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在全球变暖中挖掘巨大商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12:22 青年参考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8日 JeffreyBall&JohnD.McKinnon/文 华宝/编译
在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全球变暖时,中国政府却从中发掘出了巨大商机。在它的巧妙运作下,环境问题 给中国带来了大量财富。 对全球气温日益升高的担忧,已促使许多发达国家采取措施,抑制二氧化碳及其他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量 。这些发达国家企业能接受的方案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那些旨在降低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提供资金,这些项目在发展中国家所 需的投资,比在发达国家要低。作为交换,发达国家企业将获得“排放配额”,从而能继续排放温室气体。 这种配额所具备的“可交易”的特性,催生出了一个方兴未艾的“二氧化碳市场”。据该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世界 银行估计,2006年前3个季度,该市场规模达到了215亿美元,较2005年全年高出了一倍。而身为仅次于美国的“ 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中国,则成为西方投资者购买发展中国家“排放配额”的最大供应方。 随着二氧化碳市场的发展,一系列相关项目纷纷涌现。两家位于江苏省的公司去年宣布,到2012年,它们共将获 得由一家财团提供的10亿美元资金。这个由私人企业及公共机构组成的财团中包括世界银行、德国企业RWEAG、德意志 银行及日本贸易公司三井物产等。 到2012年底,这一工程将减少约1.2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三氟甲烷(HFC-23)气体。科学家表示,三 氟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但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比同等数量的二氧化碳要强数千倍。这种气体是生产常见制冷剂HCFC-22 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据知情人士透露,每减排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西方买家将向中国企业支付约60元人民币。由于西方企业 在本土的减排成本要远高于此,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桩划算的买卖。它对中国企业来讲也非常实惠,因为中国企业每减少1吨 二氧化碳当量的有害气体排放量,所需实际成本还不足8元人民币。 张经仪是上面提到的一家江苏企业的董事会秘书。他认为此交易的益处颇多,除能减轻二氧化碳排放压力、从而降低 对大气层的破坏之外,还能让公司从中获得收入。 与此同时,为提升本国企业在新一轮海外投资中的获利水平,并使能源安全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中国政府也陆续采 取了一系列新措施。 其中包括:仅允许由中方持有多数股权的公司,开展涉及“排放配额”交易的项目。同时,中国还对出售“排放配额 ”所得征税——这笔税收将用于一个旨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基金。 尼拉杰·普拉赛德是世界银行负责协调东亚地区二氧化碳市场活动的工作人员,他同时也在协助中国官员制定碳交易 税收制度。他说,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一直想在前面。他说,在制定中国的碳交易税收制度时,中国官员曾问:我们应征多 高的税? 对中国政府最希望鼓励的、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那些项目(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项目),政府将征收2%的 税。而对那些西方买家最青睐的项目(如上述江苏企业的三氟甲烷减排项目),征税比例则高达65%。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