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介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情况(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9:57 新华网

  城乡劳动者还有80%以上没有纳入社会保险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我们看到,在发放的材料当中有这样一份研究报告,我想知道这个报告是何时完成的,是不是首次颁发?另外,我想知道目前有多少中国的老龄人还无法得到福利保障?我知道这个数字是在变动的,但是据您的估计,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基本全面保障老人的福利?谢谢。

  [李本公]:中国的社会保障建设已经进行了若干年,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占劳动者的将近17%,城乡劳动者还有80%以上没有纳入社会保险。对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单项的建立了一些带有社会保险性质的措施。而且,刚刚结束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已经决定,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们相信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久就会建立起来。

  对于目前没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在城市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我们实行五保对象的五保供养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以及对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以及两女户的生活补助等等。

  中国老龄化有5个突出特点 老龄化要超前于现代化

  [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国家面临这种情况跟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有什么样的特点?

  

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介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情况(3)

  2006年12月12日(星期二),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介绍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李本公向记者介绍情况。(新华网 陈竞超 摄)

  [李本公]:现在全世界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大致有70个。和先期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相比,我们中国的老龄化有以下五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1.老年人口的规模大。到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到2020年要比现在纯增1个亿,要达到2.48亿。2020年以后,几乎每10年要纯增1亿多,到2051年,要达到最大值,4.37亿,占到当时总人口的11%,形势非常严峻。

  2.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982年的时候是5%,属于成年型,到1999年就达到了10%,变成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为老年型,仅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历史性的转变。

  3.老龄化在地区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就像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差别一样,老龄化差别也很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区域梯次型的发展状况,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比如说上海,是我们国家最早进入老龄化地区的城市,1979年,比全国进入老龄化早了20年。我们能预见到的,最晚到老龄化的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我们的预测,要到2012年才能进入。最早和最晚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中间间隔长达33年。

  4.老龄化城乡倒置。根据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来看,多数都是城镇老龄化的程度高于农村,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出1.24个百分点,而且这种倒置的状况一直要延迟到2040年。到2040年的时候,城镇的老龄化才能赶上农村老龄化,而且超过农村老龄化,并且逐步拉开距离。

  5.老龄化要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5000到10000多美金,而我们国家19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金,才800多美金,即使到现在,我们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金,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国家,我们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以上五个特征,决定了我们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带来的问题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我们解决老龄化的任务也非常艰巨。

  国家将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逐步形成综合性服务网络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养老保障方面要做哪些具体的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李本公]: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老龄化的形势,国家做了哪些应对的准备。我想我们的应对是多方面的,因为解决老龄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应对工作:

  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舆论环境。我们要促使全社会树立老龄意识,关心、重视、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要促进全社会树立敬老和养老的意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树立良好的道德伦理的观念,促进代际间的理解和关系的和谐。同时也要促进每一个人树立自我终身准备的意识。从年轻时起就为老了以后的生活做好经济上、身体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准备。

  第二,要抓紧做好老年人养老、医疗、服务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建立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发展相适应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老龄法规政策体系,保障老龄事业与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障老年人和其他群体一道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第三,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扩大养老服务的床位,并且立足城乡社区,积极发展为老服务业,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同时我们要大力研究开发和生产老年人需要的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的市场。

  [1] [2] [3] [4] [5]

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介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情况(3)
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介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情况(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