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应把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17:06 新浪嘉宾访谈
政府应把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

《中国新闻周刊》国际部主任刘婉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主持人马骧:服装的问题我们就说到这儿,基本上就这样了。当然大家肯定会穿得越来越漂亮,这一点就算是民族新味吧。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节日,这个可不能说像服装一样就这么着了。说到这个话题,这一节是谁做的?

  黄艾禾:我做的。

  主持人马骧:你说。

  黄艾禾:这个比较明显,有人提出把咱们自己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几个节日变成法定节日,它如果不是法定节日,确实变成到时吃一点东西就算了,真的变成这样了。

  主持人马骧:您认为应该必须成为法定节日?

  黄艾禾:加几个法定节日对大家重视这几个节日会好得多。

  李楯:我倒同意,确实应该加一些法定节日。但是有一个问题,加一些法定节日之后,大家能不能逐渐找回来那种感觉?我们就看美国,我们都认为它早就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看看人家感恩节,家家摆着南瓜,恰恰是农耕时代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过节没有意思,没有那种感觉了,我们找不到那种感觉了?我们过中国节,比如像端午,端午非物质文明遗产让韩国申请去了,如果不让韩国申请,我们的端午除了让人吃粽子还干什么?像划龙舟,划龙舟完全是组织的,不是民间自发的东西。除了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我们没有那种感觉了。

  主持人马骧:恢复这种感觉,把我们好的传统节日让大家真正能够过,应该怎么办?除了刚才说政府把它定成法定节日之外,比如我们就从领导者、决策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建议他还能做些什么?

  李径宇:实际上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定为法定节日就够了,不需要做其它的。尤其现在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有人在操办、扩大化这个事情。

  主持人马骧:可是操办有问题,比如中秋节

月饼满天飞,快递都递不过来。真正有浓的节味的节日也不多了,越来越少,我是有这样的感觉,大家估计都是这种感觉。除了定为法定节日,难道现有的商业就能达到理想的程度吗?

  李楯:商业达不到,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最起码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历史,知道祖先是怎么对待它的。比如端午节,我们更多是知道一些屈原的故事,更多知道钟馗的故事,因为端午节有很多东西夹杂在里面。慢慢一代一代需要很长时间在一定意义上接续这个传统节日。

  主持人马骧:听听刘婉媛怎么想对这个节日?

  刘婉媛:政府也可以,多鼓励民间组织一些活动,国外也有,比如有一些龙舟协会。

  主持人马骧:我觉得一些节日国外的唐人街做得倒挺热闹的,比咱们热闹。

  刘婉媛:他们有组织,有些人张罗这些事情。咱们现在可能民间张罗这种事情的人不多。

  李径宇:因为中国民间组织太匮乏,政府管得太多,政府只需要管制订就行了,其他民间来做,不能鼓励政府做这个事情。

  李楯:在海外、港澳台都还有这些传统的接续。

  黄艾禾:去年我们在日本东京看过一次,在街头走着就看到路边有敲鼓的声音,后来我们就下车去看,我不知道是他们的一个什么节,就像一个小区里自己做的,大家围绕着一个鼓,有人在上面敲。

  刘婉媛:好像叫歌节。

  黄艾禾:下面的人随便加入,可以跟着里头跳舞,也可以坐在旁边吃东西,吃够了你就加入进去,你走两圈就下来,该干吗干吗,非常随意,也非常尽兴。这种东西不是政府组织的,是民间组织的。

  李楯:主要靠公众自己参与。

  主持人马骧:其实这个需求是很大的。很多人,起码我身边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老人,没事干,闲。满足了温饱生活基本需求之外没事干,他们就是回家打游戏或者是出门扭秧歌,扭秧歌不错。

  黄艾禾:在家不是打游戏,是打

麻将。(笑)

  主持人马骧:麻将也算是游戏的一种。

  刘婉媛:也算是一种传统。

  主持人马骧:有这种需求,看看怎么做。刚才李径宇说政府定法定节日,放手让民间发展。

  李楯:我们看国外有些城市,恰恰把中国的节定为法定节日,包括春节。

  主持人马骧:人家过得挺热闹。

  李楯:对,因为他考虑除了当地多种民族之外,还有华人在那里,华侨在那里,尊重你这种传统。

  主持人马骧:我们可谈论的话题还有很多,包括中国的传统建筑,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啊,包括我们挥去受害者心头卸不掉的包袱,这样的讨论我们今天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把它做完了,但是也是欢迎各位朋友继续点击收看我们的锐话题,到我们的留言板上跟大家进行这样的讨论。同时大家非常详细的资讯可以通过《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是谁”这两期,算是专刊吧,来了解。

  黄艾禾:特刊。

  主持人马骧: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李径宇:下期还有。

  主持人马骧:下期是哪些?

  黄艾禾:下期还是这些内容,只不过不是由编辑来写,由专家来写。

  李径宇:300期试图从这方面解答,或者是有些建设性的想法。

  主持人马骧:已经快出来了是吧?在印了?

  黄艾禾:没有,下个礼拜来制作。

  主持人马骧:已经定稿了。

  黄艾禾:对。

  主持人马骧:透露一二,最后这个话题,我们如何挥去受害者的梦魇,解决办法你们看到了什么?

  刘婉媛:这个文章是我写的。下一期我们会有一篇文章,由外交学院的院长写的,就是“中国的国际责任”。你除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之外,怎么做一个世界的公民,以一个非常理性非常温和的立场去面对别人,面对自己。

  这是不可能给出非常具体的答案,就希望大家能多去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这个杂志的目的。

  主持人马骧:至于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引起大家思考的东西,欢迎大家继续去看《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是谁”的第二本特刊,同时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点击新浪网察看相关的信息,以及最重要的是参加我们的讨论。

  今天我们非常感谢李楯、李径宇、黄艾禾、刘婉媛四位嘉宾做客我们今天的《锐话题》,谢谢四位。也希望我们的各位朋友从今天的《锐话题》中得到一些启示。具体的要求也不可能有,比如今天您一天自己不随地吐痰,包括见到别人随地吐痰稍加劝阻,也许就会对找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些细微的帮助,希望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