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四爷爷摇着小船送部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8:35 潇湘晨报

  

四爷爷摇着小船送部队

  

四爷爷摇着小船送部队

  2006年10月14日,新田县总工会院内,一名路人经过红六军团在1934年8月留下的“红军墙”(经复制)。这可能是红军长征期间在湖南留下的最大的标语。1934年8月21日,
红六军团主力离开小源村,经潭田进入新田县城。

  10月13日,桂阳县观门前村。胡昌义老人站在舂陵江边,给记者讲述当年四爷爷帮助红军过河的情景。

  舂陵江从桂阳六合乡芹溪村穿村而过。这里有一座“红军桥”。

  “当年,我四爷爷就是在这里撑船摆渡,送红军过河的,后来又给红军带路,直至新田。”桂阳县六合乡中心小学退休教师胡昌义说。

  当年红六军团自桂东寨前圩宣誓西征之后,千里迂回大湘南,从桂东入汝城,经宜章至桂阳。红军渡过舂陵江,翻过几座山,攻下新田县。

  河水悠悠,似在平静地述说当年红军渡河前往新田时的那一幕幕情景。

  四爷爷当年是摆渡人

  10月13日,沿着红六军团走过的路线,记者从桂阳城郊梨山出发,下午2时抵达与新田交界的六合乡芹溪村。远远看去,舂陵江100来米宽,“红军桥”静静横卧两岸,不时有人从桥上匆匆走过。

  “现在,这里仍然是一条通往新田的主要过道。”胡昌义对当地的历史了然于胸,对于村里的这座桥,他也做过详细的考证,“村里在1921年就建了一座四拱桥,当时,它叫永济桥。”但原桥建在现芹溪电站河坝上游二十几米处,此桥比现在的桥高八尺,桥面是青石板铺盖,桥两侧是青石栏条,桥上还盖了长亭子,下雨时桥面不湿,天气炎热时,村里的人还常到桥上乘凉。

  “当年,永济桥又是一条重要的商贾通道,桂阳、道县、嘉禾、广西等来往人群络绎不绝。”站在桥边,胡昌义的思绪似乎一下子回到从前。在1932年,因山洪暴发,桥被冲毁,但河还得过,村里只好添置了一条木船,迎送来往行人、商族,“我四爷爷就是这条船的摆渡人”。

  而在1934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初九),长征先遣部队红军第六军团入桂阳县境,先头部队约1000余人,一路向西挺进,所到之处,宣传革命道理,打击土豪劣绅。8月20日,先头部队从十字圩出发,经古楼圩、七里坪等地,来到舂陵江边,欲过渡到对岸,前往新田县。

  红军绑着土豪财主来过渡

  胡昌义退休后,正在编写村史,村史仍未打印成书,但四爷爷胡荣芳生前留下的几份“口述”故事已记入村史之中。搬出这部心血之作,一页一页翻过去,昨天的故事历历在目。

  “当天天气晴朗,恰值赶圩,来往人群比往日要早些、多些,吃过早饭,四爷爷便到摆渡船上准备摆渡”,讲起这段故事,胡昌义语气中迸发出一股自豪感。

  胡荣芳刚把第一船赶圩的客人送到对岸返回,就隐约听见“得得得……”的马蹄声,不一会儿,就见一支队伍朝渡口驰来,很快到了眼前。胡荣芳一惊,以为是白军来抓丁抓夫,急忙跳下渡船逃跑,还没跑了几步,便被一名战士拉住。

  胡荣芳心里害怕,以为这下完了。不曾想,这名战士却一手握着他的手,一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很温和:“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咱们穷人的子弟兵。”胡荣芳半信半疑,看了看他,又看看已经停顿的大队人马,觉得他们与横行霸道的白军确实不一样:一身特别的装束,胳膊上扎一块红布,头戴用树枝、茅草织成的草帽,隐隐约约地露出一个红五角星,脚上是清一色的草鞋。

  不远处,还有几个被捆绑着的土豪财主。胡荣芳心里那点疑惑顿时消失,心情平静下来。

  摆渡架浮桥送红军

  红军如前行就要渡过舂陵江。桥的对面是神仙岭和延绵不断的山脉。

  红军向胡荣芳问路:“你知道这里离新田城还有多远?今晚我们必须赶到,能不能用你的船把我们送到对岸去?”胡荣芳的顾虑已经消除,便高兴地答应了,立即跳上船,拾起撑篙,高声喊道:“弟兄们,上船来哟!”

  话音刚落,十来个手握长枪、背插大刀的战士跳上船来,全神贯注盯着对岸。胡荣芳来回摆渡,使尽全身力气,但毕竟人多船小,无法很快将所有战士都送到对岸去。

  在当时,时间对红军战士来说,比生命还贵重。见到这种情景,几名战士把枪、背包等东西往船上一放,选择一个个水流平稳的地方,“扑通”跳下河去,只身泅渡。战士们击水冲浪,争先恐后,歌声、击水声连成一片。

  这时,附近百姓来了。他们纷纷从家里背出木板、木料打桩、铺桥,让红军过渡。现年85岁的村民胡华孝还记得,当年,他刚13岁,也跟着大人们前往帮忙。

  大约几个钟头后,战士们大部分都泅渡过去,胡荣芳只载着少数人和枪支过了河。

  红军留下食油、马灯

  现在,围着山脉脚下的是一条狭窄的公路,沿着弯曲的公路前行,便能到达新田。“在当年,小小的山路崎岖不平,红军于是要我四爷爷带路。”胡昌义说。

  红军过了河,受到村里人的款待。家家户户的老人、妇女在街两边端热水让红军洗手洗脸,端茶让红军战士们喝。胡荣芳带领村民打灶、挑水,背柴、烧火做饭,在芹溪公馆里做午餐,让红军吃了个饱。

  因山路崎岖,临走时,胡荣芳带领红军出境。路途险要,直至新田县的合群圩、知市坪,红军才不让胡荣芳带路了。临别时,红军给胡荣芳路费,胡荣芳不要。

  当夜,红六军团先头部队迅速攻占新田县城。红六军团主力部队也从桂阳塘湾桥、赵家进入新田。

  “在四爷爷家里,本来还珍藏着红军送的一盏马灯,见证了这段故事。”胡昌义说,四爷爷送别红军回到家里后,发现桌子上尚有红军留下的一个油桶和一盏马灯,油桶里还装着食油。胡荣芳感动不已,一直珍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胡荣芳被请到县里开了两次会,他便将这些物品送到县里有关部门保存。

  后来,芹溪村重建石桥,地址选在原址上游数十米远处,原桥留在两岸的基石现在仍清晰可见。这座桥便被当地百姓称为“红军桥”。

  现在,舂陵江的水位也比以前高了,水面宽了,在“红军桥”下游百米远的地方,拦起了一道坝,建起了芹溪电站,发电造福百姓。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