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熊猫博客将一直开下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8:59 新浪嘉宾访谈 |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和(右)和新浪主持人马骧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和
8月21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在新浪网开设了名为“熊猫仔仔的小窝”的博客,忠实记录一只尚未命名的雌性大熊猫从出生开始的经历。9月20日,新浪主持人马 主持人马骧:我想每个朋友提起大熊猫来都会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因为这样的动物是非常可爱的,我们称之为国宝。关注大熊猫的朋友也非常多,今天我们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到的这位嘉宾就是关于大熊猫的专家,他是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张志和博士。张博士您好,您对熊猫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张志和:我们作为专门保护大熊猫的研究人员来说,熊猫就是我们生活的另一半。 主持人马骧:那么亲切呀?人家都说世界上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各为彼此的另一半,您的另一半是熊猫吗? 张志和:因为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所从事的,不管是管理也好,都是熊猫占了大部分时间,跟家人呆的时间远远没有跟熊猫呆的时间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熊猫是生活的另一半。从时间的分配上,从精力上,因为你从事的是受大家非常关注的职业,不仅国内的朋友非常关注,在国际也非常受关注,称之为国宝,80%的心思都是放在这个上面的,从这个角度讲也是占据了另外的另一半。 主持人马骧:我想对于普通人来说,熊猫就是在脑中一个吉祥的符号以及可爱的形象,我们会在动物园里看,从电视上看。很多朋友特别关注熊猫的话题,您除了通过今天面前的电脑可以跟张博士进行熊猫话题的沟通,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登录sina.cn,在移动中关注我们的聊天。 网友:张博士,能称你为熊猫博士吗? 张志和:基本上我的题目是跟这个有关的,因为我本身是做研究的。 主持人马骧:您所在的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在什么位置?设立了多少年?多少人从事这样的工作? 张志和:我们在原来成都动物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立于1987年,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当时抢救野外大熊猫,想在抢救的基础上繁育大熊猫,做繁育研究,当时的理念是这样的,在20年前还算比较新潮,比较领先。现在的规模占地面积接近600亩,通过市政府的支持,已经另外征了一千亩地,可以做到一千六百亩地的规模。不仅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还提出要做三个方面的中心,要做一个国际一流的,以保护、繁育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研究中心,从研究的角度讲。 第二个角度,做一个公众教育中心。公众教育这个概念可能在国内很多人还不是太熟悉,跟科普教育有一点相似,但它是高于科普教育的概念。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单位,不光是把熊猫能够研究出来、繁育出来,它也要展示,通过熊猫的研究,向广大的民众宣传濒危动物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意识,从而做一个国际舆论公众教育中心。我们的基地可以作为是全国最早建立了一个公众教育部,不仅人员、设施、设备进行配备,而且开展了很多活动,引进美国、英国、日本比较先进的公共教育的一些项目,比如国际实习生项目,我们的“家园之旅”、夏令营、冬令营,完全是跟普通的学生参加的夏令营、冬令营完全是不一样的,通过寓教于乐,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素质的一个活动,我们有很多实际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在全国做的是比较多的,刚刚我们做了一个全国公共教育培训的培训班。 第三,我们做一流的生态旅游。不是简单把熊猫圈养起来让大家看看。 我们是三者结合在一起,研究中心、公众教育中心、生态旅游中心,建成以后的规模,在国内包括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整个工程正在进行计划推进,有些场地年底就要开放,是中国的惟一,在世界上也是惟一的。我们的游客到现在80%都是来自于国外,确定地说是大陆地区以外,当然也包括台湾、香港、澳门,还有海外。 主持人马骧:整体有一个宏观的计划。是一个综合的基地,承担很多使命。 张志和:对。 主持人马骧:现在除了将来的蓝图之外,想问一下,现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有多少只大熊猫? 张志和:到我讲话的时候为止,我们一共繁殖了109胎熊猫,成活到半岁是70多只,基地管辖是58只,包括今年出生了9只,跟美国亚特兰大开展合作,今年也生了一只熊猫,总共是58只熊猫。另外,我们还帮助了陕西、甘肃等其它地方这些繁育基地繁殖熊猫。 主持人马骧:整个加起来,我们国家野生的,大概是一个什么数量? 张志和:根据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野外数量调查,大熊猫在野外的数量是1596只,圈养的全世界的大熊猫,在去年底,不算今年我们繁殖和其它地方繁殖的是189只。因为有些熊猫半岁以后才能算百分之百没有问题存活下来。 主持人马骧: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熊猫大家都知道是濒危动物,是国宝,在野外生存更健康,还是人工帮助它繁育生活得更好?是不是以后随着环境的变化,野外的数量还会逐渐减少,而变成有朝一日熊猫只能在基地存活? 张志和:这个话题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简单地说好和不好,用标准来划分,总的来说确实野生动物应该生活在它自然的家园里,特别是像熊猫这样一个物种,进化的历史比人类还长,300万年以前的熊猫的体形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而人类在150万年到200万年的进化史,200万年前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不知道。 主持人马骧:经常说是猴子变来的。 张志和:对。像熊猫这样的濒危物种在自然的家园应该生活得更好。但是我们讲到濒危物种,国际上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有一个策略,一个物种下降到1000多只左右就应该采取两种办法保护,一个是野外的就地保护。另外一个是我们现在做的迁地保护。互为补充,互相支持,这是回答在哪个地方更好的问题。 单纯从好与不好来考虑,我们应该这样看。野外的大熊猫毕竟野外的自然条件是比较恶劣的,从熊猫个体的角度来讲,生活的舒适度,可能在某些方面赶不上圈养的条件下,因为圈养的条件下,它生病了有医疗,它食物不够,我们可以给它补充。在这些方面,赶不上圈养条件,举个例子,野外大熊猫的平均寿命是20多岁,但是圈养大熊猫的寿命最高可以达到37岁。我们讲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原来国家从卫生条件调查,应该说生活在农村里的人空气很好,应该比城市里面的人寿命更长,但是调查的结果,相反城市里面的人寿命比农村的还更长,因为农村要劳动,城市劳动又不多。 主持人马骧:医疗条件等等。 张志和:所以,这是从好与不好的角度来看。 将来熊猫,我们在繁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目标,迁地保护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可自我维系的圈养的种群。有两个标准,第一,我们不能从野外捕获熊猫,靠自我圈养的熊猫就能繁衍下去。光这样繁衍还不行,必须维持一个良好的遗传多样性。我们根据国内外的专家研究、估测,如果把十个熊猫种群保持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遗传多样性,保持一百年,至少需要三百只。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如何来增加种群的数量,增加质量和熊猫的数量,然后到了合格的300只之后,就要逐步考虑进行野化实验,然后再放回到野外。因为现在野外大熊猫是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虽然整个数量看着有1596只,但是它们生活在孤岛状,生活在岛屿上不好来往,有些岛屿上的熊猫几个,不能进行繁殖,慢慢就会衰退,将来圈养的最终目标就是放回野外。 相关专题:关注国宝、弘扬熊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