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尽开颜红星耀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9:27 南方日报 | |||||||||
高擎长征精神火炬会师时刻 三支大军长征简史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和军委第1、第2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至1935年10月
1935年11月19日,红军第2、第6军团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奉中革军委电令,红2、红6军团与红32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转战湘、川、黔、滇、青、甘、宁、陕等省区,进行战役战斗110多次,胜利完成长征。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结束了历时18个月,长驱1万余里,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的艰难曲折的远征。 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是以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会师为标志的。 会师,是党中央精心策划的一次战略行动;会师,让中国革命站在了新起点上。 大会师前奏 1936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川甘交界的若尔盖地区,正式下达向陕北挺进的命令,并组成抗日先遣支队。巧夺腊子口,渡渭河,经通渭、会宁、静宁,翻六盘山,抵吴起镇,到达陕北。 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先后抵达甘肃南部地区的哈达铺。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乘敌人尚未全部集中和部署就绪之际,迅速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并以主力军团实施《通渭战役》、《会(宁)静(宁)战役》计划,消灭国民党胡宗南部,阻止敌军北进,消除对陕北的军事威胁。为此,中央一面指示二、四方面军迅速北上;一面组织一方面军成立红军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率部向宁夏、甘肃方向推进,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接应红二、四两个方面军北上。 会宁:一、四方面军会师地 1936年10月2日,红一方面军之红1军团直属骑兵团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率部从宁夏同心城奔袭会宁,一举夺取会宁县城;接着,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领1师、2师到达会宁,与15军团73师会合,击溃了前来“收复”会宁县城的国民党新编第1军11旅刘宝堂部的2个团,肃清了县城外围的敌人。进占会宁后,红一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广泛开展宣传,张贴标语,扎起彩门,布置会场,并筹集粮款、杀猪宰羊、打扫房屋,积极做好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准备工作。 10月7日,北进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4军10师抵达会宁县城;8日,红4军一部又进到会宁县青江驿一带,分别与红一方面军迎接部队会合,揭开了会师的序幕。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直属队抵达会宁县城。随后,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总司令部和总直属队也到达会宁县城,受到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及所属部队的热烈欢迎。10月10日黄昏,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2师、15军团73师和红四方面军各部队的代表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军民联欢会。 会师后,红四方面军除担任后卫的5军以外,4军、9军、31军在会宁城乡集结休整。红一方面军向四方面军赠送了红军被服厂赶制的冬装,有毛衣、毛袜、手套、鞋子等慰问品,有的毛衣、手套上还绣有“欢迎阶级兄弟”“会师留念”等字样。 将台堡:一、二方面军会师地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正在陇南牵制敌人的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央指示加快北上速度,10月9日冒着敌机的轰炸渡过渭河。15日至17日,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翰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委关向应率总指挥部和2军、32军陆续由通渭进入会宁县南部的侯家川、谷头岔一带休整;6军在军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领下到达会宁县东南部的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9军会师;1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主力部队向会宁县东部的老君坡一带转移,受到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政委肖华率领的红5团和师政治部宣传队及后勤人员的热烈欢迎,把从苏区运来的大批慰问物资送给了红二方面军,两个方面军的代表在老君坡举行了会师联欢活动。 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东进静宁县东北的兴隆镇和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1军团司令部会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地区完全实现了胜利大会师。其中,在1955年授衔的我军将帅中,7位元帅、8位大将、45位上将、120位中将和1360位少将及6万红军将士到过会宁。 老红军萧锋口述 长龙似的队伍向我们走来 葫芦河滩大雾。陈(赓)师长率3团指战员及1300多名男女老幼群众沿葫芦河滩,列队长达3里多地迎接二方面军。欢迎的群众举目远望着2131高地方向,等待着亲人的到来。1个多小时后,雾消天晴,火红的太阳照在六盘山西麓葫芦河畔。这时,西山上升起了三发蓝色信号弹,先头通信班向人们报告:二方面军已经来到了!只见一条长龙似的队伍转山出道,弯弯曲曲地向欢迎队伍走来。这时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 陈赓师长同3团和地方的负责同志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亲人的手。这是多么热情的会见!多么艰忘的会见!同志们有千言万语想说,可一时高兴得热泪盈眶。只有一句话:“我们会师啦!我们胜利啦!”随后,2方面军队伍从欢迎人群中缓缓走过。葫芦河畔群情振奋,奔腾跳跃,欣喜若狂,“红军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 释疑解惑 将台堡会师为何默默无闻? 将台堡,古代称西瓦亭,为军事要塞,将台堡的称谓本身就已经包涵了军事的成分。 因将台堡在甘肃省静宁县的北部,因而史学界也把10月9日的红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和10月22日的红一、二方面军的将台堡会师合称作“会静会师”。 那么,为什么会宁会师闻名遐迩,而应与之齐名的将台堡会师却默默无闻呢?这是因为在过去出版的一些党史、革命史教科书和回忆录中,只提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而没有提将台堡会师。还有,1986年修建的会宁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塔的碑文都是这样表述的。为中国几代人所熟知的、传播面极广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也只写了会宁会师。另外,将台堡和兴隆镇在1936年时属甘肃隆德县(该县1958年划归宁夏),为何1942年设置西吉县,将台堡和兴隆镇划归该县管辖,1958年,西吉县由甘肃省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由于区划多次变更,使不少人产生“将台堡就在会宁”的误解。再者,1936年10月9日会宁会师后,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联名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因此不少人认为“贺电”为红军长征“画上了圆满句号”。 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经中央批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将台堡修建并落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碑名为江泽民同志题写。张震、宋任穷、李德生、萧克、张爱萍、杨成武、耿飚、廖汉生、王恩茂等将领分别为红军将台堡会师60周年题词。同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其中讲到:“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这是对将台堡会师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我国权威部门出版的有关典籍对将台堡会师也均有记载。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和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都将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和红一、二方面军的将台堡会师作为三大主力会师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史、军史上给予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把这两次会师的实现作为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评价 从宣言书到长征精神 长征沿途,平均几乎每天有一次小接触,有15个整天的大战。在路上的368天中,235天耗在白日行军中,有18天耗在夜间行军中。在停留的100天中,有56天是在四川西北部度过的。15000里路(据红1军团长征里程表,长征累计行程18095华里,走得最远的部队,约为2.5万华里。编者加),只有44天的休息,平均每走350里才有一次休息。每天的平均行程是70里即24英里。 红军一共过了18个大山岭,有5个是终年积雪的;他们渡过了24条河流。他们经过了12个行省,占领了62县,除了打败国民党中央军外,他们还冲破了10省不同的地方军阀的围攻。他们走入并且成功地通过了六种不同的未开化民族区域,深入了数十年来中国军队从未到过的地方。 ——摘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完全是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二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江泽民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震惊世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在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时的讲话 他们看长征 1937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根据自己在红军苏区的采访手记,撰写并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译名《西行漫记》)一书,首次向世界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的真相,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攻势。 斯诺在书中写到:“关于这种惊人的长征,将来有一天会有人写成全部的史诗的。这种征战,即使把政治和战事除掉,也是近代历史中,青年们的一种动人的成就。” 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细致地描绘了毛泽东、朱德等人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的情况。 她认为,“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她满怀信心地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中国——我的第二故乡》,是曾长期旅居中国的德国友人王安娜1964年出版的回忆录。在这本书中,王安娜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 王安娜写到:“长征是艰苦的冒险,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这一行动要战胜敌人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需有坚定不移的勇敢精神”;“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 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写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把历史上的红军长征同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机地结合起来。 1985年,他撰写并出版了这本长达30万字的著作,称赞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敢和力量的伟大史诗”。 撰文:宋志标制图:王瑛 红军六次大会师 会师名称时间地点会师队伍 木黄会师1934.10贵州省木黄红军第二、第六军团 懋功会师1935.6四川省懋功红军第一、四方面军 永坪会师1935.9陕西省永坪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 陕北会师1935.10陕西省吴起镇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 甘孜会师1936.7西康甘孜(今属四川)红军第二、四方面军 会静会师1936.10甘肃省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 制表:陈庆光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