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营销昆明:一座城市与一种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09:58 《决策》杂志
策划人语 身处一个底蕴深厚的城市,但是局内人却茫然不知———当前,这个发人深省的区域经济悖论几乎困扰着所有的城市决策者。 在日趋白热化的城市竞争格局下,如何使自己的城市从千城一面的尴尬中脱颖而出?如何把自己的比较优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何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旅游者与消费者?……近年来,诸多城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城市营销,从而掀起了一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深刻革命。 这些城市中,不乏光芒四射的所谓“明星城市”,不乏一鸣惊人的后起之秀,但我们却把目光投向了西部的昆明。原因无他,只因为她是一座觉醒最早的城市,早在10年前,《国家营销》就被列为昆明干部的必读书;只因为她是一座敢为人先的城市,早在1999年,就借助昆明“世博会”,拉开了“营销昆明”的序幕;只因为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内陆城市,在新的发展阶段遭遇到的困惑以及应对之策极具范本意义。 基于此,本刊记者飞赴昆明,并以更为宏阔的视野,对“营销昆明”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解读与展望。 营销昆明如何升级 -本刊记者 王运宝 营销一个“梦” 《决策》:从旅游到商品,从大项目到整个昆明城,营销昆明经历了不同阶段。在目前竞争格局中,营销升级为什么特别重要? 李炎:从昆明本身来说,作为西部的内陆城市,并不完全具备现代大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要素,昆明在新的竞争格局中,面临多方面的挤压,昆明要发展,怎么办?这就要挖掘昆明的独特个性,利用现代技术与昆明天赋资源的结合,吸引更多的人流、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来昆明,来感受昆明,享受昆明的气质与个性,就必然带来城市形象与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也必然要求城市营销的升级。 《决策》:昆明怎样才能实现营销升级呢? 李炎:首先要发现昆明,昆明天天是春天、春城无处不飞花,这些描述本身既是对昆明的营销,同时也是把昆明最大的特点表达了出来,这就是气候优势;其次就是多民族原生态的文化,昆明市有25个民族生存、发展形成的文化圈;再者,昆明不是工商业大城市,节奏比较舒缓,这反而成为昆明的一个竞争优势。在日益高节奏的大都市生活之外,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地方,这是一种新的体验经济,其本质就是提供一种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真的状态。因此,在目前这种人的日益“异化”的背景下,昆明的个性就完美地呈现出来了。 由此,在各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交织中,昆明就成为人心中的一个“梦”,当昆明来营销这个“梦”的时候,就实现了从产品营销到城市整体营销,再到文化营销的升级。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和,昆明的文化营销就是营销一种来自生命本真状态的“梦”。在昆明,你可以在翠湖边的茶楼里坐上一整天,去逛花市感到很舒畅,昆明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诗意的生活。 《决策》:天赋气候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与昆明竞争的,那么,如何把气候变成“经济”? 李炎:天赋环境是昆明的“软黄金”。气候是任何人都带不走的,营销昆明就是要让外面的人来昆明消费,人进来之后必然就会带来产业的发展。比如昆明有1000多家茶馆,一个茶馆10个人工作,就创造出30000多个就业机会,还可以产生财富与税收,这都是经济效益。实际上,营销昆明就是整合昆明的独特气候、自然环境、文化资源来寻找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道路。 营销创意与时尚营销 《决策》:营销就是做品牌,“品牌通赢”是营销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对于昆明的城市营销,如何在升级过程中创新品牌? 王亚南:昆明的城市营销在中国是觉醒比较早的,但在昆明之前,还有一个更典型的区域营销案例是“寻找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品牌,它早已收入了牛津英语大辞典,翻译过来收入到新华大辞典,再加上小说、好莱坞电影、歌曲、酒店等等,“香格里拉”早已是名满世界。1996年,迪庆州从《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开始,在1997年就宣布找到了香格里拉,1998年更名为香格里拉。区域营销就是要喊出一个口号、树立一面旗帜,迪庆州把一句口号变成了品牌,最终变成了名牌。这个营销从创意、设计到效果,都是更成功的。 再一个案例就是丽江,丽江营销的是时尚,一种小资情调的时尚,这是最热销的。“我不在丽江,就是在去丽江的路上”,当这句话成为流行语的时候,就是时尚营销。而且这种时尚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丽江,关键是不去丽江就不时尚,所以一定要去,达到这种效果营销就成功了。 《决策》:通过对昆明周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会获得什么启发呢? 王亚南:这种时尚不是天生的,是利用天赋资源,靠后天的创意实现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从众心理,一旦制造出一种时尚,每个人都会去“跟风”,才会有“疯狂的普洱茶”、“疯狂的君子兰”,其实昆明的兰花比普洱茶更“疯狂”,昆明已经举办了多次兰博会。因此,在营销中,就是要创意+时尚,要像丽江那样,让每个人去参与、去体验。如果去石林还是仅仅看几块石头,营销就很难突破。 其中,要有媒体的功劳,包括电影、电视剧等,比如少林寺的成功营销。再比如“阿诗玛”,原本是彝族的长篇诗,50年代由云南大学校长李广田整理成书出版,60年代成为电影经典,90年代编成舞剧,成为中国21世纪的舞蹈经典。 《决策》:先行一步的旅游业,为昆明的城市营销提供了载体,同时也奠定了深厚的营销基础,在昆明市旅游业“二次创业”改革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旅游如何与昆明的城市营销一同升级,才能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雷晓明:在旅游方面,我曾经有过一个比喻,旅游产业发展是一驾马车,旅游景点是马,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四种交通是马车的四个轮子,车厢就是酒店,车厢装饰就是旅游工艺品与纪念品,马车夫就是旅行社,马车跑的大道就是旅游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等整体的环境建设。旅游业发展,必须整合“马车”上不同部件的所有功能,形成合力,同时也要宣传促销。 漆焰:昆明最适合做的不仅是旅游,也适合做休闲、做会展。长期以来昆明的旅游仅仅是一级开发,就是观光旅游,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昆明周围拥有全世界第一流的温泉资源,但建成的是二流的温泉度假村;广东则是二流的资源,建成了一流的温泉度假村,现在很多经济发达地区,不一定就拥有一流的资源。再有,昆明具有建成全世界最一流的高尔夫基地的条件,这就需要对外营销,把昆明的个性资源告诉全世界。 释放品牌的力量 《决策》:在昆明城市营销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品牌就是普洱茶,现在,众多媒体对普洱茶的报道与评述都用了“疯狂”一词,应该如何来看这种现象呢? 漆焰:普洱茶的“疯狂”有炒作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作为一个地方品牌,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既然它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就说明里面一定含有特殊的东西,现在的普洱茶已经不单单是卖一种产品,而是卖文化。普洱茶作为带有特殊地理含义的产品,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积蓄下来的能量就需要释放。任何一种产品在它发展的黄金期,就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一直在动员企业走出去,把品牌积累下的力量向国外释放,变成财富,这是当务之急应该做的事情。 《决策》:在城市营销上,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才能在城市营销过程中,发挥出两者最大的功效? 雷晓明:企业品牌也是所在城市的品牌,城市可以利用企业品牌树立自己的形象,城市有好形象企业可以更好的赚钱,两者是相互依托的。 漆焰:在城市营销上,政府与企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企业不可能拿出很多钱来义务宣传一个城市。因此,就要实现企业品牌与城市品牌的互动,这方面做的最典型的是青岛,相比之下,在寻找政府营销城市与企业品牌之间的结合点上,昆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决策》:有种观点认为,昆明的亮点很多,但是很散,犹如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没有串珠成链,因此,营销昆明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在升级中完善? 李炎:首先是城市营销的提炼与概括,如何真正从“他者”的视角来看昆明还不够,昆明很多的营销点不集中,没有把丰富多彩的资源凝聚到一个点上;其次是营销途径,现在已进入到读图时代,如何把营销的理念与营销行为、个性资源转化成喜闻乐见的图片、影视、歌舞、图书等,CCTV的广告做了尝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再次,营销的市场要明确,营销的不同阶段,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营销是要告诉不知道昆明的人,在完成了云南的昆明之后,就要走向中国的昆明、世界的昆明;最后,营销的手段、技术与营销细节,很多的政府网站与宣传网站只有中文,怎么叫走向世界呢?这就是营销操作上的问题,因此,大型的政府网站、对外网站都需要进行“语言化改造”,其中也包括地域性的俚语、概念、俗语的国际化通俗表达的问题,要让别人看得懂,听得明白。如果这些问题不突破,营销昆明就会出现问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