望大军。他们年长至百岁老人、幼小至妈妈怀中的孩子,有上将、部长、企业家、工人、农民、学 生……好多本来是希望工程的救助对象,长大后又成了赵渭忠的希望朋友。

  北京一位女将军找到赵渭忠,希望为她在老区联系落实10个贫困孩子,她除付给资助金外,还要给他们买学习用品 。

  2001年香港黄汝森通过新闻媒体了解了赵渭忠的事迹,大为感动,到内地辗转打听找到赵渭忠,通过他将200 万元人民币捐给希望工程,其中的100万赵渭忠帮助他在河北建了7所希望小学。

  陕西咸阳一战友乌时键老少4代都成了赵渭忠的希望朋友,共资助了十几个孩子;河北省河间市的一家4代老少36 口都成了他的希望朋友,每人结了一个贫困学生对子,后又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共捐助了几万元。

  北京军区的任佩瑜、河北军区的滑兵来、汪潮海、马立达、杜辛等8位将军,除了支持赵渭忠的“希望事业”外,还 自己出钱资助了92名贫困孩子就学。

  1995年,赵渭忠得知一位退休军医有向“希望工程”捐款的愿望,但因为住院没有精力操办,就先后多次去医院 看望。赵渭忠对“希望工程”的热情让这位军医深受感动,他一下就拿出3万元,捐助了100个孩子。

  在北京打工的安徽姑娘毕正丽给赵渭忠打电话说:“我现在向您报名,用我打工挣的钱,资助一名失学孩子。”几天 后,他们在北京见了面。毕正丽说:“我一次拿出400元有点困难,只好分期半年一寄,只要孩子能读书,我会继续帮助他 的。”说完还拿出10本作业薄、一支钢笔、一本信纸、20个信封和20张邮票,请赵将军转交给被资助的孩子赵春敏。后 来,毕正丽和赵春敏一直保持书信联系,赵春敏的学习年年都是班级第一名。

  有一次,赵渭忠在去上海的火车上,与乘客谈起“希望工程”的事情,有一位美籍华人老大姐,翘起大拇指连声说: “OK!OK!”并拿出100美元,要求资助两名失学孩子。她说,她在美国是一名月退休金只有700美元的穷教师,“ 100美元虽少,却代表了我的一颗中国心。”睡在上铺的一个年轻人一骨碌起床到下铺对赵将军说:“我也当过教师,现在 办一个企业,很愿意加入希望大军。”后来这个叫宋秀山的年轻人带着出生不到6个月的孩子赶了310公里的山路,来到抗 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乡——革命老区河北涞源县的赵家井村参加“八一希望小学”落成典礼,捐款1万元,与25个孩子结成了 “对子”。

  有的希望朋友按他的要求把捐款交到青基会,有的则交给赵渭忠,指定由他使用,赵渭忠把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 。因此,在希望朋友中,赵渭忠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从媒体上看到有需要救助的贫困生,他自己解决不了的,就直接给希望 朋友们打电话。

  希望朋友们很敬重赵渭忠,他们称赞他“站得高,想得远,爱得深,做得实。”

  爱的回声演绎人间佳话

  赵渭忠在为贫困孩子奉献的同时,他也和普通人一样遭遇着生活的磨难。他的大女儿赵步云患尿毒症多年,2004 年底,赵步云的病情开始恶化,突发“糖尿病并发尿毒症”,全身浮肿、血压升高、视力下降等症状。从此,赵步云陷入了疼 痛的折磨中,鲜活的生命也时时面临危险。

  近几年来,赵步云主要依靠每两天做一次血液透析来延续生命,一年的医药费用得十几万元。尽管赵步云有社会医保 ,但每年自己也得花费五六万元的医药费。赵渭忠每年拿出5万元左右的退休金捐给希望工程,又面临给女儿治病,家庭也面 临着贫困的困扰。但他仍隐瞒着这一困难继续为希望工程捐款。

  一亲友向社会无意间透露了这一消息后,感动了媒体的记者,也感动了广大关注他的人们。

  2005年年初,共青团张家口市委得知了赵渭忠家庭面临的困难后,向全市发出一份倡议,希望该市所有接受希望 工程资助的孩子能够自愿捐助,向赵渭忠老将军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

  到10月底,张家口市219所希望小学的4万余名学生共捐款32489元,特地由张家口团市委的负责同志送到 赵渭忠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些钱都是他们几分几毛地凑来的。由于孩子们凑来的大都是零钱, 工作人员在最后统计时遇到了难题,其中崇礼县的孩子们捐助的零钱,工作人员点了一个多小时。

  赵渭忠眼含热泪接受了这一特殊的礼物,他说,“我非常珍视这份礼物。昨天,我为此还召开了一次家庭电话会议, 8个家庭成员讨论后才决定接受这份礼物的。因为,我觉得爱心应该是相互传递的。我一直在帮助别人,一直在给别人传递自 己的爱心;现在,这些孩子要向我表达自己的爱心,我要拒绝了好像是在给他们泼冷水。我接受它,就是想让社会形成一种风 气,全社会的人都互相帮助,并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得到帮助。”他准备用它来做一个“爱心捐助基金” ,专门用来帮助那些患有糖尿病和肾病的贫困家庭的孩子。

  来自孩子们的爱也激励着赵渭忠继续为贫苦孩子们奔走下去,他说,共产党人的领导职务不能搞终身制,但为党的事 业奋斗终身的誓言要化

为人民服务终身奋斗的实质。消灭贫困,让每一个苦孩子都完成学业,是我的目标和职责!

  相关专题:扶贫中国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