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另一种思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6:40 新民周刊 | |||||||||
印度:另一种思维 古老的宗教约束,依然影响着年轻的印度人,传统的制度顽固地流传,让印度保持着它的独特。 撰稿/黄 祺(记者)
不少中国人了解印度,也许是从电影《大篷车》开始的。如今蜚声海外的“宝莱坞”,还在延续印度电影美女欢歌的模式,在银幕上向世界展现一个光彩夺目的印度。但一位从印度归来的游客却描述说,印度只有并不整洁的城市和满街游走的神牛。 不要期望两个人对印度做出同样的评价,这里,原本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度。 印度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信徒们此生的作为,都只为来世的幸福,所以在这个不用太多在意的现实世界,几千年的时光,一如恒河水的混沌和缓慢。 既然生命不过是“路过”,那么记载历史也就没有必要,在古代印度,历史记载如此稀少,以致印度人曾经忘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是印度人。如今,玄奘已在印度家喻户晓,原因是他的《大唐西域记》让印度历史重见了天日。 1300年前的玄奘,对印度充满了向往,去释迦牟尼和佛教诞生地探询佛教真谛,是他誓言“宁可就西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唯一动力。通讯发达的今天,印度仍然保持着它的神秘,吸引着满怀好奇心的旅客和虔诚的佛教信徒。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边境,我们遇到了徒步或者使用摩托车、自行车的西方旅行者,东方的印度是他们环球旅行的终点。一位牵着大狗的法国人,已经徒步行走了3年,跨过印巴边境时,他脸上的表情平静而欣慰,好像是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也许,玄奘当年西行至此,也应该是一样的心情。 古代中国人把印度称为“身毒”、“天竺”,是玄奘取经返回以后,国名被他第一次翻译为“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终点是“大雷音寺”,真实的玄奘之路上,那烂陀是玄奘修学取经的目的地。今天的那烂陀寺,虽然只剩下红砖砌就的残垣断壁,但往日的辉煌却无法遮掩,如迷宫一样的僧房遗迹,足以证明那烂陀寺当年的繁盛。 相传释迦牟尼曾在那烂陀宣法,后来,那烂陀逐步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学院,最盛时方圆48里,南北数十所寺院,常住僧侣4000人左右,加上客人等,有万余人在此居住。中国、日本、朝鲜、蒙古和斯里兰卡的高僧和学者都来这里研修佛法,玄奘在那烂陀寺早晚不辍地潜心钻研了5年佛教经论。公元645年时,他带着500多夹共650多部佛教真经,回到唐朝长安城。 玄奘只是世界各地求学者之一,但玄奘却在1000年后改变了那烂陀的命运。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在离巴特那东南90公里地方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载核对后,确认了当年那烂陀的准确位置。20世纪20年代后,考古学家根据《大唐西域记》对该寺进行了全面挖掘,现在发掘面积已超过了14万平方米,出土了11座僧院和5座庙。 新的那烂陀学院建立在离遗址不远的地方,学校不大,只有两三幢简单的二层小楼,院落里种着绿色的植物。这所佛教学校只有几百名学生,与当年那烂陀寺不可同日而语。佛教虽然在12世纪的印度衰落,但执著的信徒还是要来到印度寻求内心的宁静。 为了纪念玄奘这位对印度历史有着非凡意义的中国僧人,上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提议在这里建一座玄奘纪念堂,纪念堂建设曾因战事中断。11月18日,“玄奘之路”考察团驱车1.25万公里到达“玄奘之路”的终点——玄奘纪念堂,一尊玄奘塑像立在纪念堂前,像是在迎接后人的到来。 没有淡出印度人生活的,还有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尽管在几百年的印度历史上,反抗种姓制的斗争从未停歇,今天的印度,仍然在上演种姓制下的曲折故事。 我们的印度导游中文名字叫陈真,27岁的文静男生出生在印度北部比哈尔邦农村,他自己是首陀罗。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社会中的高等人,前者是祭司贵族,掌管神权,占卜祸福。后者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吠舍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而最低等级的首陀罗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不同种姓之间是严禁通婚的,按照这个规定陈真只能与首陀罗女子结婚。 在德里大学取得外语硕士学位的陈真,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让人羡慕的导游工作和丰厚的收入,但寻找爱人却是他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首陀罗阶层受教育的人非常少,陈真说,他很难遇到一个与自己教育经历相仿,而又情投意合的人,如果尝试跨越种姓的婚姻,对他来说更加不能接受。“婆罗门人不劳动,只会享受别人给他们的供奉,吠舍人只会教孩子想尽办法赚钱。”陈真说,不同种姓的人想法差别太大,不可能在一起生活。 现在,陈真选择了一名还在读书的大学女生作为女朋友,她是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陈真的心目中,宗教信仰的不同不是他们感情交流的障碍。但是,信印度教的陈真想要迎娶信伊斯兰教的新娘,双方父母的反对是必然的,不过陈真正在乐观地努力,说服老人们接受这样的婚姻。 在我们看来古老的宗教约束,依然影响着年轻的印度人,传统的制度顽固地流传,让印度保持着它的独特。 宗教、风俗的不同,和地理上的距离,从来没有成为阻隔人们交流的屏障,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在出席“玄奘之路”考察团抵达仪式时,把玄奘比作中国驻印度的首任“大使”,他的足迹把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紧密连在一起,“他的一生是中印友谊的最好见证”。玄奘之行让每一个队员记住的,是尊重和理解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