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力也是一种思想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3:03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于泉源

  很多年来,一直非常欣赏也十分钦佩刘晓林在预测学方面的才华。我这样说,倒并非因为他曾经给我的许多朋友作过 相当准确的预测,给他们带去了不少启迪和警示的缘故。这仅仅是一方面。我更想说的是,他对于社会事件预测的精准程度, 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准确的预测令人赞叹

  2006年GDP增长10.5%。

  这是2006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数字。

  翻开2006年1月1日新年第一期的《观察与思考》杂志,在刘晓林所撰写的《2006年大趋势》一文里,几个 字赫然在目:“全国全年GDP增长预计会在10.5%左右。”

  这是一篇关于2006年政治、经济、社会、天灾人祸等多方面的预测文章。如果把文中的预测与本年度发生的事实 加以考证,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其预测的精准性简直难以置信,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试举几例:

  其一,“2006年的 ‘股市之秋’也许会让股民有‘范进中举’的疯狂。”(带引号的文字为预测原文,以下同 )。众所周知,股民的“连年不第”早已让股民沉不住气了,正是这样,在2005年的预测中,刘晓林忠告说2005年的 股市不好,而却看好2006年的“股市之秋”!事实的确如预测,2006年秋天股市的猛涨让股民确实快要有“范进”终 于“中举”一般的疯狂了:股市进入立秋后开始前所未有的疯狂飙升,至秋末上证指数从1081点突破至1800多点,达 到历史最高点,后又升至2000多点。深证指数也大幅度飙升。谁能在10个月前就预测到这一点?

  其二,“估计2006年夏、秋是房地产业最后的狂欢节,是房地产业有大利可图的最后晚餐。因为根据预测分析, 估计到了2007年、2008年会因为过剩等原因,房地产业不再风光无限。”

  “房子仍然是僧多粥少的奇货可居的商品,预计到了夏6月至秋10月将有一个很好的成交面。”

  真实情况是: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调查显示,2006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 涨5.4%,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领先全国。上海、杭州等地的成交状况都很火暴,房产涨价不少。而留给2007 年、2008年的空置房却是一个令房产

开发商挠头的事。

  其三,“2006年人们的购房趋势是分外看重环境和住房质量。”“

二手房中优胜劣汰情形将十分明显。”“商铺 、
写字楼
经过夏季的调整后,预计入秋会有一拨好行情,尤其是经营服装、餐饮、瓜果市场方面的商铺最为看好。”

  2006年房地产业普遍从土地赢利转向产品竞争力的赢利。人们购房的首选是总体质量。由此出让的二手房放量猛 增。商铺、写字楼的情况也正如所测。

  ……

  作为《观察与思考》杂志的策划总监,刘晓林每年都要策划、撰写、发表有关新年大趋势的预测文章,这已经有三个 年头了。其中,曾经成功预测出巴以关系、阿拉法特的逝世、车臣危机、布什当选、日本在2005年春天的露骨战争表现、 行业的转机时间、银行的放贷动向、证券股市的玄机、GDP的准确数字等等。此外,对每月东南西北中不同方向的不同天灾 人祸如火灾、泥石流、地震的准确对应的预测,就更让人为之而称奇,预测准确率高达90%以上。

  预见力也是一种思想力

  因为与刘晓林早就相识,加之现在同事在一起,且每年既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审编“新年大趋势”的稿件中,同 时又对他的预测充满许多期待,因此,平日里刘晓林对预测的重视和着迷,笔者是深为关注,很是了解的。

  他曾经对我说:“为什么人世间发生了那么多牺牲浪费的事情?很多是因为我们没有事先准确的预测,因此我们的行 为是盲目的。很多人做事是‘先开枪,后瞄准’,先做了再说。等遇到阻力障碍风险的时候才急迫地发‘SOS’(请求救命 ),临时抱佛脚,而不是预测在先。到了实在无法收拾不可挽回的时候,只好视那些重大损失为‘缴学费’来进行自我安慰。 ”

  而不重视预测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刘晓林认为,德隆的垮台、三九集团的盲目扩张而债台高筑等等经济社会生活中众多失败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事先 缺乏预见力的表现。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多元化、决策因素复杂化的新形势,‘先开枪,后瞄准’的做法再 也行不通了,必须‘先瞄准,后开枪’,要预见在先。”刘晓林说。

  在他眼里,要成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对前三者了如指掌后的对策。

  关于刘晓林这一观点的形成,我们可从他对预测角度或者说预测着重点的转换中寻找依据。

  刘晓林早期预测的重点,基本上限于对个人发展的预测。不仅如此,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还把相应地利方面的 预测与研究放在很突出的位置,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相比之下,他对大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天时”的研究则是有所忽略的 。

  对此,刘晓林也意识到了。

  “是2003年的非典提醒了我,必须把对天时的研究放在首要地位,因为人和与地利都受制于天时。非典时,许多 人特别是一些企业家都叫唤原本制定好的计划无法实施了,这时候一种使命感促使我必须去首先预测天时。”他说,“200 4年冬天的包头飞机失事以及2004年冬天印尼海啸的惨状,更坚定了我研究天时的决心。一句话,我想通过事先的预测来 尽量帮助人们趋吉避凶。”

  以后的事实是,加大了对“天时”的研究力度,不仅丰富了刘晓林的预测内容,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也使许 多受测者获益多多。

  一些企业家在制定本企业发展战略时,主动与刘晓林联系希望作些预测。因为事先听了他的研究分析与前后预测,企 业的发展思路大多都会作出程度不同的调整。

  有些企业家在听了他关于产业进入的策略、要领介绍后,也都自然地选择适合自己做的项目,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产业 ……

  刘晓林的建议,都是建立在他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预测的基础之上的。

  许多人都说他的预测是“金玉良言”,一些人因为成功而对他的预见心存感激;有些人因为不听规劝而在事后痛心地 追悔事实证明的损失。据我所知,就在最近召开的第12届全国企业家务虚会上,浙江上市公司中捷集团的董事局蔡开坚主席 就对刘晓林关于公司十年发展状况以及2004年上市的准确预测极为赞赏。特别是针对他领导的公司不适合开发房地产业务 的预测,蔡开坚说:“起初我偏偏不信这个邪,非要开发房地产给大家看看。结果没想到连开连亏。实践证明,刘晓林说的是 ‘金玉良言’,不能不听。”

  其实,像这种成功预测的案例数不胜数。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刘晓林正是用他的实践,诠释了“预见力也是一种思想力”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中华民族的

  预测手段举世无双

  虽然对预测学说研究和实践了20多年,也为很多很多的人与事作过成功的预测,但刘晓林总是很低调。他谦虚地说 :“我之所以能够做一些准确预测,全都仰仗于我们中华民族举世无双的预测学说和手段。那是独一无二的智慧结晶,是中华 民族的骄傲。”

  我曾经问过刘晓林,是什么原因促使自己痴迷于预测学说,执着于预测实践?

  他说,之所以会走上这条路,是因为他自己也曾经对世界、对人生一度迷茫,老师、父母、兄弟、朋友、领导、同事 、邻居……到底以谁的话作为决策依据?有没有客观、公正、准确的预测手段?

  后来,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接触到了这门预测学说。

  作为一名浙江大学的工科毕业生,起先他是不相信预测学说能真实、准确地预测世界和人生的。但他有一个优点,那 就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不急于主观否定,而是用实践去检验真伪。“要知道李子的滋味,最好自己亲口尝一尝。”不接触不 知道,一接触吓一跳:原来我们古老民族还有如此神妙的东西不为我们大多数人所知道!如果娴熟地掌握它,拿来为现实服务 ,为民众服务,为国家服务,那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从此,刘晓林就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对这门学说的研究上。从专为古人带兵打仗用的“学会奇门遁,来人不 用问”的“奇门遁甲”,到测国计民生万事万物的“六壬预测法”,再到把握人生的“生命密码”预测,以及影响人与事的环 境的研究……研究越多,眼界越开阔,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更体会到孔子“韦编三绝”,不知肉味,感叹要“假我天年”的痴 迷了。

  “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以学者的态度,以工科生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实践检验,自觉剔除那 些迷信、糟粕的成分,留取那些科学的部分,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形成自己经验心得的创新部分,把中国传统哲学 的精华拿来为现代服务,为实际服务,为未来服务。

  现在,刘晓林已经把自己几十年来预测方面的成果整理完毕,撰写成《财富预见力》等系列专著,并且即将问世。

  记得不久前刘晓林和我说过:“中华民族并不比世界其他民族笨,相反,实践证明有许多学说成果和创造发明都比其 他民族优秀。预测学说就是如此。大家知道西方好不容易找到了星座预测法,但比起中国古老的预测学说的准确性来说,不知 相差有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但是我们有些人却对自己民族的东西不予利用,不加珍惜。真是痛心!我们炎黄子孙的后代能对自 己的民族智慧妄自菲薄吗?能够崽卖爷田不心痛地闭着眼睛把它们象泼脏水一样一泼了之吗?不能!我们要自觉地传承民族文 明,并加以发扬光大,让它广为世界所知所用,延续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传续给千秋万代。”

  我以为,这是刘晓林对自己之所以撰写、出版《财富预见力》等系列专著的真情表白!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