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课改后学生积满144学分即可毕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22:32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就像您刚才说的,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地改革,但是现在北京市的高中硬件好的学校并不太多,为了这个课改是不是要相应地做出学校硬件的增设?如何调配这些硬件设施? 钮小桦:硬件是支持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你需要的图书馆、实验室、专业教室等等,第一个要增加它的技术含量,第二个要增加它的开放程度。比如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选修课的学习能够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学校肯定要做一定的投入。还有就是挖掘学校的一些潜力,比如技术课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电子、环保等等很多内容,如果学校没有这个力量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应该和社会上的一些资源,比如说现在提出了一种思路,叫做普教和职教能够相互打通,在某些通用技术课程上,能够两类学校联手,学分互认,这是一种办法。 还有的利用学区,东城搞学区化。原来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时候资源比较丰厚,比如原来开的选修课,包括一些硬件建设都比较好。但是也有的学校可能没有完全到位,怎么办?就利用学区的整合,在学区里头,各学校的设施和师资能够打通,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 网友:李教授,改革以后学生积满144分就可以毕业,将替代会考。高中课程改革了,但是高考没发生太大变化,学生应该怎么适应? 李延林: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得这样看。这个学分实际上是现在新模式下面的一种改革,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上的需求,怎样认定学生毕业呢?我们现在采取的就是学分,你达到了144学分,那你就是毕业了。当然这个学分里面,114分必修内容你要学了,你要达到这个要求才行。至于刚才谈到的会考和高考,我想会考现在有些地区就不存在了,北京目前正在研究。不过倒有一种想法,还要有会考,会考起什么作用呢?过去会考你过不过,就是你是否能够毕业,现在不是了,这个作用正在研究,目前虽然还没有拿出一个成形的东西,但是有一种倾向,比如是不是会考将来作为将来高考的一种补充,或者说作为将来高校录取学生的一种补充。那么在会考的时候,我们要把握这些学科的指标,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至于偏科。当然我们学习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兴趣能够在选课当中能够满足,但是我们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某些学科基础应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水平。会考恐怕能帮助完成这个任务,希望将来在高校录取的时候考虑到会考成绩。 高考是什么?现在我们认为高考是选拔学生到高校学习的一种方式,截止到目前为止,主要的选拔方式是高考。在前几年,惟一的方式是高考,为什么现在不是惟一了呢?我们都知道自主招生,另外像清华它有一个人才测试系统,有一个选择人才方面的机制,已经研究多年了。我记得当时北京搞数学知识应用科技活动,有些学生做得非常出色,数学建模、数学应用做得非常出色,高校看到学生的成果,然后把这个成果给清华,清华就从网上了解一些情况,进行一些交流,再把他请到清华进行面试,这样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应该说是非常好的。 高考起的作用应该逐渐考虑得更加恰当,但是又会有一些其他方式帮助高考录取。高考是不是还是这样一张卷子或者3+x+1的,这个也发生一些变化。 比如说现在第一轮实验的四个省,有的是3+x+1,有的是3+x,比如江苏提到了就考三科,语数外三科,分数做了一些调整,这是他们的设想。不管怎么说,高考实际上在发生着变化,我想这个北京应该进行认真地细致研究,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过一段时间大家会看到这样一个变化。即便在最初阶段,不会产生地震式的效应,若干年后高考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怎么考,我们会通过改革发现它的变化。 主持人:课改如何与高考对接? 李延林: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高考如果和课改对接,实施课程有一个标准,国家有一个课程实施方案,每个学科都有课程标准,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应该依标准实施,依标准进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师、领导、包括考试部门,像北京考试院,要学习课程标准,要依照课程标准考虑课程实施,考虑考试的实施,怎么样做考试工作。现在大家正在进一步地学习。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怎么样使得大家在最初实施过程当中,在还不太适应的情况下,考试符合教师和学生的状态,这是需要考虑的。这个是在不断地发展的。 主持人:需要长时间的验证。 李延林:对,不仅是验证,它要不断完善,不断使这个东西更加适合我们的高中课程标准的实施,当然课程标准也要自身完善。 主持人:课改以后课程多了,教材也就多了,如何选择统一的教材呢? 钮小桦:教材的选择属于技术性问题,原则上是要提供多本教材,但是从操作层面来看,各学科还有一种选择,有必修的教材,还有一些选修教材,这里面还有开发课本的教材,学生面临着有不同类型的教材。 李晓影:我想这种不同类型的教材实际上是对学生非常有好处,因为以前我们学生可能只面临一种教材,一种课本,学生的选择性很显然大打折扣,有些学生实际上可能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在这方面有兴趣,正因为教材的束缚也束缚住了他个性的发展。我想教材的选择包括新课程的开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空间,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刚才钮校长也说过,我们除了其他的必修教材之外,还有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该是贯彻学校教育哲学的非常主要的教材,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特色,怎么在课改的大浪潮中能体现和发挥出它的特色和特长呢,我想就是通过校本教材。我想这利于学生,也更利于学校。 钮小桦:还有无字教材,就是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区、社会体验感悟人生,学习一些做人的道理,所以学生面临的教材应该是多方面。 李延林:现在每个学科都有若干套教材,不同的编写队伍编写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教育部专门有一个教材审查机构,他们认可的教材就是符合课程标准的,但是每个教材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一样就没有必要了,每套都有它的特色。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