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在中国接受英式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0:23 青年参考

  RichardSpencer/文

  吴素萍/编译

  

  一阵刺骨的寒风从操场上呼啸而过,正在列队进行橄榄球训练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穿着的运动服在风中“呼 呼”作响。

  后排的一些男孩显然对这项运动不感兴趣,但兼任橄榄球教练的历史老师詹姆斯·蒂米斯可不管。他吹响了哨子,在 前面3个一组排成3行的男孩,将球紧抱在胸前,朝着弯腰等待的阻挡员冲去。“干得好,山姆,不错。”蒂米斯先生喊着, 只见一个男孩把他的对手撞倒在地。拿球的男孩躺在地上,死死抱住球,随后挣扎着站起来。蒂米斯先生走过去示意他摘下眼 镜。

  尽管这位教师满怀激情,并且他的衬衣上印有哈罗公学的标志,但这不是您通常在英国操场上见到的那种橄榄球训练 。当他们列队准备进行对抗训练时,这些有点笨手笨脚、大部分年仅十几岁的亚洲人,其中至少有6名是戴着眼镜的。

  这里是北京的哈罗国际学校,穿制服、戴硬草帽的哈罗公学传统,是英国努力向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国)输出的 东西。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英国公学制度,正受到来自中国上层社会和其他国家的父母的欢迎。这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 有国际视野。

  哈罗国际学校于去年在北京开学,迄今招收了150名学生,这个数字将一年比一年增加,直至学校满员。传统的哈 罗公学都是男生寄宿学校,而北京这所哈罗公学分校是男女同校的走读学校,它所教授的课程与在英国的没有任何差别。

  北京哈罗国际学校校长马修·法辛说:“我想要我的学生上英国和其他国家最好的大学。”这所学校吸引的主要是北 京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人以及大陆人的孩子。“英国的教育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位名叫韩晓虹(音译)的肿瘤学家说。她 15岁的女儿萨曼莎刚才还在操场上表演。

  韩女士就是哈罗公学决定将其累积了430年的办学经验输出到中国时,所希望看到的中国父母。在增长最快、变化 最迅速的中国,成功的新兴中上层阶级在筹划孩子的未来时,眼光既朝内也向外。“这对我女儿再好不过了。”韩女士提到萨 曼莎时说,“她待在国内就能受到英式教育,同时可以学习中国文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