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理想离现实有时并不遥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6:35 中国青年杂志

  ——访艺术北京2006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总监董梦阳

  10月,艺术北京2006国际画廊博览会。灯火璀璨的北京农展馆,3000人的开幕酒会盛况空前,万众追捧的 明星、权贵与各路艺术家一时之间全都不请自到,觥筹交错,喧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向少人问津的艺术,因了这个盛会突 然得宠,成了当晚最时髦的话题,人前人后,皆言必称艺术;一向门可罗雀的艺术展就像被人有意导演,一夜间也变成了人声
鼎沸的欢场,有如镀了金的国产电影大片。

  几个月之前,记者曾见到这次博览会的组织者们,为了这个来自全世界100强画廊的盛大集会,个个摩拳擦掌、夜 不能寐。他们中间牵头的人叫董梦阳,乍一听名字,感觉是个老江湖,见了面却吓人一跳——竟是一个没长胡子的高个子年轻 人,脸上还带着很纯真的微笑。那天,董梦阳穿着浅粉色的T恤,脸色微微有点发黑,发型很活泼,带点台湾时髦青年的味道 。趁他端起盛满乌龙茶的兰花瓷杯子的工夫,我又很不放心地盯着他看了几眼:已经做了三年的中国画廊博览会,真的会是出 自他之手吗?茶喝下去,再听他把中国画廊界的现状从大局到细处,详详细细地说完一遍之后,我不得不在先人说的“人不可 貌相”的真理面前,检讨了自己一犯再犯的“以貌取人”。

  “晚熟男人”的领先一步

  正是这个经常被人称为“帅哥”的年轻人,三年前策划了中国第一届画廊博览会。北京,第一次迎来了国际上最顶级 的画廊:毕加索的原作力透纸背,让所有第一次站到它面前的人,都不自觉地放缓了呼吸;向来都只印在教科书和画册上的安 迪·霍沃尔作品,就那么生机勃勃地在不远处看着你,让你不自觉地就被它震慑……即使是还没迈出过国门的人,那一次,也 可以毫无遗漏地看尽西方当代艺术的全貌。

  而这一切,都是源自董梦阳的长袖善舞。那时,他刚从中国艺术有限公司辞职,自己创办公司,然后组织了这场画廊 博览会。

  其时,他已年过30,看上去却没有那个年龄应有的精明、历练,还是整天像个失魂落魄的艺术青年,迷迷茫茫,不 知所终。一个很了解董梦阳的记者朋友,不知是褒是贬,说他是个——“晚熟的男人”。的确,虽然刚刚摆脱了自己做了十年 、却毫无兴趣的艺术博览会,董梦阳却还是丝毫没有流露出站在新起点上的踌躇满志。那年春天,很多小文化公司都在北京那 次史无前例的“非典”面前倒下了,董梦阳反倒有点幸灾乐祸:“在国营公司的时候没赶上的‘好’事,怎么自己开公司的时 候偏偏撞上了?”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的,它不和你讲道理,也不理会什么公平,而一个人生命中可能出现的辉煌就那么几年,过去 了就永远过去了,不会因为天灾人祸,还替你先保鲜着,等一切风平浪静,再等你争分夺秒地往回抢。

  董梦阳还什么都没有经历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些,母亲的命运让他对人生有了最现实的认知:当初由于文革,母亲被那 场没人能料到的政治风暴生生耽误了。十年文革熬过去了,而属于一个女演员最宝贵的十年也匆匆收场,无情的舞台留给她的 ,都是些演老太太的角色。想当年还颇有名气的母亲是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的舞台生命刚迎来第一声啼哭,怎么就这么突然老 去了?

  董梦阳虽然“晚熟”,但他早早就见识了命运。当人们在“非典”面前惊恐万状的时候,他泰然自若,甚至没有母亲 当年的惊愕与不平。他也不垂头丧气,任凭命运的摆布,现在还什么都没有结束呢,该怎样就怎样吧……

  到了那年的7月,“非典”过去,犹如风过耳。两个月前被“喝令”安静下来的城市,迅速恢复了常态,人们摘下了 几乎让自己窒息的口罩,开始了更加疯狂的玩乐,各类演出公司开始马不停蹄地签约,文化公司也一个接一个项目地上马。于 是,董梦阳的公司因为勉强挺过了“非典”这一关,也加入到了这个意气风发的队伍当中。他之前接触的那些国外画廊,不仅 没有中止之前和他的约定,反而以加倍的热情拥抱了这个“九死一生”的小伙子。董梦阳隐约感到,命运要开始眷顾他了。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董梦阳频繁地走出国境线,去拜访世界上最声名显著的大画廊,邀请他们来中国,参加他举办的 中国画廊博览会。那些他还在美院读书期间就高山仰止的国际画廊,非常郑重地接待了这个文弱的青年,请他品尝当地的美酒 ,微笑地倾听他对博览会的设想,在酒尽席散的时候,对方非常热切地表示愿意让自己的画廊加入到这场“盛事”中来……

  当所有的拜会都以这么完美的结果收场,董梦阳才发现:是自己的国家在护佑着自己,国力日益昌盛后,中国这块巨 大的市场辐射出的吸引力,让自己的一次次出击都所向无敌。当时,还没有人在国内操持这么大型的画廊博览会,董梦阳是独 一家,结果这“一不小心”,他竟然成了中国市场的代言人,那些富贵、矜持的画廊业“大狗”们,恨不得以国宾的礼仪来对 待他。

  “他们比我更看得清中国的未来。”董梦阳望着被绿纱轻柔隔挡后的窗外,随着嘴里烟圈悠悠地吐出了这句话。

  董梦阳这回是乐了,看来虽然命运弄人,但也不是总以悲剧收场。这次命运让他翻的这个大筋斗,让他一下子从失意 、茫然的艺术从业人,变成了一个踌躇满志、身肩重任的艺术活动家。他就像一个混沌初开的孩子,一下子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推动中国画廊业的成熟、发展,让中国5000年的灿烂文明,借艺术之船,驶向所有它还没有征服的地方。

  “我们会不会有这样一天?”

  正是第一次国际画廊博览会的轰动,激活了大众对艺术沉寂已久的兴趣。中国当代艺术热、收藏热开始在一些大中城 市里浮现。在形形色色的艺术展览会里,依然还拥挤着很多似懂非懂的看客,不过看不懂没关系,至少在艺术的包围中,人们 感受到了喧闹的酒吧里没有的自在;感受到了日常生活里找不到的丰富;感受到了生命中意料不到的惊异……北京大山子艺术 区、酒厂艺术区、上海苏州桥艺术区、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相继落成,它们在城市各处落户,就好像是艺术在这些商业化 的大城市里,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也在人们曾经那么苍白的生活里,找到了本该就有的位置。

  董梦阳也在自己即将不再年轻的身体里,发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属于艺术的激情,属于当代中国的激情,属于自己 愈生长愈灿烂的生命之花的激情。

  今年7月,受巴塞尔艺术基金会主席邀请,董梦阳来到了这个艺术花都。艺术在巴塞尔不再是一个形而上的词汇,而 是一个值得所有人为之狂欢的理由。几百架私人飞机飞速转动着螺旋桨,同时在这个小城上空盘旋,寻找可以降落的空地;巴 塞尔的酒店旅馆早在一年多前就预订一空,让风尘仆仆赶来的董梦阳只能在它的临近城市落脚;艺术随处可见,艺术家随处可 见,在展览馆里,也在人们散布的街心花园里,在青年时髦的T恤上;收藏家们扔下自己火烧眉毛的重要会议来到这里,除了 谈论艺术,其他什么都不想提起。

  董梦阳为眼前这样一个盛大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一个非一般的梦想闪过脑际——“我们会不会有这样一天?”

  这确实像一场白日梦!那天,世界最有声望的300家画廊聚在巴塞尔,亚洲一共只有七席,中国到场只有一家。这 样的差距让董梦阳有点难过,甚至有点灰心,可这样的消极念头只在他头脑里停留了几秒,“即使这样,又怎么样呢?”他宁 愿固执而带有点盲目地相信:命运可以在自己身上发生奇迹,命运为什么不会眷顾中国当代艺术?也许,这一天可能并不会太 遥远呢!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果然,事隔三个月之后,董梦阳开始让人刮目相看。艺术北京2006国际画廊博览会的盛况上演,像窗户轻轻掀起 的纱帘一角,为中国画廊业、也为董梦阳的人生,敞开了一个明亮广阔的未来……

  北京已经不是中国的北京,而是世界的北京

  带着操持忙碌之后尚未散尽的疲惫,董梦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做艺术北京2006国际画廊博览会的初衷是什么?

  董梦阳:其实就是一个称呼、一个符号,无所谓。我们讲2006、2016,这么下去,就是一个符号。我们今天 做的可能更像一个博览会,大概有100家左右的画廊来参加,是国际间的艺术品的交流。

  记者:这次展会请到了很多外国的艺术商,能说说吗?

  董梦阳:我觉得现在的北京已经不是中国的北京了,而是世界的北京,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做就是一个国际间的文化 的交流和艺术品的交流了。我们今天在所有参展的商家中有一半是海外的。

  记者:那我们的本土文化艺术和其他的发达国家比有什么优势?

  董梦阳:优势在于人多,这个人多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我们的艺术消费人群多,艺术资源非常庞大;另外一方面 ,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有5000年的文明,还有当代的艺术创作资源非常庞大。这两个加起来,比所有国外的都要强大。 实际上,在艺术市场里,以单独的艺术资源而论,中国是非常大的一块,占到全球1/3或者是1/4的分量。

  记者:我们可以在哪儿购买艺术品,是画廊还是拍卖行呢?

  董梦阳:因为中国的现状呢,拍卖行是风起云涌,我们和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西方是在一个画廊业的基础上有了拍 卖业,我们是先有了拍卖才有了画廊,所以拍卖代替了画廊的功能。那么,什么样的作品能进入拍卖行呢?应该是一个艺术家 一生中很重要的精品,到拍卖行拍到天价,但大部分的作品还是需要画廊走入生活和市场。随着我们的画廊业的成熟,大家普 通的买画或者购买艺术品,还是要到画廊去的。

  记者:为什么以当代艺术作为这次展会的突破口?

  董梦阳:所有的文化产业,都应该放在现代的环境里,即使是传统艺术,也应该现代化!当代艺术代表现在的创造力 ,也更能代表当代人。

  记者:那你认为艺术北京能够多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董梦阳:这个我们不好去量化,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一个年轻人,或者当我们有一些使命感和理想的时候,我们 就做我们能做的工作。我们做一些工作,周围的人也都在做一些工作,我想这个市场就会一天天地变好,一天天地规范,我们 的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其实,我没有想那么具体的事情,只是想从自己做起。

  记者:你们这个展会起名艺术北京,没有和音乐等其他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董梦阳:我们幻想,没准儿哪一天我们和当代的演出结合在一起。我们有一个展览专区叫年轻艺术区,也是在表现未 来,在这里面我们会做一些设计,比如有一些年轻艺术家推荐的作品。还有一块是声音艺术,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大家可 以都去参与。我们展会来的年轻艺术家,基本上是80后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作品,都在广场上得到展示。

  记者:这么大规模的艺术博览会,成交量如何?

  董梦阳:这次全场成交金额超过两亿元人民币,已经深入北京艺术市场的台湾画廊、本土画廊是最大的赢家。帝门艺 术中心代理的年轻艺术家Unmask的雕塑作品“半透明”系列十分抢手,成交近20件。阿拉里奥北京在开幕的第一天就 成交了30万美元。美国MichaelPetronko有一件45万美元的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成交,掀起了全场的高潮 。西班牙两家画廊带来的米罗版画作品售出近10张,每件作品以7.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本届展会上的版画作品、雕塑、 影像的成交情况明显高于往年。韩国画廊的作品也逐步深入人心,有些画廊作品几乎售空。中国当代艺术品更是表现惊人,M ichaelPetronko画廊1000万元的王广义的作品,大未来画廊1000万元的王怀庆的作品等已有买家落下 订单。

  记者:这次展会对于亚洲艺术资源的整合,会不会得到其他亚洲国家的艺术家的认可?

  董梦阳:我们已经得到了,我们今天的展会其实就像一个晴雨表。现在,韩国类似的博览会,只能吸收10%、20 %左右的国外的画廊;日本基本上办不出来了;我们从刚开始到今天,一直都有大量的亚洲或者西方的画廊来参与,这说明了 一点,他们认可我们的地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