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解放军总医院“安家”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6:35 中国青年杂志

  2006年8月6日,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95岁华诞。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 到解放军总医院,给季老送来了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祝贺。2 003年、2005年,温总理曾两次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老先生。

  这天,季老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衬衣,病房内充满喜庆的气氛。听说季老仍然每天一
早就开始写作,思维敏捷,温总 理高兴地表示,自己刚刚看过季老写的《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羡林论人生》,有几篇文章读了几遍。

  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季老切分生日

蛋糕,请总理和大家一起分享。季老还和温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 谐”这个话题。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我的目标是活到150岁”

  日前,笔者一行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病房拜访季老:他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眼里透着智慧的 光芒。说话语调不快但吐字清楚,偶尔还打着手势。他与我们愉快地握手、合影、谈笑风生,亲切、自然、质朴,让人很难感 觉坐在眼前的就是学贯中西、名扬中外的国学大师。

  季老身体一直很好。90岁以前很少患过病。他的秘书李玉洁介绍说,老人平生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医院,因为他 的许多好友赵朴初、臧克家、周培源等都是从医院“走”的,老人想起来就伤感。此次住院确实是不得已。

  季羡林在解放军总医院一共住了四次院。2001年11月12日,老先生尿血,看急诊,第一次住进了解放军总医 院。泌尿外科专家李炎唐教授经过缜密检查,确诊没有大的问题,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星期,就出院回家了。2002年7月, 季老患皮肤病,他不愿住院,领导、秘书像绑架似的硬是将老人给“押”到医院,这是季老第二次入住解放军总医院。这次, 先生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9月30日,要过国庆节,老人“闹”着要出院,工作人员商量后,决定让他先回家观察两天 。谁知,回去第一天,季老就发烧,体温37℃多;第二天早上,高烧达38℃多,晚上高烧39℃多;第三天凌晨3点多, 学校又用救护车把他送到301医院抢救。

  季老一连昏迷了好几天,醒来后连身边的李秘书也不认识了。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恢复得不错,于是12月30日 出了院。回家后,季老感觉很好、很开心,写了篇散文《回家》,告诉朋友和读者:季羡林已恢复健康,而且还能写文章。

  毕竟是90多岁的人了,难免不得点病,极需要住院保健。2003年2月21日,季老心肌衰竭第四次入住解放军 总医院。住院一段时间后,又发现左腿患骨髓炎,医院请擅长高龄老人骨科手术的梁雨田教授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老人不 再疼痛,也能自行站立、走路。但从此老人再也没有离开解放军总医院,再也没有随便走出那幢白色的病房大楼了。

  季老虽然住在医院,但工作还如同平时上下班。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对作息时间安排得非常科学。早晨6点起床,7 点吃早饭,8点半开始工作,医生查房,有秘书代为回答,他静静地听着,回答错了,给予纠正,11点半吃午饭,12点上 床休息;下午2点半起床,3点开始工作,将上午写的东西看一遍,然后读书看报,5点半吃晚饭,晚上8点上床睡觉。这个 习惯,一下坚持三年,雷打不动,保证每天上午、下午分别工作两个小时。而且,老人写作有个特点,在吃饭、输氧和休息时 ,对写作内容先行构思,动笔时一气呵成,思路如泉涌,两个小时能写2000字左右,基本不需修改。

  去年,季老心脏不太好,安装了个心脏起搏器。现在,除了左腿患骨髓炎外,他身体基本没有大的毛病,能吃饭,能 工作,精神好,思维敏捷,行文如流。如此高龄,身体还如此之好,不少人探讨季老的养生之道。秘书李玉洁暗透玄机,季老 是陶渊明的信徒,常吟陶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而季老则说:“健康长寿没有秘诀, 也从来不追求什么秘诀。”他有一个“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这也许是老人独特的养生方法吧。

  季老曾与巴金、臧克家两位好友相约,要活到120岁,如今两位大家已乘鹤而去。在病房笔者祝季老健康长寿,他 很高兴,一手握着我们的手,一手竖起几个指头,乐呵呵地说:“我身体很好,现在目标是要活到150岁。因为中国的国富 了,民也强了,经济、科技都发达了,‘神五’‘神六’也上天了,我要再多活30年,活到150岁!”他指着身边的医护 人员说:“这要感谢这些白衣天使,感谢她们对我的精心治疗、悉心护理啊。”

  “这里是我温暖的家”

  季羡林和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医护人员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鱼水情深,老人在这里尽享天伦之乐。

  他的病房已被医护人员布置成了“家”,是书房、卧室、办公室三位一体的“家”。阳台上,摆放着几十个大的塑料 盒,里面是秘书按照顺序放置的书籍、资料;办公桌上放着应时的盆花,一年四季,医生护士们根据季老的爱好随时更换;桌 子和床头的上方,有许多造型新颖的布制小狗、小猫、小鼠等小动物;为了让季老写作、看书方便,他们还特制了一个小桌子 ,放在沙发前面,让老人很是喜爱……

  季羡林所住过的五个病区,上百名医生护士,都亲切地称呼他“季老”“老爷子”,有的年纪轻的干脆就叫他“爷爷 ”,常常去病房看他,问寒问暖。就连门口的年轻保安、传达室的老门卫、警卫连下了岗的战士也隔长不短地前来问安。

  季羡林现在所住的南十病区的姑娘们,把季老当成自己家的老人,生活上凡是季老需要的,她们都提前想到,尽量办 到。新鲜的水果面市,及时买一点让老人尝鲜;老人寂寞,有空来和老人说两句笑话……护士长刘珍蓉,简直就像季老的亲孙 女,最了解老人喜欢什么,爱吃什么。季老爱吃板栗,她不长时间就买点带回来;外出聚餐,少不了给老人带回一份可口的饭 菜;外出或回老家总是提前来请个假:“爷爷,我明天回家了。”回来后,则赶紧到老人床头销个假:“爷爷,我回来了。” 而且总忘不了带回些土特产、小玩意儿。

  配膳房的小云和小贾两位小姑娘,知道老人爱吃皮蛋粥,有时别人点了皮蛋粥,她们也总是多做点儿,给老人送过来 ,并且三天两头到病房问老先生想吃点儿什么。

  说起解放军总医院对季老的治疗,秘书李玉洁始终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情。用她的话概括就是精益求精,细致入微,雷 厉风行。

  季老的腿患骨髓炎,医生从发现到手术完成,前后只用了不到五个小时。虽然骨髓炎是个小手术,医院却像做大手术 那样去准备,选调有名的专家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当时的副院长秦银河一直站在那里指挥,直到手术结束才放心地离 开 。

  给老人换药是个“麻烦事”。医生在他的腿上打了两个洞,每次换药必须把小塑料管子扎进去,才能打药,有时还要 动刀子、剪子,大热的天,一天换一次,有时是两次,一次就得三四十分钟。医生王征、王威,每次总是一边细心换药、一边 耐心解释,尽管浑身被汗水湿透,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他们说,这样能给季老一个好心情。为了给季老按时换药,家住德胜 门的韩纲医生,节假日自费打的到医院,一次又一次,从不让人代劳。他说,只有这样自己才安心、季老才放心。

  心理治疗,对于季老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宋守礼副主任医师,三年如一日,为老人精心治疗,每天到季老的病房与 他“谈心”,国家大事、天文地理、人情趣事等等,是医生,也似儿子,令老人十分开心。老人专门写了篇以《宋守礼》为题 的文章,表示感谢。

  季老对医务人员亲人般的照顾非常感动,专门为所住的南十病区写了一篇《白衣天使》的文章,颂扬这里医务人员的 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怀。又题写了“白衣天使行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挂在病区办公室,以自勉和励人。

  “我是北大的编制,301的编外”

  医护人员爱戴季羡林,把他当做亲人,尽心竭力地医治和服务老人;老人爱这个医院,爱这里的人和一草一木,把自 己当成医院的一员,为医院的建设尽一份心力。

  李玉洁秘书说,季羡林与秦银河院长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在秦银河当副院长时,他们就认识了,秦银河当时分管南楼 ,与季老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秦院长更忙了,但总挤出时间去看望老人,征求他对医院建设发展的高论,两人 亲密无间,倾心交谈,无拘无束。解放军总医院报季老每期必看,从中了解到大量信息,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悟出了一些 对医院建设有益的意见建议,每次他都让秘书给秦院长和其他院领导打电话,如实告之,加强和改进工作。

  百年大计,人才第一。季羡林总想着为医院的育才工作出把力。女医师卢文宁爱专业,好读书,是个好苗子,季老鼓 励她要胸有大志,目光远大,在学业上再上一层楼。季老说,医学是个浩瀚的海洋,大学毕业只是基础,硕士毕业也只能算中 等水平,只有迈上更高的知识层次,才能有所作为。小卢不负所望,终于以好的成绩考取了医学博士。

  两个清洁工,一个17岁,一个18岁,到老人病房打扫卫生,他总是问长问短:“多大了?”“什么学历?”“为 什么不读书了?”当知道这些孩子初中毕业就辍学出来打工时,就语重心长地劝她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珍惜青春,多 学点东西,301医院发展很快,等学好了本领再来这里工作。”“策反”还真的成功了,不久,两个孩子一个回家继续读书 ,一个去了北京的一个成人技校。

  季羡林十余年中小学,四年大学,12年留学,16年独身治学,一生勤奋,著作等身。他以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人 格耐心地引导身边的医护人员,给他们以启迪。有个年轻护士常为学习英语发愁。她想,季羡林才高八斗,精通各国文字,就 到病房去问季老:用什么办法,快速提高英语水平?报刊上刊登的英语速成广告可信不可信?季老笑笑,向她推荐了一句名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说,学好英语两个字——勤奋,速成也快,速忘也快,成就事业要勤奋、刻苦,别无 他途。这一老话重提,给了这位护士莫大的启迪。

  季老出了书,总是先把秘书李玉洁找来,问科里的年轻医生、护士都给送了没有?没有的赶紧送。老人说:“出书是 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有个护士提出想看看季老的著作《留德十年》,老人马上让李玉洁买了 600本,逐一签名送给301医院的医生护士们。

  对年轻的医生、护士,季老总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无声的支持。刚做完手术那段时间,每次换药时都刺骨的疼痛, 但他每次都说笑不停。医生问他疼不疼,他总是笑着掩盖说“不疼”,以减轻医生的思想负担。季老把照顾他的护工也当成家 庭成员,不但付工资,还额外管吃管喝管水果,让护工从心里感觉跟他是一家人。

  季羡林暗地里当起了医院的监督员。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要建病房楼,确定5月19日奠基。李书章副院长考虑工程施 工可能要影响老人的休息,到病房征求老人意见,表达歉意。谁知,5月19日那天,老先生突然提出“出去走走”,工作人 员赶紧准备,用轮椅推着刚刚做完手术不久的他出病房。他要求工作人员赶紧推他到走廊右侧的尽头,通过透明的大玻璃,俯 瞰下边的工程奠基仪式,一等就是40多分钟,直到奠基仪式结束。见活动节约而又不失隆重,他异常兴奋,回病房后欣然在 纸上写下:“严肃低调,确实是与时俱进。”

  按照预定工期,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工程很快就要封顶,李书章副院长担心可能要影响病房的采光,就再次到病 房向老人致歉,不经意中透露了封顶时间。结果,那天下午,老人三次叮嘱秘书,让她去看看工程封顶了没有。当听到李玉洁 秘书“封顶了”的汇报后,非常高兴,立即拿来纸和笔,挥笔写道:“解放军一诺千金”。

  解放军总医院50年院庆,季羡林写了九个字“高医德、高医风、高医术”送给院办。温家宝总理和李岚清等领导同 志来医院看望他,老人总是一个劲儿地夸医院好,达到了“三高”水平,并动情地说,“要不是301医院,早就没有我季羡 林了。”

  老人常

幽默地对人说,我是北大的编制,301的编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