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云人物陈光从诸城改革到突破菏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0:03 《决策》杂志 | |||||||||
“越艰苦的人生越精彩,越困难的事业越壮丽”,这句座右铭一直摆在菏泽市委书记陈光的办公桌上。从诸城改革到“突破菏泽”,一直处于艰苦条件中的陈光演绎出了怎样的精彩? 陈光:从诸城改革到“突破菏泽”
10年前,陈光带着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第一官”的头衔来到山东最穷的地方;10年后,他已是白发满头,略有发福。在菏泽的近10年里,这个曾经和吕日周、仇和齐名的改革者,一度沉寂了下来,以致引来了人们的猜测:陈光被困在了菏泽? “越艰苦的人生越精彩,越困难的事业越壮丽”,这句座右铭一直摆在菏泽市委书记陈光的办公桌上。从诸城改革到“突破菏泽”,一直处于艰苦条件中的陈光演绎出了怎样的精彩? 从“卖光”到“送光” “当时诸城有100多万人,党把我放在这里,就得替当地老百姓干点事情,不能碌碌无为。”1991年,35岁的陈光凭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和对国有企业研究冲动,来到诸城进行国企改革。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卖光”式改革不仅开了“放活国有小企业”的先河,也让“陈卖光”名噪一时。 “如果是今天的我也许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搞那样的改革了。”已到“知天命”之年的陈光,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时,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15年前的自己,“当时没有感到压力,因为自己认为是对的。” 1997年6月,陈光调任菏泽地委副书记、常务副专员。甫一到任,陈光就把目光投向了当地的国有企业改革。 相比诸城而言,菏泽的情况更为特殊。大部分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当地的职工实在太穷,买不起企业,靠自己的力量又没有办法把它搞活。所以陈光提出:“只要你能够让我们的职工有活干,有饭吃,只要你能够帮助我们把企业搞活,我就把企业给你。” 菏泽1/3的国有企业就这样被“送了出去”,陈光因此又得了“陈送光”的绰号。 虽然菏泽国有企业改革在陈光的主导下获得了成功,但这次他并没有多少成就感,因为对于工业基础极度薄弱的菏泽来说,国企改革很难给贫困的菏泽带来多大起色,菏泽经济的各项指标依然徘徊在山东的谷底。 铁腕整风 “刚到菏泽时,没想到这里的经济状况这么差。”巨大的落差让陈光一度有些沮丧。在诸城他的工资是1100多元,调过来后当月就降到了700多元,更让他感到不适应的是菏泽干部的工作作风。 “在东部,领导交代了十分的任务,他自己会用十二分的措施、二十四分的干劲去抓落实。就像骏马一样,不用抽它,只要鞭子轮起来,鞭声一响,它就撂起蹄子跑了,而菏泽的干部即使用鞭子狠狠地抽也跑不起来。”这种慢慢腾腾的干部作风让陈光一度很无奈,“你布置十分,他就琢磨:先等等看看再说,别看上边说得硬,这个事情没法办。结果回去就照着五六分定目标,能干成二三分就算不错的。” 陈光把菏泽干部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总结为“三气”:“牛气”、“怨气”和“丧气”,为了克服这落后的“三气”,陈光不断地进行口诛笔伐和“地毯式的轰炸”。 2003年,陈光在菏泽开展了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他还专门设计了几十组的数据,跟德州、滨州、聊城等过去和菏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地方比较,陈光又组织菏泽的干部到这些地方去现场观摩,结果比来比去大家比出了“服气”。 在这之后,荷泽市的党政干部经常参加大会,会议的名称不同,但主题却几乎一样,就是如何转变作风。在这样的会议上,陈光往往言辞锋利,刀刀见血。他还化名“黎明”在菏泽日报上连续发表文章,瞄准落后思想的中心重点击破。 为了整治“三难五乱”的不正之风,陈光发动了一场监察风暴,专门建立了一个正县级规格的纠风办,配了十几个人,还配了专车,电视录像设备等,有时陈光还亲自去查。2003年,菏泽市共处理了200多个干部。 在菏泽的干部看来,陈光抓工作雷厉风行、一抓到底,也只有他才能转变这里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在陈光的铁腕整治下,菏泽人逐渐把牛气变成服气,把怨气变成志气,把丧气变成了勇气。在“老三气”变成“新三气”的过程中,菏泽的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得意之笔 尽管费劲心思,但要彻底改变几千年传统文化形成的观念,真正解放思想,殊非易事。“只有触及官位时,才能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通过动位子、用干部,才能真正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改变干部的作风,进而转变整个社会风气。”在陈光看来,用干部是他在菏泽执政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过去逢年过节,送礼的人络绎不绝,街上都停满了这些人的车子。一到干部调整,市委组织部就成了上访站,要求调整、升迁的挤满走廊,而旁边的宣传部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更让陈光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干部公开拉下面子,开口直接要官,而且经常背后告状,写黑信。 2003年,陈光任市委书记后,在一次市委党校培训班上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八用八不用”的用人标准,并且明确宣布:“本届市委对任用的每一个干部负责任,请各级党政干部和全市人民来监督,我们敢拍胸膛保证,在用人问题上没有半点私心杂念,严格按照条例、标准和程序办事,也不怕得罪任何人。” 定好一把“准尺子”,但如何把这些标准落在实处?对于菏泽来说,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因此必须以发展论英雄。2003年,陈光在菏泽全市强力推行经济工作实绩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并且将考核的结果直接与奖惩和升迁挂钩。 为了使这项“新政”能得到落实,陈光专门成立经济实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多个重要部门均参与其中,考核办公室就设在组织部。每年年初确定全市经济增长目标,然后以一级一级分解指标,每个季度都对县、乡考核一次,考核结果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示。 从2004年开始,每年春节过后,陈光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全市兑现奖惩万人大会,对上一年度经济实绩考核排在前3名的县区和前30名的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分别给予记二等功,浮动一级工资和现金奖励,对于位次靠后且没有完成上年任务的乡镇党政正职则就地免职。 “连续3年排在前3名的县委书记和前30名的乡镇党委书记都得到提拔了,这下大家看明白了,经济上不去,实绩干不好,想提拔,没门。”菏泽当地人都知道陈光这人“不对路”,不能送礼,只有干出实绩才能上。 “以实绩论英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论功行赏,赏罚分明,这样整个干部队伍才活力。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意再好,措施再硬,也没法落实。”陈光的这一思想很快在菏泽深入人心,“以前大家见面,先问吃了吗,接着就问‘位置’动了没有,现在见面就互相问项目落实得怎么样。大家不谈人事,只讲干事,这是最大的变化。” “突破菏泽” “通过转变观念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塑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能够把好决策、好思路落到实处的干部队伍。没有这个组织保证,就不可能有菏泽的突破。”2004年2月,在山东省定下“突破菏泽”战略之后,陈光带领着他一手打造的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开始了“冲锋陷阵”。 在“突破菏泽”战略中,山东省给菏泽制定的目标是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让陈光感到压力非常大。“我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曾经半夜3点给县委书记打电话,也曾经早晨6点开现场调度会。” 陈光告诉《决策》。 “我们要豁上去,就是脱几层皮,掉几斤肉,也要下决心赶上去。”在“突破菏泽”誓师大会上,陈光对着台下众多市县级干部大声疾呼,“号角已经吹响,决战已经开始。菏泽已经没有退路,只有背水一战。” 在陈光看来,这是菏泽最后的机遇。“我们要先找到突破口,给它一个强大的推力,把这个口子打开。这几年来,我们就是把‘突破菏泽’当作一场恶战来打的。” 对于这个“突破口”,陈光早已了然于胸。菏泽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的结构决定了菏泽的发展快不了,所以‘突破菏泽’关键是工业兴市,加快工业化进程。而要加快工业发展,必须靠投入,上项目。在陈光看来,巨大的投入靠没有多少积累的菏泽自身肯定不行,只能靠招商引资。 菏泽原来的工业企业几乎是空白,干部除了抓农业其他都不会,更不会出门招商引资,但陈光硬是把他们“轰出去、撵出去、赶出去”。2003年开始,陈光带领招商团东奔西走,转战南北。菏泽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各地一把手亲自挂帅,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和“二分之一”工作法,即一半的人在家里主持工作,一半的人出去招商。 “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陈光把压力一级一级往下压,“完不成指标就要跟你说道说道,县委书记、县长好大的官啊,好吃好喝的,用菏泽的话说就是‘你很光棍啊’,当官是责任!”在陈光看来,人之初性本惰,很多都是逼出来的,“我们就是要给干部以强大的压力,把压力变成强大的动力,不逼怎么能行。” “以前干部出去都是‘两眼一抹黑’,现在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找项目,怎么找项目,怎么谈项目了。”陈光的“逼迫战术”很快取得了实效。 2003年菏泽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3亿元,而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超过40亿元,今年菏泽市固定资产投入有望超过500亿元。巨大的投入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3年至2005年,菏泽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3.2%、17.1%和17.2%。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也得到显著调整,2004年菏泽工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 在陈光的指挥下,“突破菏泽”战役的突破口已经打开。 28本笔记 “十年辛苦,十年沧桑,菏泽的经济发展了,我的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在陈光的一篇散文中,他这样总结自己在菏泽近十年的历程。 “我这人不喜欢抓鸡毛蒜皮的事。任书记后,我就对市长说,以后‘三不管’了:副市长的分工不管,机构编制不管,财政收入不再管。今后,我只负责出主意和用干部。”曾在潍坊市委政研室干过多年的陈光,自认为比较喜欢调查研究和出主意。 “作为党委主要负责人就要出主意,定思路,抓大事,做大决策。”到菏泽后,陈光从实际出发出了不少的“主意”:发展劳务经济,建立三大基地,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发展县域特色板块经济等等。 除了出主意,陈光的另一个嗜好是写东西。陈光有高血压,每天晚上都要吃降压药。有一次晚上开会,他讲得很兴奋,讲着讲着就吃一片,那次一共讲了2个多小时,结果也不知吃了多少降压药。“我当时很害怕,怕心脏不跳了怎么办,后来医生说除了多喝水没有其他办法。然后我就不敢睡觉了,也不想睡。”那晚,陈光针对“三气”写下在菏泽影响很大的《思想解放天地宽》一文。 “我平均一天睡四五个小时,经常半夜睡不着,就起来写点东西。”在菏泽的十年里,陈光用密密麻麻的小字记满了28本笔记。“十年思索,十年心血,我记了28本笔记,细细数来内容无外有二:一是记录别人的,二是让别人记录的。”翻着这些笔记本时,陈光感慨万千。 “这几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不光要抓经济发展,随着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多,不安定、不和谐因素也越来越多,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比过去要大。不在这个位上不知道工作的艰辛,有些人老是嫌官小千方百计想往上爬,说实话我是过了瘾了。”刚过完50岁生日的陈光觉得自己老了,也有点“俗”了。 曾经有人跟陈光开玩笑说,你现在不行了,官做大了,不敢讲真话了,跟仇和相比,你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闯劲都差远了,就像开车一样,胆子越开越小。陈光则笑着回答:“该讲的还是要讲,不该讲的就不讲了,有时退一步也是进,有时慢一点可能会更快一点,好的动机在一段时间内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也许我现在更注重方法和策略问题了。” 在仇和离开宿迁任江苏省副省长时,陈光曾专门去送行,并且和仇和有过彻夜长谈。那一夜,这两个改革风云人物谈得更多的还是改革的话题。(记者 吴明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