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小桦:学生管理从行政班变成走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22:32 新浪嘉宾访谈

  新京报记者:我们看到外省也有一些由教材引发的问题,因为可能学校有选教材的自主权之后,一个学校选一套教材,对于没选的教材,老师拿着对比,把自己选的这套教材里面没有的东西,而别的教材有的东西加到这个教材里面,这样使得学习内容更增加了,增加以后是不是会造成课时不够,或者学生的负担增加。外省有的省区可能有出现类似的问题。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北京市是不是应该避免这个问题?或者以区为单位选定这个教材?

  李延林:目前教材选用工作正在做,没有到定论的时候。但是刚才说的问题的确存在,恐怕不在于将来你哪套教材,选任何一套教材如何使用很重要。刚才李老师说的,学生选多本教材,真要选的一套教材之后,主要是参考这套教材进行学习。作为老师来讲,他是希望多看一些,视野开阔一些,但是刚才说的那个问题,是在开始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那个时候比现在严重得多。04年刚刚进行新课程实施的时候,比如数学有五套教材,有的老师把五套教材拿过来,甚至把几年前,旧大纲下面的教材也拿过来,六套教材进行整合。不是有效地考虑怎么样进行课程,是考虑把所有的内容找齐了,灌给学生,恐怕丢掉什么东西。其实不是,五套教材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儿?特色。一样的是什么?公共的部分。课程标准要求的不能少,不能没有。每套教材公共的都有标准要求的,基本上是这样的,你说这套有那套没有,那是人家的特色。这都是教育部审定过的,如果你学习这套教材,课程的要求已经达到了,还有一些东西你拿过来,作为教师有识别能力,你确实欣赏它,你可以拿过来,不能说看到没有就拿过来,这可了不得。有的是加课时,这样的话不是有效地实施教材。实际上我们非常提倡教师他不是教教材,而是使用教材,而且应该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面对学生根据你的理解,你的理解是对课程标准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你整个学科的理解,去使用这个教材,去做这种教学工作。我想这个更是对我们教师在多本教材情况下的一种实施能力的考验,一开始还是不太适应,但是逐步会提高。

  比如近一段时间,第二轮第三轮实施的时候比第一轮好得多,确实有一个发展过程。

  李晓影:我是这样认为的,教材只是一种载体,只要这个教材是过关的,经过审批。的更重要的是在教材的平台之上,如何去培养学生,按照我们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我想这可能是更重要的。

  当然我们需要评价标准的指导,就是最终的高考是什么样子的。我相信高考肯定会有变革的。个人认为,任何一次教学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没有一个最后指向性的一个变动,评价标准的变动不会进行的完全非常彻底。所以我们的高考一定会有变革的,无论哪套教材,可能老师要把准的就是我们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能这个是最主要的。

  钮小桦:老师还要深刻地理解,现在每个科目是由若干的模块构成,模块既有它的独立性,也有它的相互逻辑关系,而每一个模块都有它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所以老师应该认真地去研读课程标准,以及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这里就需要有一个整合。所以我觉得老师怎么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学习理解比较到位,这样才能对整个内容进行一个整体规划。

  主持人:市教委规定先培训再上岗这个原则,很快教师队伍和学生家长都要进行培训,三月份您就要去培训了。

  钮小桦:对。

  主持人:然后是家长和学生。在整个大培训浪潮中,谁来提供培训?或者谁提供的培训更有权威性?怎么评判?

  李延林:培训问题非常重要。为什么不培训不上岗,这就是要打有准备之仗。培训两方面,一个是对课程理念上的认识,对于学科的重新理解,再有一个就是对教材的理解。对于培训来讲,北京培训资源应该说是丰厚的。就拿数学形容,我是搞数学的,这个数学现在有五套教材,五套里面三套在北京。参加编写教材的人员,应该说主要就是在编辑单位所在地,北京有相当一批教师参加了编写,有些专家、相关人员进行这样的编辑。钮校长学校就有老师参与编写。一中也应该有这样的老师,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有一些老师是在北京参与了相关学科的编写,这个资源非常好。我们培训,现在北京市由专业机构实施了。校长培训我们有北京教育学院,他们很有经验的;对于教师的培训,北京有课程标准组的主持人。他们当时怎么编写的,他们的认识应该在整个课程发展中最前沿,他们可以在北京参与这样的一些培训的组织、领导。

  另外刚才还说到教材的编写,他们也会给老师提供很大的帮助,北京的培训资源应该是非常丰厚的。不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具体教材的实施上,应该说目前不成问题。

  李晓影:我完全同意教授的说法,我认为实际上培训有很多层面,像刚才教授所说的我们有自上而下的培训。我们老师需要理解、领会、消化很多标准和要求。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培训,这也是我们学校下个学期以至将来的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做的工作,就是校本教研。老师和老师进行培训,他们更平等,同时又很多的空间,可能又有这样的意愿交流,交流过程当中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又没有特别大压力,对老师来讲有好处。

  主持人:作为一线教师您一边接受培训一边上课,怎么适应这个过程呢?

  李晓影: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工作、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模式,可能是在学中进行培训,在培训当中又在学,所以它们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

  钮小桦:我想培训的目的是这样,校长这个层面的培训目的是为了让校长能够更好地实施课程领导,这是校长在管理学校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然后是我们的中层干部这个层面,他们的培训是更好地在操作的过程中,或者管理的层面能够到位,比如刚才我已经说过,我们在实施新课程当中,可能要打破以往的一些管理的方式,还有相关的制度,或者叫做完善和补充。比如说学分,学分我怎么来去认定呢?我根据什么来认定?我怎么能够营造一个很公正、透明、公开的这样一个认定的程序?学生选课,我老师怎么去对学生选课做一定的指导,我在学生选课的过程中,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这些都是在实施新课程当中,学校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另外老师这个层面的培训,实际上就是要打破已有模式的一些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说学生原来是一种班级管理,叫做行政班,它是固定的一种班级,从管理等等都是固定的,现在要从行政班变成了走班,走班学生怎么管理?老师在这里面发挥的作用是什么?这个可能恐怕也要有所转变。

  还有就是老师如何去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这也是老师所需要思考的,比如说我们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好地实施三维的目标,知识能力、课程方法、价值观,这些东西我觉得都需要在我们的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或者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有一种提高。这样我们课改才能不至于穿新鞋走老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