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朝鲜撤回王牌部队赴沙漠造两弹发射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8:26 央视《东方时空》 | |||||||||
字幕:2006年9月2日 巴丹吉林沙漠 2006年9月2日,巴丹吉林沙漠里来了一群老人,这些看起来普通的老人。其实是曾经扎在这里的一支特殊部队的老兵。 (老兵同期)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后来在这打了那个火箭…就是各个点,都应该标一标
烈士陵园 在这个戈壁滩长眠着这些老人的战友 ,他们曾经一同为新中国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他们的事迹如同他们的部队一样 ,几十年来默默地湮灭于荒漠之中 。直到今天才逐渐为人所知。 孙继先的墓碑 孙继先是这支特殊部队的第一任司令员,几十年前他带着战士们,来到了巴丹吉林沙漠。在这里 ,扎下了营帐。 片花 这曾经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从一个战场来到了,另一个战场 。黄沙漫漫,掩不住士兵的责任忠诚,大漠戈壁见证着民族的腾飞和希望。 朝鲜战场 1950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当时世界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核军备竞赛正在轮番升级。 核弹 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扬言,要在中朝的边境建立核辐射带。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次演讲中说,美国军方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 志愿军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 。战争一直持续到1956年 字幕: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突然从朝鲜撤离,并且不知去向。 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突然从朝鲜撤离,并且不知去向。 郭青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 团长 郭青 (郭青同期)这个20兵团是在朝鲜,在朝鲜 就这一段以后呢?就是马上这一段这个,20兵团不见了。没影了 ,前线都撤回来了,撤回来以后呢?美国鬼子就说这20兵团哪儿去了,所以他转情报的重点就转到这方面。从空中到陆上,来搞这个情报。 白宫、沙漠 第20兵团的消失引起了,美国方面的紧张 ,那么这支部队究竟去了哪里呢? 刘庆贵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年帅,当时他们就是说,要是我们武器再先进一点,我们可以少付出很大代价,所以当时我们就说还得要有自己的原子弹,自己的导弹。 飞驰的火车 原来早在1958年年初,中央军委就决定以即将归国的志愿军第20兵团为基础,组建我国最早的导弹试验靶场。 孙继先照片 孙继先中将率领第20兵团的战士们悄悄从朝鲜回国,秘密开赴大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郭青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 团长 郭青 (郭青同期)基本上很秘密,保密性很强,选人都是秘密地选的,都一一通过组织,并不公开选。 刘庆贵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20兵团最后真挑上回国的,才128名干部就这样,然后刚开始成立这个发射中队,里面刚开始成立的发射一中队,二中队还有三中队,这些发射中队的100多人,除了文书通讯员和司机之外,统统都是干部。刚开始,所以挑人非常非常困难,你看这么困难,挑出的人,在全军就挑出的人,那应该讲不是说百里挑一,也不是千里挑一。应该是万里挑一才挑出来 沙漠 队伍在逐渐扩大,20兵团被改为西北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孙继先将军在1959年被任命为基地的第一任司令员。在茫茫的大漠中战士们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郭青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 团长 郭青 (郭青同期)从1958年开始就是一直将近快到2年的时间,但是那里,一个菜叶都没有,鲜菜叶也吃不上,所以干菜都是从东北运来的,5块钱一斤。 史良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技师 史良 (史良同期)那时候青稞面,这个青稞也是发霉的青稞,那个玉米面发霉的玉米面。所以一天只能吃到一顿细粮,吃一顿细粮吃一顿馒头。 刘庆贵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干草叶弄块砖磨就磨成粉,但干草叶不如骆驼刺。还有芦苇叶也吃过,不都想吗?对不对?牛羊你能吃的,我人估计也能差不多。 自然灾害 创业的头几年,我国正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联的专家也陆续撤走,许多科研项目被迫终止 ,除了饥饿严寒,战士们还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郭青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 团长 郭青 (郭青同期)逃兵的这个是绝对没有的,为什么绝对没有呢?因为这些人,凡是到发射中心来工作的人 ,都是在各个单位挑出来的精兵强将。 工作场面 (郭青同期)他有一个信念就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国防科学事业,再苦再累也要把任务完成好,要尽快地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 导弹发射 1960年11月5日,一枚被命名为东风一号的导弹,就在刚刚建立不到3年的发射站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并由国产燃料发射成功的第一颗导弹。 聂荣臻 当时聂荣臻元帅说这是新中国,军事装备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车队、人流、老照片 此时的导弹发测站,已经初具规模,但为了迎接新的课题,必须引进大量的人才,铁道兵、工程兵、通讯兵和地方科研院校纷纷抽调精英,他们中包括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年轻的大学生 。他们怀着报效祖国的激情,将青春投向了这片戈壁滩。 胡世祥访谈 字幕:总装备部原副部长 胡世祥 (胡世祥同期)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帐篷。那就是说到边境去自豪的。 片花 这曾经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从一个战场来到了另一个战场,黄沙漫漫掩不住士兵的责任忠诚,大漠戈壁见证着,民族的腾飞和希望。 老兵们 (老兵同期)一部的,老一部的,老一部的这里集合了。 当年的营地几十年后只留下了,一些痕迹,但在老兵们的眼中,这里却依然保留着他们闪亮的青春与奋斗的记忆。 学习、交流 (刘庆贵同期)艰苦创业说的是一个解决一个苦字,苦中创业和无私奉献。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奉献就是,在内地一般人能够享受到的。爱情家庭婚姻这东西在这很难享受到。 窗口、沙漠 战士们等待家人和爱侣的来信,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许多单身的军官就在部队里成了家,但大多也是聚少离多。 史良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技师 史良 (史良同期)寂寞孤独的,那就是除了训练学习之外,就到戈壁滩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去转转,见见石头。 沙漠上的足迹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部队战士们,默默地忍受着孤寂的煎熬。 刘庆贵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我这一辈子好像是有一些事,对不起我们家人。阿香她对我非常好,要没有她的话,我可能也得要走。当时生孩子在这地方没有条件,她就一个人。我就给她送到清水,当时也没有更多什么带的。别的都没带什么,就带了一大包什么卫生纸啊。那些什么破布啊,什么洗干净,那她就跟我说,哎呀你看要回去,要生个孩子,还没起名字呢你看起个什么名字啊?后来我想了想,我说我们戈壁滩上有两种树,一种是胡杨,一种是戈壁。不是,一种是红柳,我说要是生个女孩的话,我们就叫做红柳吧,要是生个男孩的话我们就叫做胡杨吧。 后来她想想好,但是这胡杨和红柳她讲不行啊,还是这样子我们是戈壁滩的胡杨,戈壁滩的红柳。她就说要是生个男孩就叫做戈杨,戈壁滩的胡杨叫戈杨。要是生个女孩就是叫壁柳,戈壁滩的红柳。我说好。 刘庆贵家合影、红柳、胡杨 在部队里有许多像刘庆贵和阿香那样的家庭,当年这些年轻人在黄金的年华来到了戈壁滩 他们把毕生的心血和爱献给了祖国,而他们的命运也在踏上,这片土地之时起发生了改变。 原子弹、导弹、沙漠 1964年中国自己制造的原子弹试验成功,但只有结合射程较远的,投射工具才能成为战略核武器。面对美国和苏联的核威胁,党中央批准进行原子弹导弹。 讨论场面 飞行试验发射地点定为深处,巴丹吉林大漠的发测站。这一支沙漠雄师再次站到了,中国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发射前准备 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进入到最后的准备阶段,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导弹发射前1万多居民被临时疏散到安全的地点,发测站与试验无关的官兵。也被陆续疏散到了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加注阶段时,按规定师级以上的干部,必须离开现场,然而当时受党中央委派主持试验的聂荣臻元帅却不愿撤离。 刘庆贵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谢光选就跑来了,因为谢光选他们原来国防部五院的嘛,虽然这时候叫七机部,但原来他们都算军人。到那儿也很正规,一个立正、立正。就向聂(荣臻)元帅敬了个礼,很正规。这个报告聂元帅我们已经要进入加注程序了。你按照规定你应该离开现场,聂(荣臻)元帅说还有这个规定吗?当然有。我指挥平津战役的时候,我就在那现场。那时候枪啊炮啊什么东西就在。我们周围打着那也没事啊。这时候谢光选说你那时候是你那时候,现在我们就这个规定。 发射厂俯景 在大家的强烈请求下聂(荣臻)元帅只能和现场的指挥官兵以及专家一一惜别。 发射架 1966年11月27日,导弹与原子弹完成加注与连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发射所有人员全部撤离,除了留在地堡里负责最后操作的指挥员和操作手,这就是多年以后被人们称道的七勇士。 刘庆贵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万一导弹和原子弹一起在现场中要爆炸,那就要威胁到他们生命,因为原子弹爆炸那可不得了,导弹爆炸也不得了。 佟连捷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技师 七勇士之一 佟连捷 (佟连捷同期)精神上在这个时候,精力是比较集中。好像周围等于都真空了,就剩下这点东西,当时精神是这个状态。 徐虹访谈 字幕:原发射团战士 七勇士之一 徐虹 (徐虹同期)当时就对着潜望镜那个筒子,你们大概在50号看了,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啥反正就是摊上那个了,我就说这就算我们的纪念碑了。 地下室 这七个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小小的地下室里里为新中国的第一次核导弹试验做完了最后的一道工序。 两弹结合实验 1966年10月27日上午9点,东风二号核导弹点火升空,9分16秒后核弹头在距离,发射场几百公里的罗布泊上空爆炸,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终于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毛泽东主席兴奋地说,让敌人在我们胜利面前发抖吧,此时九泉发射中心测试站正逐渐成为一支日趋成熟的担负陆空三军个行导弹发射任务的综合性发射部队。 卫星装载 1970年这支部队接到了,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任务,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即将在巴丹吉林沙漠翻开崭新的一页,发测站的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1970年的4月那个光荣而又紧张万分的夜晚。 杨桓访谈 字幕:第二炮兵团原副司令 杨桓 (杨桓同期)进行三次总检查,最后一次总检查是23日的晚上,按计划23日晚上7点钟开始,准备3个小时结束,但是这一夜可是不轻松。 胡世祥访谈 字幕:总装备部原副部长 胡世祥 (胡世祥同期)把我们折腾苦了,多半都是接触不良的事。我记得那一夜排除故障完了,到后半夜5点左右向领导。集中讨论做结论的时候,我就睡着了,他们什么时候把我抬到控制室外边,那个空调管子上睡去我都不知道,太困了。 杨桓访谈 字幕:第二炮兵团原副司令 杨桓 (杨桓同期)发射的时候有一句定律就是:不带问题上天,就是只要你认识这个问题,认识到了,它有问题了不能上天。这个应该是经验之谈,也是一条铁律,所以出了那么多问题,都把它排除了。 东方红发射、音乐 1970年4月24日清晨毛泽东主席下令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那天就是头天晚上为排除故障忙了一夜的胡世祥,作为操作员按下了点火的按钮。那天美丽的夜空中响起了,一首中国人熟悉的曲子。 周恩来讲话 (周恩来同期)为了庆祝你们这次会议的成功,我献了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就是今天晚上我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飞天、星空 离发测站不远的地方,就是敦煌,早在几千年前古老的中华民族用飞天作为图腾,描绘对无尽宇宙苍穹的美好向往。 加加林上天、月球登陆 时光流转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位,飞向太空。美国也在1969年将两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人类的视角终于能从陆地扩大到太空。 老兵们活动 直到今天老兵们依然记得,当年在完成两弹一星的,艰巨任务之后 ,他们心中充溢着一种强烈的欲望与激情,那就是要在这个有着美丽传说的戈壁滩实现中国民族的飞天梦。 片花 这曾经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从一个战场来到了另一个战场。黄沙漫漫掩不住士兵的责任忠诚 大漠戈壁见证着,民族的腾飞和希望。 老兵在发射架下 (老兵们同期)倒流槽多深啊…倒流槽是16米深…16米深那个19米…那个19米,当初那个建的比较深主要是为了试车…试车试车…试车时间长…上海在那试车两次…他一次坐那儿猛推。这个咱们基本上是点火以后…到3秒左右就起来了…3秒过去是6秒… (介绍人同期)这个垂直总装厂房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单层高层厂房,我们搞载人飞船里面,法国和美国都不一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我们进门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备份的工位,现在我们在的地方是主工位完成了,六发载人飞船的组装测试任务。 红日、风沙、卫星、火箭发射 黄沙漫漫极目戈壁,这支部队用他们的忠诚和信念,续写着英雄的传奇。在成功地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五年后,他们又让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入轨平安归来。外电认为中国创造了世界空间技术发展史上的空前速度。进入80年代这支部队又乘势而上,四天内接连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了两枚远程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周期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成功的伟大壮举,随后又先后完成了一箭三星、为法国和瑞典提供卫星搭载服务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随着火焰在天空中闪烁这支功勋卓著的部队才被人们所知。 士兵出操 (带对士官同期)一 二 三 一 二 三 稍息 而被世人所注目则是到了21世纪,他们成功地把中国的载人飞船送入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胡世祥访谈 字幕:总装备部原副部长 胡世祥 (胡世祥同期)我就是说他确实是一个科学发展观,1970年群众发起了下边基层,也都开始工作了,没有搞。说明我们的技术实力、经济实力都不行。你不符合客观发展条件,你不能搞 。到了85年做七五规划的时候仍然是这样,我们经济实力也不够,也没有大火箭也不行。到92年中央下这个决心就是,我们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基本上具备。 多画面流动 相信每一个中国航天人都会记住,这一历史的时刻:1992年9月21日为了迎接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挑战,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的重大决策。 胡世祥访谈 字幕:总装备部原副部长 胡世祥 (胡世祥同期)当时我就在西昌奋斗,用这个长二捆打外星呢,长二捆的成功就是为载人航天奠定基础。发射场也定了,就是我们原来论证的就是在九泉。 徐克俊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 徐克俊 (徐克俊同期)我非常激动,司令员把我们召集了去就说,我们要建立这么一个载人航天的发射场。发射载人飞船,我们国家自己的航天员,要从这里升空实现飞天梦,然后再回来。大家就群心激动那我们要建个什么样的发射场呢?第二次创业了,我们能进入第二次这样的行列,那是非常光荣的。我们就想啦我们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发射场,所以我们的中心主任就提出来,要建就要建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射场。 张育林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 张育林 (张育林同期)应该说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之前呢,我们的发射模式还是比较落后的。 宇航飞机上天 当时代表国际最先进发射水平的是美俄两个航天大国。俄罗斯采取的是水平整体的方法,实现了3天内就可以从发射台打出去一发的标准。而美国则用的是垂直的方法,同样也只需要3天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航天大国,发射的指挥系统采取了远距离测试发射的方式。这样不仅发射效率高而且安全可靠 。 中国火箭发射步骤 而我国航天发射一直沿用的是早期的导弹发射模式,分段组装、分段测试、分段运送,这样不仅测试项目重复试验周期长,而且可靠性不高。已经不能适应载人航天发射的要求。 张育林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 张育林 (张育林同期)那个技术的很多问题,你看是一个方面,做是另外一个方面,往往就是说要完成一项技术的进步,你不仅仅要知其然,更主要的是知其所以然,这个所以然你在国外是学不回来的。你可以去参观他的发射场,可以看他的发射过程 但是这里面的关键技术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去突破它,你是看不到的,人家也不会告诉你的。 徐克俊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 徐克俊 (徐克俊同期)我们缺的是什么?我们缺的是这个,钱不多。因为在1991底和1992年初的时候,中国国家的经济并不富裕。我们有的是精神。有的是艰苦奋斗的传统和开拓创新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有这个。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利用我们的经验了,我们利用了我们的经验了来用中国特色的,这种技术途径来实现它 。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我省钱,第二个我用的是成熟的技术,第三个这是我们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我们这样自主创新起来可以大大地增加我们的发射能力,特别是自信心。 三垂一远动画模拟 很快课题小组结合我国国情,就在当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垂一远的测试发射模式 。三垂就是指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和整体垂直转运。一远就是指远距离测试发射。这种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发射和测试状态的一致性,而且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徐克俊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 徐克俊 (徐克俊同期)要实现这个三垂一远对不对,要进行公关,那个时候是门也没有 所以每一个课题呀,都要进行公关,大家要利用过去的经验,利用现在的成熟技术,还要进行创新,最后才能把这个难题解决了,难题解决了,所以这个里面就没有任何话可说,一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解决。课题就摆在那儿,如果你不解决,你就实现不了,买还买不来,对不对?必须得自己弄,所以难度你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从这个三垂一远从论证、提出设想开始到1999年实现,那可不是六七年了,整整的八年差不多。 神舟号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发射场腾飞而起,顺利升空。而在地面准备阶段 ,正是采用发测站科研人员,经过八年公关的三垂一远的发射模式。经专家评价这次发射是我国航天测试发射技术的一个新突破,它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片花 这曾经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从一个战场来到了另一个战场。黄沙漫漫掩不住士兵的责任忠诚,大漠戈壁见证着民族的腾飞和希望。 刘庆贵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 刘庆贵 (刘庆贵同期)那次我接待的是李肇星,他是神五来的。李外长,他就说我早就想来,你这地方我一直都知道,你们搞的事我都知道,他说你搞这事搞好了我再出去讲话,我腰杆子硬了,看过去两弹一星搞好了啊,我们腰杆子就硬了,现在飞船搞好了,我的腰杆子更粗了,那个是硬这个是粗啊。他说,他说我在联合国讲话也好,别人讲话也好飞船要上去,那就不一样了。 加加林上天,工作场面 当加加林出发的时候,整个世界也为之改变了,从此载人航天对一个国家的 国际地位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在进入载人飞行之前可以发射,十次甚至十几次无人试验飞船,我们试验飞船的次数是有限的。 胡世祥访谈 字幕:总装部原副部长 胡世祥 (胡世祥同期)我们事先就要考虑周到,争取一次成功。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加大了,地面试验,地面的试验,够在地面做的东西高低温啊,什么振动啊这些东西能够想到,只要在地面上能够模拟出天上飞行的情况,什么辐射啊这些东西 都在地面做,确有把握了我们才上,就是把大量的试验挪到了地面。 徐克俊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 徐克俊 (徐克俊同期)设计队伍的美国的办法是,谁设计的谁来操作谁来发射,我们国家的体制是他设计完了交给我们发射场,我来进行测试进行检查,性能合格了我们就可以同意发射。性能不合格发现了故障必须要彻底加以排除。 张育林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 张育林 (张育林同期)我们有两句话,一句话叫万无一失,就是不能有任何的隐患。另外就是要圆满成功,就是不仅仅要成功,而且要圆满成功。 徐克俊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总工程师 徐克俊 (徐克俊同期)飞船目前的话基本上20多万个元器件,一个火箭10万多个。我们发射场这个发射设备,我就不知道元器件是多少了,但是有1万多套设备。 航天工作场面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面对如此浩瀚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这对于这支部队的官兵来说,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一颗高度负责的责任心。 挑战者号事故 他们不会忘记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后59秒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火箭推进器下一个小小的密封圈出了问题。 发射现场 (指挥同期)10 9 8 7 6 5 4 3 2 1 点火 (新闻报道同期)神州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号,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七天以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试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的数据。 刘克仁访谈 字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 刘克仁 (刘克仁同期)我们的科技干部队伍,我认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祖国的事业无私奉献。我们第一代人,第一代的航天人是这样,第二代的人也是这样。现在我们年轻人还是这样。关键是这个事业是祖国的事业,人民的事业 ,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追求,为国争光 ,为民族争气。 士兵出操,工作 今天这支发射部队官兵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一批批热血青年,同当年的前辈一样,满腔热忱地来到了这里。 周晓明访谈 字幕:发测站高级工程师 周晓明 (周晓明同期)我感觉,就是不管你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可能有这种就是说跟国家和民族这么一种荣誉联系得这么紧密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这个事业,不管付出多少,我认为都是值得的。 毛永军访谈 字幕:发测站高级工程师 毛永军 (毛永军同期)幸福就是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你如果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 ,哪怕你是从来没坐过宝马车,从来不知道宝马车是什么样子,但是你可能是幸福的。 王新峰访谈 字幕: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发测站工程师 (王新峰同期)以前神五对我的吸引的时候,那是一种远距离的那种吸引,但是我今天自己亲手触摸这个火箭的箭体。我觉得,这种距离一下子就是拉近了,成了零距离接触。那种强烈感觉我觉得,是不可言喻的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种感觉,很自豪。 发射场外景 在这黄沙漫漫的戈壁,今天新一代的官兵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故事。 请柬、照片 这是一张没有发出去的请柬,照片上的主人公叫高丽琴。十年前高丽琴大学毕业以后,来到了这里,很快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爱情 。结婚的时候正好有任务。于是她只好放弃了举办婚礼的打算,直到孩子七岁之后她才补办了这张婚纱照留作纪念。 高丽情访谈 字幕:发测站工程师 高丽情 (高丽情同期)作为一个女人来说肯定还是有一点遗憾吧,但是可能这一生也许就是因为这次遗憾,所以说这一生可能对那个时刻吧,就记忆比较清晰,很多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也就算是一个自我安慰吧。就是说把我们即将要发射的 这个火箭作为我们这个新婚的礼炮,把我们这里的特有的蓝天白云作为我们的婚纱,我们这个地方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多少双眼睛都在看着我们,他们都是我们的证婚人。 神五发射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随着零号指挥员郭保新的口令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冲向了云霄。当航天员杨立伟顺利返回地面的时候,所有的发射官兵都流下了眼泪。 郭宝新访谈 字幕:发射站站长 郭宝新 (郭宝新同期)那时候我们每一位参加,测试发射的不管是普通的,操作人员指挥人员还是专家和领导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实际上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烈士陵园 郭保新说,在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第二天,他便来到了烈士陵园,代表发测站的全体官兵向,聂荣臻元帅为首的方阵敬了军礼,他说这是士兵对士兵的最高敬意。 宇航员在太空 字幕:2005年10月12日这支发射部队又圆满完成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 发射前、指挥、发射 字幕:2006年9月9日下午,实践八号卫星发射现场。 字幕:至此,这支发射部队在47年的历程中共成功发射了四十颗卫星并完成多项重大试验任务。创造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三个第一”。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