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房地产成反腐前沿 经济命题寻求政治解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4:21 新华网

    2006年,住房、社保、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不断暴露,新旧矛盾交织,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争论激烈。

  然而在争论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渐渐浮出水面,“社会和谐”的声音赢得广泛的支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形成共识中走向坚实。

  房地产成反腐前沿 经济命题寻求政治解答

  2006年9月下旬,朱列玉觉得事情开始有些敏感了。

  作为一名律师,同时也是广东省

人大代表,朱列玉在今年2月提案建议公开房屋成本价;七个月之后,广东省建设厅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侵犯商业秘密为由,给出了否定的答复。

  也许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他已经触及到房地产市场最为敏感的神经。

  消息传出,波澜顿起。对广东省建设厅的这一表态,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明确表示,绝对有必要公开房屋成本价。此前,他曾多次发表文章,指出要严打房地产领域的腐败。

  而广州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陈敦林则认为此举将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严重干预,表示“很反对房地产公布成本价”。

  争论早已超出学术讨论的范畴,在网络媒体迅速延烧。大量网民留言,支持公布房屋开发成本的观点。更有网民质疑: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谋,推动房价非理性上涨,算不算是对市场的“过分干预”和“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破坏”?

  随后,主流媒体也随即跟进,全面报道。期间,房地产大亨、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在其博客上称:房地产成本公布是一个不应被政府参与和管制、不应被社会舆论关注的问题。

  任志强的观点很快受到反驳,其中一种声音认为:要求公开房地产成本,实际是要求政府增强土地交易环节的透明度,以此减少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从而降低因腐败增加的隐性成本。

  山雨欲来风满楼。2006年,注定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不平静的一年。

  在2006年之前,房地产还主要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命题。始于两年前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政府把房地产市场列为重点对象,采用了收紧银行贷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一系列紧缩性措施。步入2006年,央行仍密集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两次加息,三提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初的“两会”期间,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提出的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四项措施中,也主要是经济措施,如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加快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完善金融、信贷、土地、税收、销售等政策,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然而,房价并未随之回落。

  5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国六条),包括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房地产宏观调控再度拉开序幕。

  中央出手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交投冷清。上海的数据显示,6月的商品房成交量比5月同期下跌超过1/3;北京6月的夏季房展会也不见了往昔火热的场面,人流量锐减一半左右。

  此时,围绕政府该不该插手商品房市场、住房供应结构如何完善等问题,各方争论再起。

  多名房地产开发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担忧宏观调控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但仍对房价自信满满。建设部住宅及房地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彼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称,他参加的多个座谈会中,“围绕两个70%和90平方米这三个硬指标,政府该如何调控地产市场”是与会者争论不休的话题。

  “九部委十五条”颁布月余,房地产热点城市中,出台地方实施细则的只有深圳,部分城市房价继续大幅上涨。

  6月,新华社播发文章,分析房价的“呼和浩特样本”,直称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是房价上涨的关键助推因素。

  与此同时,一场触及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反腐行动正在悄然展开。

  6月,主管城市建设规划的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被免去职务,并在年底被“双开”。同月,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因涉嫌房地产经济问题分别被“双规”。在湖南,郴州市市委书记李大伦也因涉及房地产方面的腐败行为落马。

  7月,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部委联合发文,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再度进行重大调整,要求严把土地“闸门”。更多因涉嫌房地产腐败的落马官员,此间纷纷被媒体曝光。

  至此,2006年的“房价保卫战”,以经济政策始,政经政策综合出台为高峰,热点不断。

  以今年为转折点,房地产市场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对象,而且成为反腐败的重点阵地。房地产也从一个纯粹的经济命题,逐渐转向横跨经济政治两个领域的大命题。

  大戏连台。11月,建设部官员表示,当前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仍然突出,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结合治理房地产领域商业贿赂工作,组织力量开展治理房地产领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调研工作,摸清房地产领域产生腐败问题的主要环节、重点部位及表现形式,为消除房地产领域的腐败问题和促进房地产交易秩序的好转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同月,新华社继续播发文章,分析房地产价格中的“腐败成本”。

  12月9日,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指出,部分省市、地区在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和房屋拆迁中间确实存在“大量腐败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中央政府、中央纪委对这个问题都十分重视,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

  房地产市场在公众、专家、官员、房地产商的争论中,将种种矛盾、利害逐次暴露。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正沿着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的路线继续深入。其间的政经通道,已被打通。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0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