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马英九将中山路改名为渭水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9:47 新民周刊
马英九将中山路改名为渭水路

谁在移走中山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把孙中山编入另史

  过去的台湾钞票上,印的不是蒋介石就是孙中山的肖像,很多人都把钞票说成是“孙中山”,逢年过节,有人就会开玩笑说:送我“孙中山”就好了。意思是不要送些没有实用价值的礼品,倒不如实在点,送钞票就行。 

  对于台湾,孙中山不但拥有图腾的地位,不但是人人脑海里的重要记忆,还深具现实意义。

  民进党自6年前走上地区执政舞台后动作频频,刻意透过各种措施,推行所谓的“去中国化”。陈水扁上任承诺不改“宪法”、不改“国号”,便先从孙中山的图腾地位着手。

  前台湾国立政治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教授葛永光3年前在一篇文章里,综论民进党执政后的措施时慨叹说,“去中国化”,就是告别孙中山。他说:“从李登辉时代开始,纪念国父诞辰的意义就已逐渐扭曲,心中的伤感就已日渐沉重,如今民进党执政,更觉民进党的目标就是‘告别孙中山’……”

  就以最具现实意义的货币肖像为例,台湾金融管理机构2004年公布新版台币图案,本来只是平常举措,却引起媒体的重视。原来,稍具政治敏感的人都会发现,新改版的台币图案中,除了面值一百元的纸币外,其他面额的台币都取消了原来的孙中山肖像,取而代之是红叶、花鸟图案。民进党政府在2004年“总统选举”之前,悄悄地在台湾民众最贴身的生活环节中,“送”走了孙中山。

  数年之内,不少树立在公众面前的孙中山肖像也被移走了,校园内的“国父思想”、“三民主义”课程,多数被删除;各院校内过去十分抢手的三民主义研究所逐渐消失,全台湾学府内,再也找不到将孙中山思想列为学术研究主科的场地了。

  孙中山思想不再是台湾的显学,更重要的是,民进党政府2004年年底公布的新历史课程纲要中,竟增列“台湾现代史”部分,却把孙中山编往“中国史”,引起社会的高度质疑:台湾向来称孙中山为国父,以民国纪年的台湾照说是中华民国政权的延续,然而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却并未被归入所谓的台湾史,这究竟是什么逻辑?

  “教育部长”杜正胜当时作出解释时,呼吁社会“不要过分解读”。他说:“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在1912年,那时候台湾仍然在日本统治之下,所以这么分类没有错。” 杜正胜这段说辞似是而非。当时颁布的新历史课程纲要中,还把台独分子视为二次大战后重要文件、揭橥“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旧金山条约与中日合约列入教材,取代台湾多年来教导、倡议“日本战败后归还台湾于中华民国”的开罗宣言,正显示民进党政府重塑孙中山先生的历史位置,本意是要通过篡改历史,凸显孙中山创建的中华民国与台湾没有关系,加上台湾自从二次大战结束脱离日本统治后,从来未接受中华民国统治,于是台湾根本就不属于中华民国!

  历史,横看成岭侧成峰,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唯篡改历史,罔顾历史事实,却是黑白是非的问题。将孙中山领导革命及创立中华民国的历史过程,与台湾近百年的历史完全切断,根本是有意在简略的史观中,将台湾推向独立的地位,并通过对孙中山的历史论述,将扭曲的事实灌输给莘莘学子。无疑,台湾当局切断孙中山与台湾之间的种种记忆和关系,是想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

  从“中山路”到“渭水路”

  在台湾生活过一段日子的人会了解,孙中山的影子仍然笼罩着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但其离开台湾民众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孙中山始终是连接两岸最有力的符号,一直在岛上推动“去中国化”阴谋的政治人物不断通过符号性的操控、历史的重新诠释以及复杂利益的纠缠,将孙中山与台湾近代史割裂,从而切断两岸关系。针锋相对,岛上一些政治人物则力挽本土化狂澜,重新连结孙中山与台湾的关系。

  当“前总统”李登辉的台独阴谋在当年以

国民党主席身份执政期间逐步暴露时,国民党内的少壮派以孙中山思想为创党精神,并端出孙中山的真迹,作为新党党徽。

  民进党6年前踏上执政台阶后,被视为泛蓝三大在野党的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就在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一起举行 “纪念国父诞辰及护宪救台湾团结大会”;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便以孙中山的名言来鼓励在场人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让国民党从败选后的颓丧意志中,展现出空前的振奋和团结。

  想不到的是,竟有民进党人第二天走进法院,声称要状告连战,因为他引用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摆明是“鼓动革命”,涉嫌“叛乱”!

  现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在去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的纪念文告中,以大篇幅重新整理孙中山与台湾的关系,肯定辛亥革命对台湾的意义。还特别调侃“台独”,说:“那些称中华民国为‘外来政权’的人似乎并不熟悉这一段台湾历史,不了解台湾前辈本来就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推动者和捍卫者!”

  从李登辉开始,一直到民进党执政6年,其间只有短短的18年,然而,台湾社会“去中国化”的阴霾却不能轻视。比如主张统一的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数十年来阅读率在台湾一直位列榜首,前年竟突然转变,由台独色彩浓厚的自由时报夺得。

  再比如,位于台湾东北角的宜兰县前年要开通一条台北宜兰高速公路,被命名为“中山路”。同是马英九,却率领国民党的“县议员”,加入一项联署,要求这条通过有“台湾孙中山”之称的蒋渭水故乡的公路,易名为“渭水路”,摆明是刻意标榜本土性。

  北宜高今年年中通车,如马英九所愿易名为“渭水路”。从“中山路”到“渭水路”,表面上,这是本土路线的胜利。马英九再受批评,人们指责他只求选举胜利,根本只是个现实政客。而真正了解选举政治的人却会明白,马英九的做法,其实只是面对选举政治的现实举措。

  从“中山路”到“渭水路”,虽然只是一个高速公路名称的变更,却反映着孙中山在台湾的地位,仍然在细部角力之中。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