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从这里出发:赣南瑞金兴国于都印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0:10 人民政协报 | |||||||||
编者按: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70年前,面对着强大凶残的敌人,险峻艰苦的环境,红军用了一年多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路,完成了人类历史纪录上具有伟大意义的伟大长征,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
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值此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特组织记者重访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通过独特的视点展示当地人民群众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取得的成就,以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红军长征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因为景仰,因为怀念,前不久,记者踩着草鞋的印痕、先辈的足迹走进赣南中央苏区遗址这片神圣的土地。 这里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这里是长征的出发地。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在赣南的那几个晚上,记者一遍遍地听《十送红军》,苏区群众送别亲人的深情,让记者禁不住泪流满面。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东北的叶坪村宣告成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从瑞金云石山出发往于都集结,云石山因此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山,山上(里格)苞谷(介支个)金灿灿,苞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苞谷棒棒咱们穷人掰,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深情的传唱就是当年红军撤离时军民难舍难分的真实写照。 在瑞金采访期间,记者看到,经过修整和完善后的革命遗迹保存得完好无损,同改革开放以后建设起来的建筑浑然一体。集休闲、体育、文化、商贸于一体的红都世纪广场、引资兴建的综合性商贸大楼红都商业城、民间投资兴建的亮化工程八一大道、红都大道、东兴街,错落有致,一街一风格,一路一景观。目前,瑞金市内已建起三星级宾馆2个,准三星级饭店、大酒店3个。当年通往云石山的羊肠小道,已变成了宽阔的马路。瑞金市委书记陈晓春介绍说,目前,全市已吸引了100多家国内外独资或合资企业落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69元,比上年净增207元。 兴国是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主战场,参加长征的中央红军12个主力师中,有7个是从兴国出发的。当年兴国县23万人口中,参加红军的就有5.6万余人,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有12038名,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壮士倒下。 这个苏区模范县,在改革开放中,同样创造着"第一等工作",成为"灰鹅之乡"、"红鲤鱼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当年红军走的是荆棘丛生的山路,现在,县城到每个乡镇修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村村通了公路,村村通了电话,乡乡通了手机。兴国县长岗乡86岁的老红军钟发镇对记者说,过去到县城全靠走路,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不仅是柏油路,还有班车,真是方便。原来老百姓都吃不饱,现在经常有鱼有肉,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于都河畔送红军,长忆军民鱼水情。1934年10月17日,宽达600米、水流湍急的于都河上,傍晚时刻,一道道由木船、木板组成的浮桥开始搭建,在于都县完成集结的中央红军,分别在8个渡口渡河,踏上漫漫长征路。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浮桥夜建晨拆,红军8.6万多人分四天过河。10月18日晚,毛泽东由东门渡口过河。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雨中的"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更显庄严,其高度正好是10.18米,以纪念10月1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 当时,送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来到各个渡口,与红军依依惜别。正如《十送红军》所唱的:"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90岁的老红军钟明告诉记者:"当时,为架浮桥支援红军渡河,于都城内几乎所有住户把门板都卸掉了,能拿的木料都拿了出来,有的甚至把留着做棺材的木板都献了出来。"在于都县东门渡口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特殊木板,它们连同其它发黑的、生锈的工具无语地诉说着历史。 当年红军渡江的8个渡口,现在已全部架起了桥,最引人注目的是长征大桥和红军大桥。由于桥的连接,于都城的面积已从3平方公里发展到15平方公里,万亩工业园拔地而起。现在,于都县已初步形成以奶牛为主的养殖业和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两大农业主导产业。 在于都县城,"长征大桥"、"长征广场"、"长征大道"、"长征宾馆"、"长征邮政支局"、"长征小学",甚至还有"长征超市"、"长征网吧",这些都在无言地诉说着,长征鲜明地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