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题 > 正文

王晓棠兢兢业业远离浮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9:27 环球人物

  20世纪50年代的“美丽女神”,90年代的制片厂长

  王晓棠,兢兢业业远离浮躁

  她说:“现在人们都在抱怨浮华太多,向往真朴之情。我想,人间总是有一种东西比金钱更可贵⋯⋯”

   本刊特约记者 岳 岱

  从电影演员、导演,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女将军,72岁的王晓棠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和传奇。今年国庆佳节之际,记者有幸专访到了这位“将军之星”。

  司机透露的“秘密”

  记者提前来到王晓棠宽敞而幽静的办公室,见到了一位小伙子——一位给她开车8年的司机。他说:“王厂长一定会准时到。”

  接着,小伙子向记者介绍了王晓棠:“虽然她现在不当厂长了,可还是个大忙人,不仅忙着自己的创作,还要忙厂里的一些杂事,和外界的一些活动。这不,中秋节到了,她买了好多吃的用的东西。一些送给八一厂基层最辛苦的人,一些送给离退休的老同志、老领导和她的老师。”

  “这些钱都能报销吗?”记者随便一问。

  “报销?”小伙子反问了一句,接着又说,“她从来都是花自己的钱,当不当厂长都是这个样。她常说她没儿没女,要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所以常常会给那些不富裕的离退休或家庭困难的职工送些钱。这事都是我和办公室的人帮她办的,但她从不许我们跟别人说⋯⋯”

  就在记者和司机谈得“热火”时,王晓棠飘然而至,正是约定的时间。

  正在策划一个“大主题”

  身着长背心裙,白绸衬衣,神采奕奕,飘飘洒洒。面对年过七十的王晓棠,记者惊诧:她比在电视上还要显得年轻,活力四射,书卷气中还隐着军人的英飒。

  寒暄之后,王晓棠说:“辛苦你了,大过节的。”

  记者回了一句话:“您果然平易近人。”

  王晓棠笑了起来,敏捷而不失

幽默地说:“本来就是平常人。‘近人’嘛,说明还不够融和。”

  时间宝贵,记者切入正题:“听说您正在创作着一个大主题?”

  王晓棠毫不避讳。她说她正在和战友们酝酿着一部关于“两弹一星”的作品,主要内容是反映新中国早期一些科学家们和共和国一代无名英雄,如何为国争光,自主创新成功研制出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

  “虽然八一厂和兄弟厂已有过此类作品,但是我们不会重复自己和别人,这样伟大的事业,不是三两部影视作品就可以写尽的。我们的创作队伍兢兢业业,远离浮躁,力争能表达出这些了不起的人物的精神境界。我们会尽力而为。”王晓棠说,“现在我们保持低调,还不想张扬。事情还没有做出来,需要潜心磨好本子。我们采访过的这些优秀科学家和他们的合作者、亲人们,令我们非常感动。现在人们都在抱怨浮华太多,向往真朴之情。我想,人间总是有一种东西比金钱更可贵。这正是我们想通过作品表达的一种平凡而又崇高的精神境界。”

  集美丽和坚强于一身

  王晓棠说她一生坎坷的经历足以写成一本书。

  1934年,王晓棠出生于河南开封。抗战爆发后,随父母辗转入川,后又回到老家南京,再迁杭州。

  1952年,王晓棠从上海参军,先入总政京剧团,后调总政话剧团。

  1955年,王晓棠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出演她的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第二年春节,影片在全国公映。王晓棠一炮走红。观众们不仅记住了影片中的“小黎英”,还传唱着影片中的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随后,王晓棠又在出演《边寨烽火》中获得成功。

  1958年,王晓棠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并开始了她电影生涯中的旺盛时期。《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都成了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王晓棠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美丽女神”,深受观众的爱慕和喜欢。

  正当王晓棠走红之时,“文革”来了。由于坚持说“建国17年文艺不是黑线专政”,她所有的影片均被否定。一夜之间,有关“揭发”、“批判”她的大字报,铺天盖地。

  1968年,王晓棠被“专政”,并被“勒令”交代“窝藏反革命大字报底稿”的“罪行”。王晓棠一口回绝:“我不能诬陷别人,也不能说不负责任的话。”于是,钢丝鞭、大木棍狠狠地打在她的身上。“专案组”的人还认为,一个娇嫩的女演员肯定一打就会招。不料,王晓棠尽管遍体鳞伤,却始终只有两句话:“没有。”“不知道。”

  一天,王晓棠从“专政队”干完活回家,发现门里地上有一封信:“大姐,我们夫妻俩都是工人,就在八一厂附近住。看见大姐干的活是苦的,身体是累的,我们特别心疼。大姐演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听说您跟银环一样的坚强⋯⋯我们每月从工资里匀出一个人的工资和粮票给大姐,大姐保养好身体,将来好为我们演更多的好电影。”

  1969年12月,王晓棠由于“顽固不化”被“特殊复员”到北京远郊怀柔县。当地武装部的人为了保护王晓棠,把她安排到北台上林场。王晓棠在这里落户6年之久。1974年,王晓棠16岁的爱子,不幸得了肝炎,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不断恶化,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当时,这一打击不啻五雷击顶,但这个“集美丽和坚强于一身”的女人并没有被打倒,她心中更坚定一个信念:生命不息,一定要重返岗位,重回银幕!

  “凡事要想得开,心态要好”

  1975年,王晓棠终于回到八一厂。从此,她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所挚爱的电影事业中去。后来,王晓棠走上了导演岗位,执导了《大转折》、《大进军》、《较量》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大片。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经历了大悲大难的王晓棠依然活得如此精彩?她爽快而简洁地回答:“凡事要想得开,心态要好,这一点很重要。”

  王晓棠说,她担任导演时已50岁,提拔为八一厂厂长和党委书记时将近60岁;当时厂里亏了800多万元,她拼了性命去干。第一年厂里扭亏200万,第二年扭亏400万,第三年扭亏为盈,开始有奖金发给职工了;离任时,厂里资金剩余6000多万元。

  当记者问她“工作压力这么大,身体能否吃得消”,王晓棠自信地说:“我就有这么一点资本,平常吃得香,睡得好。压力再大,为了拍好电影就要举重若轻,我一躺下就能睡着。”

  谈到生活,王晓棠说她“除了会穿衣”,还会做不少拿手菜,日常饮食以素菜为主,荤菜为辅,“虽然油水少了点,但生活总是有滋有味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环球人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