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石:这本书根本没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17:45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杨东晓

  在这位学者看来,这本书东拼西凑,以假充真

  在杨天石随处可见近代史书籍的家里,也有一套刚上市几天的《蒋介石日记揭秘》,“媒体和许多朋友都在问这本书 ,所以我买了一套。”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蒋介石问题专家,杨天石希望看到的揭秘,是以前人们所不 知或少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来看,他没有找到这样的内容。

  无秘可言

  “能够看出,这本书中关于蒋介石1926年以前的内容,主要摘抄自毛思诚的《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1 926年以后的内容,大多来自日本《产经新闻》编的《蒋总统秘录》”,杨天石说“这不能叫揭秘,因为都来自公开的出版 物”。

  引用别人的著作,理应注明出处。而《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声称引用蒋的日记1000多则,却无一例注明出处, 在杨天石看来,这是不正常的。

  毛思诚是蒋介石的老师和秘书,熟悉蒋介石的工作和生活,《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原是毛为蒋编的一本年谱 ,它的原稿就题为《蒋介石年谱初稿》,现存南京第二档案馆。后来毛思诚对该稿进行修改,出版时定名为《民国十五年前之 蒋介石先生》。1992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万仁元、方庆秋两位学者觉得原稿价值更高,就将原稿交档案出版社出版 ,恢复《蒋介石年谱初稿》的原名。

  毛思诚为蒋编年谱时看过,也利用过蒋的日记,但是,毛同时又收集了大量其他资料,加以提炼、概括,选择,取舍 ,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条目。这些条目只能看成是毛思诚的著作,而不能视为蒋的日记。它们有的取材于蒋的日记,有的则取材 于其他方面,即使那些取材于蒋日记的内容,毛也作了删改,有的地方甚至与原日记大相径庭。而且,毛书从来不在任何地方 说明取材于蒋的日记,将毛编年谱的条目视为蒋的日记,必然以假乱真。毛在为蒋编年谱时,蒋的1915、1916、19 17、1924年的日记早已丢失。毛思诚在无可奈何之际只能靠其他方面的资料补缀。现在,《蒋介石日记揭秘》摘抄毛思 诚的这些补缀,并称为蒋介石已经“遗失”的日记“补”了“阙”,在杨天石看来,这十分滑稽。

  “毛思诚的为蒋编的年谱不是蒋的日记,1937年已经出版,解放后又出版了毛的原稿。从这本书里摘录一些关于 蒋的生平的叙述,甚至包括所附原始资料,不应该叫做‘揭秘’。”

  杨天石说。

  《蒋介石日记揭秘》中有关1926年以后的内容,大多来自日本《产经新闻》编的《蒋总统秘录》,该书执笔者古 屋奎二在写作时,曾经用过台湾国民党党史会工作人员向他提供过的部分蒋的日记摘抄。但是,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在台湾和大 陆也都出版了,到处可以找到,也早已没有什么“秘”了。

  秦孝仪的《蒋公总统大事长编》也是年谱,其中蒋的日记和编者的叙述串在一起,没有深入研究的人不大分辨得清, 何者为日记,何者为编者的叙述,一不小心,就会把不是日记的内容,也当成日记来读。《事略稿本》引用蒋介石的日记较多 ,但也没有注明何处取自日记,编者为维护蒋的形象对所引日记常有修改。

  “揭秘”不可轻用

  怎样才是名符其实的“揭秘”?杨天石说,首先,日记必须真实可靠,并且能准确解读,讲出前人不知或人所少知的 历史奥秘来。

  杨天石说,比如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以前人们都以为它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期,但是,读了蒋的日记 ,就会发现,它最初是在1928年“济南惨案”后提出的。

  又如,1923年,蒋介石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出访苏联。他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少数人种当国,排斥异 己,亦其国之一大弊也。吾为之危。”经过研究,这是蒋在批评斯大林和他周围的几位犹太籍领导人。

  “现在以揭秘吸引读者的书太多了。其实,并无秘可揭。揭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唾手可得。要下大功夫,花 大力气。”

  “对于《蒋介石日记揭秘》的看法,我无意针对编著者个人,也无意针对某个出版社。”杨天石说。“我们应该提倡 一种严肃的学风和严肃的出版风气,对学术和对读者负责,要踏踏实实地研究,为读者真正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书。不能搞 商业炒作。”杨天石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