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贯穿保险市场开放与运行全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6:35 中国青年杂志

  ——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

  文-郝演苏艾新

  记者:如何认识中国保险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郝演苏: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同时保险业的基础较薄。中国保险业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超常的增长姿态。但 是,我们过去几年曾经对保险经营主体采取了一些限定政策。而在新兴的市场,任何阻碍和限制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的行业都 有可能在所谓的保护政策下犯有一些顾此失彼的错误。政府监管部门包括整个行业应该努力在今后时间内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保险集团,它将是实现中国保险业可持续长远健康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另外,我国保险业长期存在发展和增长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认识和实践层次的提升。保费收入 增长的同时,保险经营效益下滑,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出现负面影响。

  我不主张开发那种迎合某种需要,开发那些表面上社会暂时需要,但对保险效益没有作用的产品,它将是对整个行业 的破坏。另外,国情观念和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保险市场开放与运行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实现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奠定社会基 础。

  记者:保险业目前面临哪些突出问题?

  郝演苏:中国保险业的资产总额五年来维持了37%的增长速度,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4倍。同时我们看到自2 004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保险业的资产规模增长更多得依靠资本运作。

  为了迅速增加支持资本运作的现金流,保险企业往往盲目追求保费进账,这大大加剧了保险企业的道德风险。保险企 业在销售时,只管当下收益,不管未来支付,不计承保成本,这导致了产品设计的失误,大量高利率产品被设计出来。保险企 业大力发展投资

理财型产品,尤其是寿险企业。在销售环节上,保险公司给予业务员过度的激励,业务员往往向投保人作出超 额的承诺,以增大提成的基数。产品设计与销售两个环节,导致了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的畸形。

  保险公司追求规模增长,如果资本运营能够一路成功,那也不会遭遇偿付危机。但资本运营本身,收益与风险如影相 随,投资永远成功获得高收益回报的可能性不存在。考虑中国当下的投资环境,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而且整个资本市场处 于持续低靡状态。保险资金运营的主渠道国债市场近年来表现不佳,股市2003年以来一路低靡,到今年才有所回升。

  在我国,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最大的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司的规模较小,保险产业形成“一大多小”局面。由于中 小保险公司在资金、管理、人才上都无法与人保相比,于是盲目地攀比价格。我国精算学理论引入较晚,费率厘定的研究较少 ,同时缺乏大量历史性和基础性数据,因此费率厘定缺乏科学的依据。保险公司不顾风险、不计成本,无视市场规律,明目张 胆地打起了“高回扣”“价格战”,进行不理智的恶性竞争,违反了费率厘定的科学原则,这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留下极大 的隐患。

  因此,我们必须在如下方面进行有效动作,使我国保险业的偿付危机在可控范围:其一,开发新险种,实现保险产品 的转型;其二,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现状,适当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其三,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实现保 险公司资金的专业化管理;其四,对保险监管体制进一步改进,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记者:普通人如何建立自己的保险体系?

  郝演苏:保险是未来不可预测的,由于生命、健康、个人财产的损失产生的财务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

  如果低收入家庭,可以考虑买一些意外险或者健康险,投资不是很大,发生特别事件可以得到保障。

  对于中上收入家庭,可以选择包括健康险和人寿保险相关的产品。但是从中国市场现实来看,我有一个忠告,在中国 目前没有实行混业前提下,不能买投资、

理财产品。如果你想理财,可以买基金公司的产品。买保险是买保障,对未来发生不 可预测的财务开支的事先准备,也是应付各种各样的危机的方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