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多宝鱼查出致癌物专题 > 正文

养殖户为牟利超负荷养殖多宝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0:45 新京报

  产业过热致恶性循环

  养殖的人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少,养殖户为了利润就只能超水体负荷养殖。

  “短短5年,就形成了年产5万吨的的生产规模。”王印庚的说法印证了龚小玲关于水产行业一哄而上、发展过快的说法。

  多宝鱼从1999年就在国内开始养殖,但是2001年前,都只处于推广阶段,餐桌上的天价使得养殖这种鱼成为暴利行业,大量的人加入养殖大军。

  “发展过快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龚小玲说,养殖的人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少,原来一斤鱼几百块钱,现在卖到几块钱,养殖户为了利润就只能超水体负荷养殖,导致养殖环境恶化,病菌越来越多,于是,喂药也越来越多。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就开始多宝鱼养殖工作,但并未出现过热局面。雷霁霖介绍,已拥有30年养殖经验积累的欧洲,种质资源库、养殖技术、养殖设施都要比中国好,但是多宝鱼的年产量只有中国的八分之一。

  雷霁霖曾多次去欧洲考察多宝鱼的养殖情况,那里不管是水温、还是种子、饵料,都有严格的科学标准;从育种到养殖到最后上市,也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标准,能实时地对所有鱼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病鱼,可以及时隔离,“每一个环节都很规范,所以鱼很少生病,也就很少用药了。”

  而在中国,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配套设施却落在了后面。

  单就饵料生产而言,据雷霁霖介绍,目前市场上生产饵料的厂家,有90%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饵料往往本来就含有违禁的添加剂,而且,不好的饲料,再加上不好的环境,鱼会很容易生病,这又导致了养殖户经常用药。”

  在龚小玲看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过快,使得国内本身就存在的种质不足等问题更快爆发出来,“比如说1000对亲鱼的卵,本来应该由一个养殖户来养,但是十个人一百个人都来养,而且都是他的‘亲属’,近亲结婚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而这时,整个产业就会一落千丈。

  对虾与扇贝悲剧

  一些发展中国家缺少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类似现象先后出现的重要原因。

  产业发展过快的教训,并非多宝鱼独有,此前曾红火一时的对虾、扇贝养殖都曾有过类似经历。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水产品养殖经历过大规模养虾、养贝、养鱼三大阶段。资料显示:1991年我国对虾产量22万多吨,居世界首位。但是1993年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

病毒性流行病———白斑病之后,产量一度锐减至4万吨左右。

  “病毒感染是水产类养殖无法避免的现象,尤其是一个地方在经过多年养殖同一种水产品之后,特别容易暴发大规模病毒感染。”龚小玲说。

  她认为,尽管此次病毒发作并非由对虾的种质直接导致,但是,病毒感染和种质退化之间的确是有联系的:“如果种质库小,长期在一个水域养殖同品种,病毒的抗性会增强,导致以前很有用的一些药物逐渐失效。”

  从1997年起,我国山东、辽宁等北方沿海地区,扇贝相继发生大规模死亡。龚小玲介绍,这主要是由种质退化导致的。

  资料显示,后来大连的一些养殖户在从俄罗斯引进了新的种质资源后,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实,不仅中国,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泰国和厄瓜多尔开始使用当地虾种建立新的养殖区,曾分别成为世界最大的草虾和白虾生产国。但是,1999年白斑病的发作也让这两个国家的养虾业风光不再。

  龚小玲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往往缺少这种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类似现象先后出现的重要原因。

  对虾和扇贝当年的窘境,数年后,几乎在多宝鱼养殖业上被“克隆”。

  11月27日下午,农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目前多宝鱼突出的问题是病害增多,主要原因一是出现种质退化现象,二是部分养殖场不符合生产条件。

  疫苗难以取代抗生素

  “也许以后疫苗的价格会降下来,但是至少就目前而言,价格还是高于抗生素”。

  近几年,人工养殖的水产类几乎都延续着相同的命运———大张旗鼓挺进市场,一路从高档酒家、宾馆游到百姓餐桌,尔后又悄然游出人们的视野。

  龚小玲列出的名单里,有河鳗、大黄鱼、甲鱼……她分析,表面上是由于消费者“喜新厌旧”,但背后的一个共同的原因都在于,这些行业缺少种质资源和存在病原威胁,导致养殖户只能“用毒保鱼”,残毒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消费者失去安全感。

  多宝鱼残毒事件发生后,王印庚担任了国家调查组成员,他认为,从养殖户的角度来看,技术滞后会最终导致一个行业的没落:“种质退化到一定程度,养殖户自己会觉得鱼不好养了,就会放弃。”

  对于北京一家科研机构近日宣布研制出多宝鱼疫苗,王印庚反应平淡,“实际上,疫苗早就有了,但推广的难度很大。”

  2004年,王印庚就带着一个项目组开始追踪多宝鱼病毒,并很快开发出3种疫苗,但是一直没有推广。

  他介绍,目前在欧洲,人工养殖的水产业都用疫苗,原因在于人工养殖的鱼少,主要就是三文鱼和多宝鱼,病原体就少,所以用疫苗就能够解决,而中国的人工养殖的鱼种类太多,病原体也多,并且有许多病原体相互感染,“单打一”的疫苗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疫苗的研制总是落后于病原体出现的,因此很难解决全部问题。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养殖户来说,疫苗并不能取代抗生素,“也许以后疫苗的价格会降下来,但是至少就目前而言,价格还是高于抗生素”。

  这些天,雷霁霖不断在威海、青岛等地与当地政府、养殖户座谈,商量下一步规范多宝鱼养殖的问题。

  12月4日,雷霁霖在电话里说:“多宝鱼这样不可多得的品种,如果因为这次残毒事件而没落,就太可惜了。”

  从11月16日开始,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相继做出了禁售多宝鱼的决定。尽管目前各地已经先后解冻,但是,市场的恢复还尚需等待。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2,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多宝鱼”的相关新闻
北京科委宣布成功研制多宝鱼疫苗 (2006-12-08)
深圳抽检显示多宝鱼含禁药非餐厅池水污染 (2006-12-07)
上海山东磋商多宝鱼重新上市事宜 (2006-12-06)
评论:20亿元多宝鱼成了失信的牺牲品 (2006-12-05)
上海本周恢复供应多宝鱼 广州暂无解禁计划 (2006-12-05)
视频:上海多宝鱼恢复销售难 无毒养殖要花一年 (2006-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