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10:24 云南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一)

  --2007年1月26日在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省长秦光荣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省人大代表予以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十一五”开局良好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全省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努力,较好地实现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0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比2000年翻了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跨上1000美元台阶,实现了我省经济发展上一个大的突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0.5亿元,增长26.5%;财政总收入88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9.6亿元,分别增长16%和21.3%,财政支出893.5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存贷款余额987.9亿元和819.6亿元,分别增长19.1%和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9亿元,增长14.9%;进出口贸易总额62.3亿美元,增长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5元,分别实际增长6.7%和7.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6.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1.9%。

  (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明显贯彻国家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数量上实现了占补平衡,保证了重大建设项目和城镇化发展用地。严格执行国家信贷政策,信贷投向进一步向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倾斜。制定出台了一批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社会投资得到合理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00公里,在建1484公里,高等级公路达到5200多公里;昆明铁路集装箱节点站建成运营,玉蒙、大丽和昆六、昆广等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腾冲机场开工,文山机场通航。世界第一条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景洪电站建设获得核准,向家坝电站顺利开工。全省新增电力装机523万千瓦,装机容量达1853万千瓦。新增930个行政村通电话,村通率超过95%。“润滇工程”有14座水库大坝封顶,60座中型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建成23万件“五小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完成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镇化率30.5%,提高1个百分点。

  努力缓解瓶颈制约。提高原煤产量,搞好电力调度,增加电力供应。调整优化出省运输物资结构,保障了重点物资运输。燃油储备、调运和供给能力有所提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扎实

  农村经济有新的发展。农业增加值751.2亿元,增长6.8%。粮食总产量154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畜牧、水产、林业、茶叶、花卉、药材、果蔬、酒类等特色优势产业较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冬季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乡镇企业继续巩固提高。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8万人。农产品流通日益活跃,供销社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建成不同标准的高稳产农田200万亩,36个农村水电电气化县通过验收。新建农村沼气池23万户,农村改灶11.6万户,解决了102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改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117个,改造农村渡口28个。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85个县农产品中心市场配置了农残检测设施。重点实施500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带动了全省5000多个自然村的建设。启动了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试点。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建成一批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加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农信社完成贷款341亿元,增加63亿元。

  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省财政补助县乡31.7亿元,县乡财政困难状况有所缓解。对县域经济增长较快的47个重点县实行以奖代补,重点县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实施兴边富民工程,落实对口帮扶措施,安排项目资金155亿元,加快了边境地区发展。

  认真搞好扶贫济困。巩固和解决了5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完成4000多个自然村的整村推进和10万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易地搬迁3.7万人。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五年发展规划,投入1亿多元专项资金支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安排自然灾害生活救济资金3.2亿元,救济灾民396万人,确保了灾区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四)工业经济实力增强

  工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完成增加值1406.9亿元,增长16.5%。实现利税926亿元,其中利润35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实力增强,有8户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云铜超300亿元,红塔、红云和云南电网超200亿元,红河烟厂、昆钢、云冶、云天化超100亿元。省属10户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大企业销售收入倍增行动目标。启动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2%,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烟草利税达50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非烟工业完成增加值92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5.7%。其中,矿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0%;电力增加值达到161亿元,增长24.1%。光电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增长明显。完成工业投资78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5.4%。

  (五)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累计撤并减少乡镇257个,在85个县进行了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集体林权、农垦等改革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列入考核的企业改革面达97.2%,劣势企业改革脱困和关闭破产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企业办学校移交工作;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一批企业再融资工作顺利推进,云南盐化、世博股份成功上市。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初步形成了我省国资监管法规政策体系,完善了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专业投资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开始显现。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也加大了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提高到36.5%。

  (六)对内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进一步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云南-泰北、云南-老北、滇越五省市等多边和双边经济合作。完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4.4亿美元,增长12.8%。稳步推进境外替代种植,在缅北、老北新种作物28万亩。完成对外投资8200万美元。新批外资项目201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亿美元,增长74.2%。有色金属、高新技术、机电、磷化工、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以金属原材料为主的资源类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积极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等国内区域合作,成功承办了第三届泛珠三角合作论坛、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暨首届亚太华商论坛和第十四届昆交会。实际引进省外资金375亿元,增长43%。加强与东部省区的合作,吸引浙江、江苏等省的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云南发展。物流业实现产值突破200亿元。

  旅游二次创业全面推进。实施了20个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各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建设进程加快。加强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721万人次、海外游客1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500亿元。

  (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教育方面。“普九”县新增4个,达到116个;扫盲工作获国际阅读协会扫盲荣誉奖。建成40万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改造8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初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600万农村中小学生免收杂费,260万贫困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120万学生得到生活补助。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39.3%。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招生增加3万人。云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一批高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部分高校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周边国家在滇

留学生4600多人,与邻近国家合作建立了8个汉语培训中心和3个孔子学院。

  科技方面。启动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一批重大项目,确定23家企业作为我省创新型试点企业,云南白药和昆明船舶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有7个县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建立了与科技部的工作会商制度。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085件和1637件,增长20.7%和18.5%。

  文化方面。文化产业发展异彩纷呈,培育了一批文化市场主体和文化中介机构,正在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部分优秀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乡"两馆一站"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覆盖全省78%的行政村,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3.7%。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扩大到8个州市25个县。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

  卫生方面。不断完善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累计建成14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26个传染病院(区)、16个急救中心,基本实现远程可视医疗县县通。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扩建40个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305个乡镇卫生院,新建464所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20个增加到52个,参合农民达1400多万人。省级医疗机构启动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颁布了《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新增10.1万农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25个县开展了出生缺陷干预试点工作。

  体育方面。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和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第七届残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八)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得到加强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完成营造林430.7万亩。高度重视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5000平方公里。开展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思小公路建设方式得到国家肯定。积极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

  加强矿山整治和资源整合,规范矿业开发秩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出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完善节能考核和公报制度,20个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和城市全面启动。卷烟以及铝冶炼、锡冶炼、铜冶炼等工业产品单耗迈进全国先进行列。583个企业实行清洁生产。

  (九)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逐步解决

  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特殊困难群体再就业2万人。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9%。统一全省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待遇及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制度得到巩固。重视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保问题,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5万人。全省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达到210万人。对城乡特困群众实施了救助。新建廉租住房11万平方米。提高了农村14.3万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活待遇。

  进一步加强交通和矿山安全整治。初步构建起省、州、县、乡四级政府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监测和综合执法。关闭列入计划的103对煤矿矿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683个非煤矿山和93户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十)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全社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城乡文明素质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又有新提高。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省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接受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708件、政协委员提案740件,办复率100%。帮助县(市)人大、政协改善工作条件。继续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全年共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5件地方性法规,发布4件政府规章。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努力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省级行政部门的执法工作。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设平安和谐云南,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加强监狱劳教工作,有效抵制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禁毒工作得到加强。

  重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加强审计、统计、地震、测绘、气象、档案、修志、参事、文史、新闻出版、信息产业工作。边防建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工作继续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各部门帮助支持的结果,是省人大依法监督、省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兄弟省区相比,我省发展的质量、速度、效益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面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艰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压力增大,出省运力紧张;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意识还不强,步子还不大;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政府工作也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突出的是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服务意识还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办事效率还不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做好政府工作。

  二、认真做好2007年工作,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工作的最后一年,我们要认真落实胡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的部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再创新的局面。

  (一)立足科学发展,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注重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争取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迈出坚实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和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六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把云南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富裕安康。

  --坚持又好又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做到眼前与长远兼顾、开发与保护并举、建设与管理并进、经济与生态共赢,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努力保持必要的、符合云南实际的、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支持科研机构加强科技攻关,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云南经济逐步走上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轨道。

  --坚持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把产业发展作为云南经济的重中之重,巩固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云南品牌,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经济带和产业群。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坚决克服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幅提升开放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省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把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原战区和革命老区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扶持,积极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