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调查》专题 > 正文

央视《新闻调查》:文明的呼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4:45 央视《新闻调查》
央视《新闻调查》:文明的呼唤

郭小聪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新闻调查》:文明的呼唤

李明德


央视《新闻调查》:文明的呼唤

李任芷


央视《新闻调查》:文明的呼唤

涂更新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10月30日播出节目《文明的呼唤》,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

  近年来,关于中国游客在旅游中种种不文明行为屡屡被媒体曝光,欧洲一家报纸曾撰文指出:一些中国游客表现出来的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乘车不排队等坏习惯,给中国人的
国际形象抹了黑。今年8月,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牵头,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行动为期三年,破题动作是公开征集并公布中国公民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那么旅游当中的不文明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背后会有怎样深层次的社会传统和文化心态呢?为什么要把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提高到如此高度呢?我们的节目从调查国人在旅游中会有哪些不文明行为开始。

  解说:旅游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还能够看到吗?10月1日,《新闻调查》记者来到了山东曲阜,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孔子的故乡,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耶路撒冷”,为了能够真实地记录游人的文明程度,我们决定跟随一支旅游团队跟踪拍摄。

  颜红是这个团队的导游,上午九点,她带着我们即将在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作一天的观光游览。

  颜红(导游):孔府 孔庙 孔林在1994年就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所以今天我们到孔庙来参观,我们希望大家做到这样几点:第一把我们的文物、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保护好文物,我们就不能在这儿随便摸 随便刻,不允许的地方不能随便拍照;第二 要把我们的行为遵守好。

  解说:就在导游大声提醒游客不能在景区吸烟的同时,一位游客充耳不闻地点起了香烟;象这样旁若无人地随地吐痰是景区里最常见到的不讲卫生现象;而一些家长更是把景区变成了儿童游乐场;珍贵的文物也成了某些游客的游乐工具。

  颜红(导游):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是大成殿前的十根龙柱,这十根龙柱都是清雍正年间雕刻的,十根龙柱形态各异,都不一样,可以说栩栩如生,我们现在用围栏围起来,因为它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大家就不要去触摸它,可以在旁边照个相,现在我们可以照个相 做个纪念。

  记者:但是我仍然发现很多人争先恐后地去抚摸它,甚至还爬上铁栅栏去照相,我不知道在你看来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

  颜红(导游):在我看来他们的动作,他们并没有考虑文物保护这一块,他们可能是一种无意识,他们看到龙柱,第一个直觉就想用手去触摸它,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种吉祥物,他们可能感觉摸一摸,好像是很好的意思。

  解说:在三个小时的跟踪拍摄中,我们发现,颜红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是用来提醒游客爱护环境、保护文物,尽管这样再三地提醒,尽管景区里都有文明旅游提示语,但是我们依然在孔庙看到为数不少的不文明游客以及他们的不文明行为。

  这样的场面在其他景区比比皆是,这是《新闻调查》的记者在泰山、黄山、长城等地拍摄到的画面。

  记者:这样的一种方式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感觉接受起来会不文雅或者是不舒服,会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啊?

  记者:怎么样 游完了吗?

  游客:今天不上了,走不动了 太累了。

  记者:累了,累了就在这儿休息,这危险吗?

  游客:这样底下危险啊。

  记者:危险还坐到这儿?这儿允许抽烟吗?

  游客:悄悄抽吧,没人发现悄悄抽呗。

  记者:万一发现了怎么办呢?

  游客:说两句好话呗。

  解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渐渐富裕起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出家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旅游正成为国人休闲消遣的首选方式。据统计,2005年我国国内游客已经达到12。2亿人次,仅10月3日这一天,泰山就接待了一万五千多游客。然而,国人展示的并不是曾让四海为之倾倒的谦谦君子之风,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陋习屡屡让人汗颜。

  记者:你在旅游当中看见周围的有一些人会有你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吗?

  游客:我的感觉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比如随地吐痰,随地扔饮料瓶和食品的包装袋,大庭广众大声喧哗等等的一些行为吧,都不能代表咱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象)。

  游客:比如说我们就生活在海边,经常看见海边有一些人吃的那些快餐,快餐盒 筷子就丢在这儿了。

  记者:在你工作当中你看到有哪些游客(的行为)是属于不文明的行为呢?有没有?

  李青(导游):这肯定是有的,比如说有很多女士爱吃零食的,或者是小孩子爱吃零食的,尽管告诉她,有的时候都会把方便袋塑料袋发到他们手里,那有时候也做不到,扔的满地都是,到最后我们送完团之后整个车厢里一片狼藉。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不文明的行为会像瘟疫一样地传开,比如说这个人走在路上,随口把一个口香糖吐掉了,也许对其他人就会造成一种印象,这个地方是可以吐口香糖的,诸如此类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影响其他人。

  记者:你看到这些人有这些举动,你心底里面对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一个评价?

  游客:觉得素质挺低的。

  记者:你觉得这些行为会影响到你吗?

  游客:影响到我的心情不是很好,出去旅游都带着一种非常好的心情,看到了美好的景象以后感到心旷神怡,但是看到不美好的现象感觉到心里面很厌恶,也不高兴 很心烦,所以说影响了自己旅游的(好)心情。

  解说:长期以来,国人对于旅游当中出现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虽屡有讨伐,却从未引起相当重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大量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去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中国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引起了世人的侧目。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3100万国民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出国旅游中存在相当的不文明的行为。

  记者:我注意到您讲了两个相当,有相当一部分公民有相当一部分不文明行为?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对。

  记者:那就是说很严重。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严重地讲是有损国格。

  解说:国人身上的不文明行为被带出国门后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和批评,《欧洲时报》曾撰文指出:中国内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随着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增多,很多旅游目的地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公民不文明的行为批评报道比较集中。

  记者: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比如说不修边幅 不守秩序 不讲公德 不讲卫生,公众场合喧哗吵闹,不爱护公物和环境。

  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很尊崇礼仪,为什么在今天,我们有些人在最基础的礼仪方面出了问题?

  郭小聪(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我国的商人在几百年前到东南亚去,那受到的那种礼遇 确实是,到那儿 甚至当地人都是免费食宿,你要喝醉了把你给扶回来,甚至在柬埔寨,那就是说到了那儿,他把你当做佛。

  记者: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出去会享受到那么高的礼遇呢?

  郭小聪(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确实中国文明那个时候发展比较平缓,另外相对于我们周边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一直处于优越状态,所以关键是一个自信心。

  解说: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输出国。历史的拐点出现在明朝中叶以后,随着国力的衰减,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仪在近代遭遇到巨大冲击,特别是19世纪40年代之后,中西文化的猛烈撞击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近百年的急遽变化导致社会出现断层。

  郭小聪(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其实到了19世纪末期就已经意识到什么呢,这是比我们要高一个等级的文化,就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这种情况下革命不断 变革不断,100多年中革命 变革不断的一个社会里,它那种比较优雅的生活方式,比较精致的那样一些举止 礼貌等等那些讲究,它是没法存生的,所以我倒觉得这恐怕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一个代价。

  解说:那么国人在旅游中会有哪些不文明行为呢?如此不文明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解说:这是记者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记录下来的画面:烟头、食品包装袋、废纸等等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闻名的风景点看到,甚至可以用长城有多少级台阶,长城上就有多少件垃圾来形容。

  记者:哪一类垃圾最多?

  保洁员:垃圾最多的就是游客扔的垃圾袋 垃圾瓶,还有这个,反正就是随手丢弃的什么烟屁股 卫生纸之类的。

  记者:旁边不都有垃圾筒吗?

  保洁员:这个怎么说,有垃圾筒在那儿摆着,有的游客素质好,他不用说就扔垃圾筒里去了,但是有的游客他素质低,他就是就站在垃圾筒跟前吃,还随手丢地上去了。

  记者:你们怎么不提醒人家不要把垃圾扔在地上?

  保洁员:这么多人管得过来吗,他扔 我们就扫。

  记者:你说他们还不愿意吗?

  保洁员:对 尤其是嗑瓜子的,他连走带嗑 皮都扔地上,你跟他说他还不承认。

  解说:对于这样的抱怨,我们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泰山,也同样听到。在泰山的著名风景点南天门,我们见到了一个一直忙碌不停的保洁工人。

  记者:每天经过你手你能捡多少垃圾?

  保洁员:像编织袋得四到五袋。

  记者:有多大的编织袋?

  保洁员:直径得是50公分 1米高的。

  记者:都主要是一些什么垃圾?

  保洁员:像塑料袋 食品袋 废报纸 烟和纸屑什么的,还有矿泉水瓶。

  记者: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不扔垃圾筒里面,是忘了还是怎么回事?

  保洁员:这也是个人的习惯吧,不可能是忘了吧。

  记者:我这一路上来看到很多保洁员在跑前跑后的,把游客扔下来的一些废纸往垃圾箱里捡,我看他们挺辛苦的。

  葛遵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区长):这个没有办法,现在为了搞好卫生采取一些措施,一个是增加垃圾箱的密度,再一个增加保洁人员的力量,在这方面我们是不惜代价的,我们景区的保洁员现在是94个,黄金周加了36个。

  记者:一天的垃圾量能有多少?

  葛遵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区长):平常的垃圾量一天10吨左右,现在一天要产生50吨左右。

  记者:就是黄金周期间得有50吨左右?

  葛遵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区长):对。

  记者:因为游客多了。

  葛遵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区长):游客多了,我们早上是5点钟上岗,干到晚上7点钟。

  记者:为什么要这么早就上岗呢?

  葛遵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区长):游客上来都是来看日出的,现在日出时间是5点50分左右,5点钟他就会从坐的地方,休息的地方起来了,他屁股底下就留下一片垃圾,我们就要在这个时间段之内把这个清掉,要不一刮风以后,满山头都是垃圾

  树上也是 沟里也是。泰山的保洁太不容易了,特别是有的垃圾到了树上,要爬到树上够去,有的到悬崖下面去了,要绑上绳子到悬崖下够去。

  解说:“随地吐痰、随处抛丢垃圾,甚至随处便溺,污染公共环境”是一些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最常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

  记者:随地吐痰 乱扔废弃物,这是我们中国游客在外面比较普遍的一个表现,这些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李明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贫穷是造成很多不良习惯的根源,比方说 国外人随身带着手巾 纸,请问贫穷你买那纸干什么,无端地消费那个东西干什么。

  解说: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养成了我们与土地亲密接触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国人不讲究卫生的原因之一。仓廪实而知礼节,文明程度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发展,但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文明素质的同步提高。

  记者:我们现在都知道中国人富裕了,中国人有能力出去旅游了,那为什么他们现在还仍然有这些不良习惯?

  李明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的富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也仅仅接近30年,30年中你企图一下子转变一种习惯 一种风俗,大概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解说:而在葛遵瑞看来,卫生仅仅是泰山的脸面,作为管理者,他更要管好泰山,让泰山独特、厚重的文化内涵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然而,一些怀着朝圣心情来到泰山的游客却给葛遵瑞们出了难题。

  记者:泰山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份量是很重的,来泰山不仅是看泰山的自然风光,可能更多的他是想来祈福,我不知道中国人的这种特有的文化心理会给泰山本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葛遵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区长):泰山的石头能“镇邪”能“避妖”,来泰山的游客会想办法带走一块石头,在山上要不敲一块,要不捡一块,给我们的保护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再就是泰山的草有灵气,好多香客来了以后采一棵草 采一根树枝,对植被形成破坏。

  解说:在很多景点,我们都能看到类似“到此一游”的刻字,有些人在登上长城当上好汉之后,还想名垂千古,这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到此一游”等字迹,把雄伟的万里长城弄得遍体鳞伤。

  记者:你看到像长城上刻的这些字,是什么感受?

  游客:这是祖先遗留的财产,你应该保护它嘛,你这样搞是在破坏它嘛。

  记者:我们经常在一些景点上看到,“某某到此一游”我们管它叫乱刻乱画,这是不是也是跟古代文人有到处题诗留言,文人漫游这个传统有关系呢?

  李明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有关系。就允许你名人到处留下墨宝,就不允许我老百姓留了?但是 时代变了,人家刻在摩崖上面也是有选择的,把那些好的 精美的 最能够说明价值的刻上,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刻的,时代发展了,我们就更不应该允许每个人的自我表现欲望如此强烈。

  解说:有学者指出,现代文明旅游,需要旅游者对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持“距离尊重”,而不能象过去那样,进行随意刻画攀爬式的亲密接触,尤其是人文名胜,如果没有现代的旅游观念,人们就难以获得相应的审美体验和人文愉悦。而在一些游客身上表现出来的某些举动,则凸现出公共意识的缺失。

  李青(导游):每一个导游在带团的时候最强调的一个客人的安全问题,再就是一个时间观念,因为每带一个团,不可能把导游分成三头六臂,每一个导游都去带他们,只能说强调一下,非常强调这个时间观念,,但是往往集合的时候好多客人都赶不回来。

  记者:是不是因为你给的时间太短了,他们的体力不够,爬不上来?

  李青(导游):那也不是,我们都要给出最长的时间上来,好多游客就是在玩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团队意识。

  记者:有的人到了,有的人没到,这时候作为导游怎么办?

  李青(导游):那没办法,不会把他(拉下),那就有一次我们在日照,在日照海边去玩的时候,有一对情侣,不知道他是什么原因,等了他们近两个小时都没赶回来,回来之后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觉得很正常。

  解说:某些国人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举止,可以将其归结为公共精神的缺失,不能很好地作到自我约束、抑制、进而言之,究其实质,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无非是原于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的缺乏,源于现代公民意识还没有真正广泛建立。我们在拍摄时遇到了正带着一个日本旅行团在国内观光的两名导游,国人不守秩序、不排队的做法经常给他们带来尴尬。

  胡琛(导游):特别像我们坐车的时候都是排队嘛,但是中国游客的话一般不会排队,你让开 让开 我先上,其实有规律的社会在公共道德上比较注意,你说排队,大家都是顺着进去的话,说不定花的时间还要少一些,比你去抢 争可能还要快一些。

  刘小玲(导游):昨天在排队的时候,本来都是很有秩序地在上,后来车一到的时候,突然从那边冲出来一队,像游击队一样的,哗一下子,连喊带叫,一下跑过来,把客人吓一跳,然后一下就插进去,争先恐后地上。

  记者:他们会在私下里面评价我们这些行为吗。

  刘小玲(导游):反正也会觉得(不好),我就给他们讲,我们现在正在规范中,比以前要好多了,慢慢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记者:比如说夹塞儿,这可能也是跟我们国家一些现实的情况,每个人的压力很大,如果你不夹塞儿可能就轮不上你,这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关系?

  郭小聪(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但正是这种想法本身扰乱了社会秩序。先来后到本来就是天经地义,而且再拥挤,资源再匮乏,可以想出一个大家认可的一个公正的办法,而不能通过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达到,事实上你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年轻力壮的时候你可以,到你年老体衰的时候怎么办。

  解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中国公民境外旅游人数的迅速增长,他们该如何有意识地避免那些伤害自身形象的举止呢?

  解说: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旅游完成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跨越的历史性转变,出境旅游已成为各国瞩目的市场热点。然而国民在出境游的时候,也把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经意间带出了国门。

  刘小玲(导游):就是不拘小节,有时候上厕所的时候可能不冲水,有的时候会踩在马桶上,可能习惯不同,然后留两个大脚印在上面。

  记者:在日本 在韩国,你们有没有看到在一些场合,专门用简体中文写着请不要吸烟,请便后冲水,有没有这样的?

  胡琛(导游):我在日本的时候,到北海道的时候看到一个,韩国也有,就是说请不要上舞台,我当时就觉得为什么不用英文写呢,偏偏用中文写,向旁边的管理人员一打听,他们说因为中国人跟他们说了他们还是要上的,所以他用简体中文那样写,当时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徐滔(中国旅行社公民总部领队):还有就是抽烟,因为中国人抽烟比较习惯哪儿都能抽,餐厅里 房间里,都是想抽就拿起烟就抽,因为国外现在戒烟戒得比较厉害,有的地儿 有的国家,公共场合包括露天都不让吸烟,有时候之前跟(游客)讲过,但是他们到那儿还是不太注意,我们再提醒吧。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比如说遵守交通秩序,而中国人有时候在国外不太讲究交通规则,只要看到马路上没车,不管是红灯绿灯他都通行。

  记者:那可能把我们很多在国内的一些他的日常的习惯带过去了。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从总体上来说有这样的情况,就是说在出境出国过程中间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国内生活过程中间不太注意养成的习惯,带出了国门。

  解说:我们在与一些出境游的领队交谈中,他们几乎都谈到了中国游客的爱扎堆、爱热闹,甚至在一些国家人的印象中,喧哗吵闹成了中国旅行团的标志。

  徐滔(中国旅行社公民总部领队):大声喧哗的比较多一些,包括在中国的边防,还有在国外的移民局或者海关说话声音比较大。

  记者:大声说话会影响别人吗?

  徐滔(中国旅行社公民总部领队):有的时候比如说夜航,到那儿比如说凌晨三四点钟,特别早 特别安静,声音特别大。

  刘小玲(导游):在酒店里很大声地吵 讲话。

  胡琛(导游):早上我们还在睡,外面就叫 啊 起来了,我们要出发了,使劲地敲门,不管其他的客人是不是在睡觉什么的。

  记者:可能大声喧哗就是大声说话是我们中国人在国内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

  李明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你在中国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中你大声说话,听话的人能够接受,但是你到了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中,到了另外一个国度你就得尊重人家,尊重人家的习惯 风俗,你大声说话,人家肯定是不舒服,实际上你在冲击着人家的文化,人家很不习惯,按照一般的情况,那你就不受欢迎了,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不受欢迎人呢。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所谓文明的行为和不文明的行为,我觉得有一个基本的界限或者基本的概念,那么也就是说你在出行的过程中间,你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间,你的行为 你的举止不影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标准。

  解说:中国游客对外国的新奇和憧憬、承受文化差异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心态还不够成熟,这是产生不文明现象的重要原因。其实,中国游客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独有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台湾地区都曾有过出境旅游产生不文明行为的经历,一些国家还采取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美国的苹果计划也是针对美国人在世界各地工作 生活,比如说参观 游览过程中间一些不良的行为提出来的,比如说不要到处炫耀自己,吃饭慢一点儿等等诸如此类的,但是它主要的还是一种提示,用提示的语言来推行这个计划的。

  解说:在中国,旅游当中的不文明行为也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8月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 “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从整体上看,中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快速发展的旅游业还不相适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适应,为此,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增强中国软实力,塑造中国公民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记者:旅游当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看起来都是非常非常小的事情,它怎么能和一个国民素质

  能够联系到一起去?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我们很多细节它实际上是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体现,也体现了一个社会管理的水平,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它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的现代化,说实话最核心的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一个国家每单个的国民,他的理念 他的行为都符合现代化的要求,这个国家才真正能够实现现代化,提出这个行动计划,就是让大家正视我们的问题,正视公民旅游当中存在的陋习,唤醒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解说:有评论人士指出,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但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光是由经济、科技这些硬实力组成,还包括国民的素质、文化的影响力这些软实力。

  李明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因为旅游是一种人口的流动,它必然跟社会相接触,旅游又常常表现为人际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必然产生情感的作用,不要因为不文明中断这种美好的情感。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比如说你个人修养有所欠缺,你关在家里面那可能是你个人的事情,一旦迈出国门以后,咱们的护照上正面就是一个国徽,每一个迈出国门的人,他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他身后是一个国家。

  游客:如果说一个外国人来咱们国家旅游,比如说他是美国人吧,他的行为不好,我就感觉美国人不好,(虽然)我见到的肯定不是所有的美国人,出去的每一个人都代表自己的一个国家,他的不好,人家就说你的国家不好。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虽然是件小事,但是透过的背后是一个影响到中国文明古国的形象,中国礼仪之邦的现象,改革开放现代化的中国的形象。

  解说: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从今年8月正式启动。

  解说:9月23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国公民旅游十大不文明行为表现”,其中随处乱抛垃圾、随地吐痰、随团时缺乏时间概念、在文物上乱写乱画、大声喧哗或打电话、上厕所不冲水、不守秩序等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成为公众反映最强烈的国内外旅游不文明行为。

  解说:在批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境外媒体纷纷对中国政府敢于自我揭丑的举动表示赞赏。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像新加坡 加拿大 美国 法国 英国的一些报纸都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从总体来说都是赞扬中国开展这项活动,对于提高国民的素质,对于修正中国公民出境旅行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认为这都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他们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把国民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已经上升到国家形象的高度,中国政府正视这个问题,而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中国负责任 有自信心的表现。

  记者:通过这次提升行动,我们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就是咱们公民在国内的旅游过程中间能够更加文明,在出行的过程中间能够按照文明旅游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期望是在2008年以前,取得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让更多的海外的客人到中国 到北京来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感觉到中国公民的文明素质,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解说:那么,在中国正在走向富强的今天,作为中国人如何在国内外旅游的舞台上展示出大国公民应有的风度呢?

  解说:我们在10月7日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来到被称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的九寨沟,正赶上九寨沟景区开展评选文明游客活动,在这几千名游人中,将会产生十名文明游客。我们所跟踪拍摄的旅行团中,有一位来自广东深圳的游客邓华丽毛遂自荐,她认为自己会做一名文明游客。

  记者:你觉得你今天能够当选为文明游客吗?

  邓华丽:我相信我能够做得到,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小杨(导游):我们认为周围的环境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所以需要大家共同呵护,所以小杨提醒您,今天进入景区的时候大家就要共同维护,我们就共同拥有的这方净土,记住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第二个大家不要在景区景点,攀树摘花,九寨沟每立方空间所含的负氧离子一万八千四百个,免费赠送 不要客气,大口地呼吸,所以今天我们进入的是全国最大的无烟景区,在景区景点内大家就不要吸烟,就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

  解说:半天的游览中,我们竟然没有发现一个游人吸烟,甚至连个烟头都没有找到。中午休息时,我们在旅游中心的一角,看见烟雾缭绕,许多烟民都集中在这里腾云驾雾。

  记者:我刚才看您是点了一支烟。

  游客:是。

  记者:您每天抽烟抽得很多吗?

  游客:不算少。

  记者:那在九寨沟游览它是不允许吸烟的,是不是感到有些约束?

  游客:在这个景区里面要走一整天,有烟瘾的人也是蛮难过的。

  记者:您是对于在景区里面不让吸烟这个规定 您有意见吗?

  游客:没有意见 我非常赞同的,导游跟我们讲这里有一个吸烟区,所以到这里来吸烟。

  记者:谢谢您 您做得挺好的。

  解说:原来,九寨沟风景区实行全程禁烟,但是,细心的管理者在专供游客用餐、购物的旅游中心,专门开辟了一个吸烟区。

  克克(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我们保持非常干净的清洁的环境,同时我们工作人员人性化的管理,这样的话,游客到景区来的话也融入环境当中,他这种行为,他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克制或者是消失,可能会像大部分的游客一样非常文明地去旅游。

  解说:这里清洁的环境、美丽的景色让文明游客的候选人小邓也心生感慨。

  邓华丽:这里特别干净,然后一进来感觉吧环境特别好,你看水这么清澈,这山这么绿,感觉特别舒服。

  记者:你刚才说到这里特别干净,其它地方不是特别干净?

  邓华丽:会有一些乱丢的一些纸或者是一些果皮有会看到。

  记者:为什么游人在九寨沟,他就很少去扔东西呢?

  邓华丽:可能大家都是很文明,受到这里的影响吧,其实我也带了一些小吃,我都没有拿出来吃,对 我怕制造更多的垃圾。

  黄娟(导游):到这个地方的游客至少有90%,给我的反映是感觉这个景区管理是非常的规范,即便是没有导游,自助游他们也会感觉非常地轻松,而且在这里面走来回100多公里,几乎是看不到一点垃圾,所以说(游客)自己也会比较自觉。

  记者:可能是不是景区的环境好了,给游客也就觉得我应该自觉维护这个环境。

  黄娟(导游):对对对 就是这样子。

  李任芷(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所以我觉得旅游服务单位在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这项活动中间,也要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加文明的环境来为游客提供一个文明旅游的环境。

  解说:历史经验证明,物质文明替代不了精神文明,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精神文明不会随着物质文明水涨船高,如果我们还是一手软、一手硬,那么在崭新的舞台上,我们只能给世人留下跛足的形象。

  记者:如果我们能够克服旅游当中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那这会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一些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呢?

  郭小聪(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我们把很检点的举止带到平常生活中来,就象我们把花朵带回家一样,那是一件很美的事情,真正让人心向往之的民族是有创造力的民族,特别是美的创造力的民族而且只有那种美的文化的东西它才不像军事 经济那些因素,容易引起国家间的紧张嫉妒甚至怀恨,有普希金的俄国让我们心向往之,有莎士比亚的英国让我们心向往之。

  涂更新(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文明素养的积累和提高比财富的积累和增长还艰难,因为财富它可以继承,但是这个文明的素养和美德它不能过户,它必须要通过每一个公民个体日积月累来修炼 来提高,良好的修养 文明的举止 优雅的谈吐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我觉得这个文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特别像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大国公民来讲,它是一个必备的素养。

  李明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我特别高兴这次中央提出这个文明旅游的问题。

  记者:您为什么特别地高兴呢?

  李明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这就是催促我们接受文明 靠近文明 走向文明

  助一把力,正因为我们正处在这么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所以文明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就赶紧拉住文明的手。

  解说:一天的游览结束后,九寨沟景区的文明游客就要揭晓,毛遂自荐的小邓能够当选吗?

  这些文明游客是

  来自深圳的邓华丽

  ……

  记者:祝贺你如愿以偿地当选了文明游客。

  邓华丽:谢谢 谢谢,首先我很高兴 也很荣幸,我想以我文明的行为来感染大家,来倡导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总制片人:梁建增 孙克文

  制片人:张洁

  编导:谭芸

  摄像:李季 王忠新

  录音:田超

  解说:姚宇军

  非线编辑:刘涛

  助编:杨育彦 付迪

  责编:郑刚 王琦冰

  合成:吕钢

  策划主管:赵华

  执行制片人:王猛

  播出主管:孙金岭 郑曼茜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李任芷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

  涂更新 中央文明办协调组副组长

  郭小聪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徐 滔 中国旅行社公民总部领队

  葛遵瑞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南天门管理区区长

  李明德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克 克 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李 青 导游

  颜 红 导游

  黄 娟 导游

  胡 琛 导游

  刘小玲 导游

  小 杨 导游

  邓华丽 游客

  保洁员

  《新闻调查》期待您的参与,互动方式:移动、联通、

小灵通用户发送短信至9999299,信息费0.5/条,不含通信费)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调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