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浙江通济堰被强占建工业园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2:31 国际在线

  已有1500年历史的通济堰,是我国现存保护原貌最好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体系工程,至今还灌溉着数万亩良田造福于黎民百姓。可是,当地政府却要在通济堰的文物保护区内中心地带,建一个占用3000亩耕地的工业开发园区。在发展经济的决心和区政府强有力的“说服沟通”面前,尽管专家们强烈反对,但工业园区最后还是“如愿”开建了。

  在待开发的通济堰碧湖工业园区现场,两条24米宽的道路垂直交叉出现在大片的农
田之中,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十分刺眼。道路还在向前伸延,一台大型挖掘机正“开膛破肚”似地将原有的耕地挖成一条深沟,工人们也在紧张地施工,眼前工地忙碌的场面与通济堰保护区内古朴、宁静的整体氛围形成了明显反差。

  然而,就在去年12月30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政府为纪念通济堰1500年举行的隆重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们还动情地表示:对这一我国现存保护原貌最好的、至今还灌溉着万亩良田的古代大型水利灌溉体系工程,要增强感恩意识。

  为什么在“感恩”的同时,通济堰却面临着一场“灾难”?近日,记者赶赴丽水对此事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深入调查。

  三年前一劫虽躲过遭破坏厄运终难逃

  正是因其流传于世的历史、文化、科学的价值,通济堰在1961年成为第一批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通济堰又以全部水利灌溉体系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统计,全国现在共有2352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9处是古代水利工程,其中有的水利工程以运输航运为主,有的则经过岁月的自然侵毁和人为的破坏已失去其原有的灌溉功能,只留下了坝头堰首。因此,完整保存古代水利灌溉体系概貌而且还在使用的通济堰才显得弥足珍贵,浙江省文物局已将其作为一个很有潜力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丽水市处在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市的平原很少。46平方公里的碧湖平原是当地面积最大的平原,其中4.2万亩的基本农田一直是丽水市的主要粮仓,由于通济堰数百条大小水渠遍布碧湖平原,因此通济堰水利灌溉体系的文物保护范围也就自然涵盖了整个碧湖平原。

  2003年,丽水市政府出台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整体规划,其中将碧湖平原规划成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全部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直接危及到通济堰的整体生存。2003年10月30日,本报曾以《通济堰告急》为题对此事予以披露。当时正值国家大力整顿各地滥建开发区现象,同时丽水市政府对保护通济堰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个碧湖平原工业园区的规划最终没有实施。

  丽水市在浙江省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快速发展经济、搞工业开发区引资建厂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地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通济堰所灌溉的碧湖平原虽然躲过了市政府的开发,却又面临着被区政府占地建厂的厄运。2003年后,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开始着手碧湖平原工业园区开发的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工业园区占地从10多平方公里缩小到目前的1.98平方公里(占用耕地3000亩)。

  2006年9月中旬,记者在莲都区政府看到了这张1.98平方公里的《通济堰碧湖产业区块》规划图。工业园区处于通济堰文物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内有东、中两条干渠和众多的支渠、毛渠,14条24米至36米宽的园区道路将水渠遍布的农田分割成13块网状方格区。区政府有关人士介绍,占用的3000亩耕地是代置换用地,整个工业园区准备招商建40至50家工厂,主要是制鞋和机械加工企业。

  保护区内兴建工业园开发理由是发展经济

  在通济堰文物保护区内搞工业区,莲都区政府的理由是碧湖镇作为当地的第一大镇,由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人口长期处于减少状态,而开发工业园区是为了增强碧湖镇的人口聚集和产业支撑功能以及带动周边近十万人口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而且,工业园区的面积不到通济堰整个保护体系的二十分之一。

  区政府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工业园区的建设前提是不破坏通济堰保护体系,规划建设始终做到广泛征求省、市文物专家意见,并根据上级文物部门专家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才形成了1.98平方公里保护方案。特别是在行政和专家两个层面形成了“以最小的开发成本谋划整个通济堰保护的整体利益”的共识,在保护优先和科学利用之间寻求结合点。

  其实在文物保护区内搞开发,莲都区自己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原有成型的工业区在丽水地市合并时都由市里直接管理,最后留给区里可以成面积开发的地方只有碧湖平原了,而且莲都区前期已经为建这个工业园区投入了巨额资金,仅仅几次规划就用了二百多万元。

  2006年5月16日,浙江省政府批复了划定通济堰等22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6年7月3日,浙江省文物局批复了《通济堰碧湖产业区块道路工程文保初步设计》,原则同意按照该设计方案实施。10天后,莲都区举行了隆重的碧湖产业区块开园仪式。

  专家曾强烈反对为什么不起作用

  虽然莲都区政府的有关人士一再告诉记者,在通济堰文保区内开发是得到省里专家组的论证认可,但是,记者采访这些专家后,却得到大相径庭的答案。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系教授、省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成员张友良理解当地想发展经济的愿望,但他强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全力保护,不能讨价还价。“在保护区里建工厂,那些水渠不就成了城市弄堂中的小水沟了嘛,我不同意,有人就做我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只保护大的渠道和概闸,不保护毛渠和周围的农田,通济堰将会失去水利灌溉工程真正存在的意义。

  刘正官也是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没有参加全部的论证,但“该提的意见都反映了”。刘教授告诉记者,为修道路在水渠上加盖板的做法不是保护,因为加上盖板就不是文物了。

  长期从事全省的文物保护工作,具有丰富的文保实践经验的姚仲源曾任浙江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他很无奈地表示,“我们不同意怎么样,我们没有行政审批权,只能是说说不同意见而已。从历史文物的角度应该保护完整的水利灌溉水系,从生态环境的角度也应该保护生态原貌。”

  1

 [1] [2]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