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尴尬高尔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8:44 新民周刊

  尴尬高尔夫

  这次口水战看似是“大学使命”和“精英教育”的争论,而背后体现的,是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内地的尴尬。

  撰稿/王 倩(记者)

  起步就是错?

  1984年,霍英东先生在广东投资开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高尔夫球会——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这被视为中国现代高尔夫起步的标志。但此后10年内,尽管经历了中国高尔夫协会的成立(1985年)和高尔夫被列入北京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90年),中国的高尔夫运动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当时的球场基本都是为东南亚、香港、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境外人士服务的,投资商也都是境外人士。比如说香港,香港地区打球人口在增长,但由于香港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太多的发展

高尔夫的空间,于是他们就选择在中山、深圳等地方建设球场,比较近,方便香港人来打球。另外一方面就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外资的进入,外籍员工们有这个需求。他们喜欢高尔夫运动,而不像中国人有事没事总是“搓一顿”。当时很多日本公司都把高尔夫的会员证作为福利待遇发给来华工作的员工们。这些先发生在广东地区,后来逐渐扩展到了北京和天津一带。比如随着日资企业的不断涌入天津开发区,那里就有了两座高尔夫球场。”李勇说。

  霍英东先生投资修建的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十分豪华,球证价格高昂。其实他根本不在意能否立刻收回投资,当时香港高尔夫球证千金难求,中山球会为他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时尚的社交平台。当初面对犹豫不决的当地政府部门,霍先生和球场经营人员轻松地说:“如果不让我建这个球场,我可以把球场改建成公园。”

  但随即跟来的其他投资者拷贝了中山球会的模式。高昂的修建费用和土地征用成本使得投资方急于迅速收回投资,会员证价格和打球费用居高难下,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刚刚诞生就被打上了高消费娱乐活动的烙印,时至今日,高尔夫运动仍旧被国人视为“富人游戏”。因此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霍英东先生当初“高举高打”的定位或许“害”了内地高尔夫运动。

  本土化之路

  90年代中后期,很多中国人在和外企的接触中,渐渐了解了高尔夫。“我们一般认为这是高尔夫的本土化阶段,包括新球场的出现,打球人口的增加。尤其是2000年至今,打球人口的递增速度非常非常快,出现了非常大的跳跃。”李勇说。

  佘山高尔夫俱乐部因汇丰冠军赛引来了老虎伍兹,其会员证价格已经从3万美元升到了18万美元;上海旭宝的会员证价格超过8万美元,而北京太伟球会的会员证价格是120万人民币。

  但李勇说,现在高尔夫的价格其实已经不再高高在上。“会员证价格从国际上来说也不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东西。很多球场在低价日也有三四百元一场的价格,上海和北京都有。”

  上海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就推出了1880元的年卡,并常年在陆家嘴、徐家汇和新天地免费提供班车接送,平日只要花260元就能打上18洞,折算下来也就每小时50元左右,并不比网球和羽毛球贵很多。这家俱乐部的意图是在工作日吸引更多的会员人群,尤其是受到巨额会员证门槛限制的白领阶层和外企的外派人员。

  中国高尔夫缺什么?公众球场,也就是不需要会员证的球场,好像街头的羽毛球馆和网球场,拿起电话就可以订到场地。目前中国真正的公众球场只有两家,都在深圳。而起源于苏格兰的高尔夫球之所以在美国取得了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美国把高尔夫球当作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来发展和普及。美国的高尔夫球场中60%-70%是公众球场,走进最便宜的场地只需15美元。

  深圳龙岗公众高尔夫球场是国内仅有的两家公众球场之一,平时打一场球的价格仅为150元,节假日280元。因为政府支持,租用土地得到了优惠;通常高尔夫俱乐部必不可少的奢华部分被舍去,没有球童,也没有沐浴间,运营成本降得很低,来打球的人很多。总经理何海兵甚至建议为城市居民建设社区高尔夫球场(可以设在大型社区内,没有会所,没有球童,没有球车,规模可以是3洞到9洞不等,收费低廉,设施简单),让居民一出家门就能享受到高尔夫的乐趣,使高尔夫运动真正大众化。

  高尔夫之累

  高尔夫在中国跌跌撞撞地前行,时而和环境污染画上等号,时而和腐败温床相提并论,诸如此类的恶名,还有占用耕地、浪费水源、畸形消费、违背国情等等。

  中国的高尔夫球场总数200多家,其中大部分建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北京和上海地区。而寸土寸金的日本拥有2000多家球场,英国仅苏格兰地区的球场就超过了500家。

  高尔夫在中国的“待遇”中最有意味的莫过于对高尔夫球场的征税。2001年有关部门将高尔夫定性为“娱乐项目”,与歌舞厅和夜总会同样要征收23%的税。用李勇的话说,高成本必然要转嫁到价格上。

  高尔夫最有趣的争议莫过于是否污染环境。将其定性为“环境污染源”的专家们说,球场所用农药太多,从而污染了大气、土壤与地下水;球场用水量太大,从而耗竭了水资源。

  身为国家草坪协会理事长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韩烈宝是“环境无污染”派别的代表人物。2003年他代表中国出席加拿大第九届国际草坪学术研讨会后告诉外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向本次会议提交了26篇关于“高尔夫球场和环境”的论文,一致得出的结论是——高尔夫球场在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环境没有任何破坏或不好的作用。它造就了最好和最健康的生态环境;它使环境改善、城市美化、土地增值、社会获利。

  中国和外国的高尔夫发展之路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美国的高尔夫球场选择的都是非耕作用地,花数千美元甚至不花钱就可以得到一片高尔夫球场开发用地,球场建成后可以让周边土地迅速增值,所以美国高尔夫球场发展很快、成本较低、消费也不高。

  但在国内,面临高昂的土地成本和管理成本,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球场的经营者被迫“功夫用在了场外”,除了积极推广销售原始会籍迅速收回投资外,也开始意识到要建设并经营球场别墅,建豪华会所、酒店、商务中心,以及其他康体设施,尽一切可能拓展业务,创造收入。

  2003年底,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对高尔夫用地实行一刀切的“禁止”政策。至少,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目前已经停摆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