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形成工业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0:02 南方周末

  下游形成工业园

  此次“洋垃圾事件”的主角就是南海大沥——离佛山三水只有几公里的小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沥镇联滘村已成为闻名中国的废旧塑料交易、加工聚集地。但是,这里的绝大多数企业并不直接从海外拿货,它们只是整个产业链的下游。一位广西的老板明确称:“我们的进货渠道有两个,一个是外地的回收商送过来,另一个就是我们自己到山水拿货。”

  敏感时期,“大沥联滘工业园区”废品加工厂的老板对记者保持着高度警惕,拒绝回答任何问题。一对留守此处的工人接受了采访。他们是唐士友兄弟,贵州人,来联滘打工已有8年,先后为5个工厂服务。他们熟悉那些印着洋文标识的塑料和废纸,尽管他们不认识最简单的英语单词。

  “这里的多数厂子,主业是废旧塑料再加工,顺带做垃圾分类并转手的工作。”唐士友说,“因为垃圾料收过来以后,先要进行分类,然后才能进搅拌机加工。”

  简陋的厂房、设备和“工业园区”的名称并不相称,当地政府部门对本报记者介绍,这里大部分都是无证无照的工厂。但是,废旧塑料加工厂却利润惊人,唐士友称:“一家50人左右的工厂,3台机器,两班倒24小时作业,每天能生产塑料粒10吨左右,而工厂的开销并不大,很多都不需要交工商税收,一年的纯利润至少100万。”

  在园区鼎盛时期,上游垃圾回收车源源不断地将废塑料拉进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塑料制品厂的卡车,再源源不断地从工业园区运出塑料白粒。所以,工业园区既是废旧塑料的回收聚集地,也是塑料制品厂商的原料供应地。那种“白粒”,也就是塑料制品厂的原材料。

  根据大沥镇政府提供的数据,联滘工业园区里有400家企业,15000名工人,而当地的居民认为,工厂超过1000 家,从业人员有至少10万。

  记者在工业园区走访期间,随机询问了留守的工人,发现这里的打工仔大都来自贵州、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农村,有人长达10年之久。为了节约成本和节省时间,工人就住在厂里。工厂一般都采取“人休机器不休”的双班制,每班的工作 12小时。而报酬视工作的熟练程度而定,平均是1000元左右。他们满足于现在的生活,这毕竟比种田的报酬多得多,而他们的家属,还可以捡破烂挣钱。

  但这些处于垃圾链最低端的人,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这里的孩子很容易咳嗽或者发烧。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他们就被放在垃圾堆上,甚至一起去挑挑拣拣。而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是,很多有用的东西,如一些可回收的金属,又通过垃圾中间商运回了英国。这样,中间商再次获利。

  产业取缔和转移

  自联滘工业园区的“洋垃圾”被媒体披露后,南海区政府迅速进行了整顿。2007年1月15日,200多人的专项工作组成立,公安、交警等部门在12个进入大沥废旧塑料加工市场必经路口设置检查站,严查废旧塑料装载车辆。此后又出动1500多人,对千家企业实施停水停电,并发出了“1月28日前必须全面搬迁完毕、否则一律查封”的最后通牒。

  “这也是我在宣传部工作多年来,压力最大的两个星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南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麦绍强说。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麦绍强就此事先后接受了数十家境外媒体和无数国内媒体的采访。

  目前,大沥镇位列全国千强镇的第15名,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麦绍强认为,“洋垃圾事件 ”一方面给了南海政府压力,但他们同时也把其当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已责成广东省环保局迅速调查,并积极配合海关部门打击进口废物走私工作。他们也正与欧盟有关组织协商,探讨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事宜的途径和合作方式。

  对于废品加工产业转移到何处的问题,目前并没有清晰地呈现。园区内一家杂货铺老板猜测:“有不少老板是外地人,工厂很可能迁回老家。”

  短短两个星期,曾经车水马龙的大沥联滘工业园,如今已是人去厂空。工业园区里有不少小饭馆、杂货铺、理发店,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没完全适应。“现在基本没什么生意了,正准备关门回老家。”一位老板说。

  1月30日,三辆从河南信阳来的空卡车进了工业区。司机说,他们是常年往大沥拉废塑料的回收商,都干了7年了,看到大沥取缔废品行业的报道以后,特地过来摸摸情况。“这么大的市场,一夜之间就没了,我们还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