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制片人黄琤:拿什么感动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16:12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

  2004、2005年度“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感悟

  黄琤(《真情实录》制片人)

  2005年岁末,某电台的一位主持人采访一位专栏作家,问:“在将要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动吗?请说一件。”这位专栏作家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让我感
动的。”主持人说:“不会吧,总不至于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呵呵。”这位专栏作家的回答是,这年头,感动空前泛滥,让人起疑。

  我赞成这位作家的一部分说法。确实有那么一阵,感动使很多人陶醉,成为廉价的精神享受,但感动完了,我们既没有责任意识,也没有对自身生活的怀疑,更没有后续行动。在一个拷贝成风、互相模仿的背景下,批量生产任何产品都不会让人奇怪,包括“感动”。但话说回来, “感动”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感动”的需求如果仅仅是满足自我高尚的感觉,那的确颇为廉价。但是如果“感动”让你有机会反观自己的生活,并改善它,那么这种“感动”还是多多益善。

  连续两届的《真情实录》“十大真情故事”评选,其实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

  捐肾救弟的五兄妹、背母亲上学的刘霆、卖房复婚救前夫的傅佩娣、收养白血病弃婴的罗雪华等等,不难发现,这些“真情”原本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最原始最朴素的情感,它现在能“感动”你,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出现了问题。

  在颁奖典礼上,当五兄妹下意识地手拉着手走上领奖台时,“手足之情”变得那么具体,这种本能,是标榜自我中心的独生子女一代人所无法体验和享受的。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记者采访卖房复婚救前夫的傅佩娣:“是什么支撑着你做出这样一个决定” ?傅佩娣,一个年近40不善言辞的上海妇女想了大概3秒钟,说:“我爱他” 。话音还未落,这位年轻记者马上补问了一句:“除了爱,还有什么原因……”是啊,“我爱他”这三个字在当下似乎是最容易说出口的话,它太不能成为一个理由去解释一个女人为了爱情,宁愿卖了唯一的房子也要给前夫一个生的机会,最后“人财两空”。我们“感动”了,因为这时我们想起了爱情。还有罗雪华。养着别人的孩子,还得为她的病倾家荡产。这是母亲的本能,在这个从未做过母亲的女人面前,血缘成了极次要的东西。我们一直关注这些“真情人物”的“苦”和“代价”,却忽略了他们本能的“快乐”。五兄妹象英雄一样手拉着手,傅佩娣能看着心爱的人在怀中慢慢离去,罗雪华听到了一声“妈妈”,精神上的无憾就是他们的快乐和幸福。

  还有一群人超越了最本质的情感,让人们重建信心反思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七位老姐妹自发地到医院陪伴素不相识的临终老人,并不单单为他人做好事,而是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动力。杨殿斌兄弟舍身救邻居等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在人与人关系的塔尖,我们还看到了更崇高的责任。严德海为了他人生命安全冲进火海与歹徒搏斗而捐躯、殷雪梅为救学生用身体挡住飞车、丛飞为实践诺言捐助100多位贫困儿童等等,他们留下的感动是每个时代“善”得以传承的基因。

  连续两年的《真情实录》“十大真情故事”评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呼应,人们没有止步于“感动”,“真情人物”的命运也因此发生改变。比如收养了199个孤残儿童的王家玉就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上海一家企业驱车数百公里,为孩子们送上御寒的冬服;有近40万元的爱心捐款送到王家玉手中;当地政府也帮孩子解决了每月91元的低保金。上海有一家人把刘霆和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帮助照顾,并为这位孝子承担母亲的医药费。傅佩娣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房子,租住下来。还有许多人看到了七位老姐妹的故事后,表示要加入她们临终关怀的队伍。

  这就是感动的价值。

  那位专栏作家担心,一方面我们感动不已,另一方面我们也铁石心肠。面热心冷是我们这个时代人性的一个特征。真心希望,那些冰冷的心仍然能被温暖,只要还留存最后一点感动的能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