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防治艾滋病中国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2:32 新民周刊

  “这个项目,在中国西南成功实现了从政府到社区的全社会参与,并注重对高危和脆弱人群的干预和阻断,其价值对于其他国家开展艾滋病的基层防治无疑具有借鉴意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顾问乌拉说。

  撰稿/杨 江(记者) 苏 婧

  10月10日,在四川、云南两省实施了6年的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简称“中英项目”)在成都宣告成功。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与英国国际发展部等国际机构的官员都对中国西南地区的这一艾滋病防治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个项目,在中国西南成功实现了从政府到社区的全社会参与,并注重对高危和脆弱人群的干预和阻断,其价值对于其他国家开展艾滋病的基层防治无疑具有借鉴意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顾问乌拉说。

  2000年3月,中国

商务部与英国国际发展部正式签署了《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协议》,当年6月,项目正式启动,6年内耗资1990万英镑,由英国国际发展部提供无偿援助,在四川、云南的37市(州)的83个县(区)开展。

  该项目是我国当时性病艾滋病防治领域中最大的双边合作项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中英项目已对453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提供了关怀和支持,对46702名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了干预。

  根据行为监测数据,2005年注射吸毒者中放弃共用针具的比例,四川省干预点从2002年的52.4%上升到78.7%,云南干预点则由2003年的64.4%上升到85.8%。此外,女性性工作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率,云南省项目点由2002年的36.2%增加到70%,四川项目点则由2002年的35.2%增加到52.3%。

  在完工总结会上,多名专家表示,中英项目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干预的模式。

  此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若涛还曾总结了中英项目的五大成功: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动员的模式;带动和发展了一批NGO组织的建立;探索了防治艾滋病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培养锻炼了一批艾滋病防治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为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以及媒体、病患普及了艾滋病知识,为防治准备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英项目的成功经验对于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4年3月,在前期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国家首次将吸毒人群清洁针具交换的干预手段写进了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被誉为“人类同艾滋病作斗争的灯塔”的四川省资中县对艾滋人群实施的救助实践也为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提供了依据。

  中英项目所使用的干预模式以及技术手段已经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的292个县、区开展抗病毒治疗。

  记者了解,中英项目只是在国内实施的多个防治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中的一个,近年来,在防治艾滋病的工作上,中国正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的开放姿态。国际合作陆续登陆,探索着国际经验的本土化转变。

  以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全国位居前列的云南省为例,目前已有100多个非政府组织参与到艾滋病预防控治工作中。中英项目、全球基金项目、中澳项目、中美项目和其他国际非政府组织项目陆续在该省启动。

  十多年来,这些国际合作项目在云南累计支持资金已达1亿多元人民币,教育培训各类人员4万人次,参与制定了12个州、市、县级的防治战略规划,还引进了性健康需求评估、行为监测与干预等多种新技术,输入了新的管理理念。

  在北京,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旨在通过防止艾滋病的二代传播,控制源头人群经桥梁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传播,使艾滋病流行局限化的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进行一年后,就已经基本建立了北京市的防御监测体系。

  记者了解,中美项目实施前,北京针对高危人群的监测点只有4个,而现在,已经设立了40多个性病、艾滋病监测哨点,哨点的增多,范围的扩大,监测的数字也就越接近真实,更有利于市政府制定有效防治政策。

  在广西和云南,中澳项目与公安部门(包括禁毒机构)的合作,显示了其在预防艾滋病从注射吸毒者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有效作用和能力,同时在公安和

卫生部门之间建立合作机制以使所有人员都能参与合作,为有效实施今后的干预开发一个支持性政策环境。

  在河南,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国际合作项目以阻断母婴传播为突破口,带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我国制定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消息,这些项目目前均已有了阶段性产出,大力推进了我国抗击艾滋病工作的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