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初铭革:在海地维和的日子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18:03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陈文念王冬梅

  “为了祖国,大家把这盘菜吃掉。”那盘菜,队员们是噙着泪水咽下的,在异国他乡的枪林弹雨中,在身陷绝境即将 断水断粮时,这些情同手足的同胞兄弟,总是想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2006年8月17日,中国第三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125名队员完成使命,从海地凯旋归来。他们在异国他乡的 日日夜夜都面临着哪些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在硝烟弥漫的战斗中又经受了哪些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近日,赴海地维和的卫士 初铭革,讲述了维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浓烟、烈焰、装甲车、惶恐的表情、惊悚的叫声、尖厉的枪声。这些镜头,或许多数人只能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而 在海地,这些都是真实的场景。

  “在海地,枪声实在太平常了。”穿过枪林弹雨、走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初铭革对危险的表述几乎是轻描淡写,而“ 仅次于战争中的

伊拉克”却是联合国对于海地危险指数的准确界定。

  位于加勒比海沿岸的岛国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连年来政局动荡,武装派别、恐怖分子横行。

  2004年,前总统阿里斯蒂德解散国家武装时,5万多支枪流入民间,这些枪支对国家治安秩序造成严重隐患,暗 杀、暴乱、抢劫、枪击事件层出不穷,在闹市区,发现流血或已腐臭的尸体根本不是新鲜事。

  抵达首日,大家剃了光头

  “常常是一边吃着饭,一边营房顶上‘啪’地一梭子子弹打来。装甲车行驶在街头,恐怖分子设置的路障隔三差五可 以看到。”初铭革知道,虽然多数子弹并不是对着中国维和警察打来的,但那种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日子还是让人时刻感觉脑 袋“别在腰上,说不定哪天就被人取了去”。

  到达海地的第一天,防暴队便下达了一条特殊的规定:男子最好剃光头。因为防暴队员随时都有遭受枪击的危险,而 剃光头可以及时准确地在第一时间获知伤口的情况。生长了30多年的头发忽然要被剃光,初铭革百感交集。但他没有丝毫犹 豫,自己在11个人的小分队里担任的是战斗员的角色,抱着冲锋枪,随时需要向前冲,剃光头发是战斗的需要。

  初铭革所在的中国第三支防暴队,在当地担任武装巡逻、要人警卫、人质解救等十多项任务。“兰色贝蕾帽只有在阅 兵式和举行仪式时戴,平时队员们都戴头盔,穿的是厚重的防弹衣和沉甸甸的防刺靴。”初铭革说,在海地值勤,戴头盔、穿 防弹衣和靴子像普通人穿T恤衫那样平常,他们必须应付随时随地的突发性枪击事件。

  在平均温度高达40度的热带国家海地,这30多斤重的行头,几乎能把人严严实实地包在里面。里面的衣服永远是 湿漉漉的,每次从岗哨上下来或巡逻回来,身上所穿的联合国警服都能拧出水来,但他们一丝一毫不敢放松警惕,因为枪声随 时可能响起。以至于归国后,周围有爆竹声响起时,初铭革都会下意识地抬起头向窗外看看。

  刚到海地,队员们便体会到了死神在身边的考验:12月17日,大队政委石学鹏驾驶吉普车巡逻时,一颗流弹直奔 驾驶室而来,险些命中“目标”。不久,在太阳城执勤的两名防暴队员遇难身亡……

  初铭革等125名防暴队员所在的营区位于太子港辖区内的索纳比工业园,是由一个破败的厂房改建的,顶棚、两侧 都是板材和铁皮,火力猛的子弹可以轻易地穿透板材进入营区。2006年2月的一天,刚从岗哨上下来的初铭革正在晾衣服 ,伴随着尖利刺耳的枪响,“嗖”地一颗子弹射过来,不偏不倚地打在右侧的一棵树干上,离初铭革只有几步远。

  7月29日,在夸德布盖执行一起清障任务时,初铭革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武装分子用燃烧着的轮胎和报废的汽车 底盘设置了路障,防暴队员用铁丝网拴住路障欲启动车辆上前排除时,一颗流弹呼啸着,“啪”地一声狠狠地打在装甲车上, 离初铭革的头只有几尺远!

  骚乱爆发,我在现场执勤

  “不少人都写过遗书,我们真的无法预测未来还有生死,但我们是代表祖国去完成使命的,在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会 义不容辞地冲上去。”初铭革说。今年海地的总统大选,计票中心作为首都关键部位,离中国防暴队的营区只有50米远,这 也是海地政局动荡中最骚乱的地方,在投票结束、但结果尚未公布之前,现场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骚乱,上千人走上街头,放 火、鸣枪、扔石头,人群中不停地有人喊口号、打标语,拦截过往的车辆。担任防暴任务的中国维和警察设置起了密密麻麻的 哨位,目不转睛地盯着现场人群的一举一动。

  计票中心100多名工作人员已经被围困7天7夜了。计票中心主任马丁兰蒂的心悬到了嗓子眼:“我们已经把10 0多人的生命交给中国防暴队了。”

  初铭革和其他队员们曾尝试安抚处于狂躁中的人们,但失去理智的当地人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现场秩序越来越混乱 ,暴怒的人群不断向计票中心发起进攻。而计票中心一旦攻破,现场必将秩序大乱,100多人性命难保。

  距离初铭革的哨位最近的是一名呐喊得很欢的黑人男子,初铭革面带友好的微笑悄悄走近他,男子疑惑地望着他,用 克里奥语(法语的一个分支)问了一句:你想干什么?初铭革用不太熟练的法语对话:“兄弟,不要动怒,父母和妻子、孩子 都在家里等你呢。”男子见架着枪的警察居然没有对自己动粗,而是友好地劝解自己,便摇了摇头,走进人群里,此后再也没 有呐喊。

  初铭革几乎就要忘记这件事时,几天后的街头,他却偶遇那名黑人。黑人老远就摇着手兴奋地喊:“China,v erygood!(中国,真棒)”

  黑人朋友竟然听懂了自己的话!那一刻,初铭革明白了:人类对于和平的向往是一致的,是心心相通的。

  一盘土豆,10个人转圈吃

  高度紧张的执勤几乎是连轴转,回到营地,他们还要应对另一种来自生活的困难:因为武装分子的袭击,营地断水7 天了。

  队员们已经几天不敢洗澡了,简易厕所里也积满了粪便,电也只能依靠一个自备的发电机维持。周围交通要道被控制 ,蔬菜肉类等生活物资根本运不进来。

  队员们是吃桌饭的,物资充足时可以有土豆、胡萝卜、辣椒、茄子等四盘炒菜。但非常时期,只能精打细算地吃,因 为谁也不知道这种状况还将持续多久。

  最困难的时候,端上桌的只有一盘炖土豆,10个人每人盛了一碗米饭,但菜转到眼前时,却没有一个人舍得多动一 下筷子。在食物面前,他们都希望让给自己浴血奋斗的战友们。一盘菜,大家让来让去,转了一圈却没有少几口。

  小队长发话了:“兄弟们,这几天,大家体力透支都很厉害,再不好好吃饭,体力会跟不上的。来,为了祖国,大家 把这盘菜吃掉。”那盘菜,队员们是噙着泪水咽下的,在异国他乡的枪林弹雨中,在身陷绝境即将断水断粮时,这些情同手足 的同胞兄弟,他们总是想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当地物价奇高,超市只有富人才去得起。队员们的饭菜多是冷藏食品,执勤的时候带上点这种食品,一出去就是一天 ,午饭全是在闷热的罐头式装甲车里解决。因为营养不良,很多队员经常性地消化不良和腹泻。后来,为了补充给养,他们把 营区附近一块半分大小的荒地开辟出来,种上了萝卜、小白菜和青椒,但他们根本舍不得吃。

  在荒凉残败、破旧不堪、一片灰暗的营区里,那一片鲜艳的绿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他们管这里叫“中国田园”, 工作和训练之余偶尔弄一下田园,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寄托和对“桃花源”般生活的向往。

  初到海地时电话通讯信号不好,防暴队一周给每个战士的通话时间只有三分钟,而且声音需要数秒钟以后才能传到国 内,为了节省时间,初铭革请妻子只听他讲,没想到妻子误会他遇到了危险,接完电话抱头痛哭,直到半个月后确认他没事才 如释重负。

  “联海团”主席亲自送行

  长期在险恶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对于这些外来的维和警察,当地人怀着一种很强的戒备心理, 但初铭革却在升旗仪式时目睹了另一种感动。

  那是个晨曦初露的早上,按常规要举行升旗仪式。125名防暴队员列队穿过附近的一个早市时,不少当地居民纷纷 驻足让到一边,也有的提了买好的菜,站在台阶上观看。

  不知是不是高昂的口号和铿锵的脚步感染了当地人,初铭革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幕:一个50多岁的老妇人,站 在人群中,使劲地向着队伍挥手,队伍中有人自觉地向老人招手或者敬礼,老人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目送他们走出很远后, 仍旧挥动双手久久不愿放下。

  那一刻,初铭革读懂了海地人民的期待:虽然他们的民族仍然处于动荡之中,但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是善良、无辜的 。他们是热爱和平、喜欢中国人民的。

  尽管按照规定,防暴队员紧急情况下可以开枪,但在维和8个月里,初铭革那支随身携带的95式冲锋枪从未射杀过 一个生命:他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更不愿伤害任何一个无辜的老百姓。

  中国防暴队员的付出,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首肯。2006年6月,联海团警察总监缪尔为防暴队题词“和平之师” 。

  安南特别代表、联海团主席莫雷特视察时说:“你们这支队伍是最优秀的队伍,如果从自私的角度讲,我希望你们的 执勤时间延长两个月,你们的离开对任务区是个重大的损失,但你们付出的已经太多太多,你们离开时,我要亲自为你们送行 。”

  每当听到这些夸赞维和队员的话,初铭革心中总是充溢着感动与欣慰。作为125名防暴队员之一,在维和的8个月 中,初铭革为受伤生病的战友替岗6次,模范执勤大队会上,初铭革标准的执勤多次被政委和大队长表扬。维和结束时,他被 公安部授予“维和警察荣誉勋章”、被山东省公安厅荣记二等功。

  光环之下的初铭革,依旧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平和与谦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维和警察应该做的。”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11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