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新农村建设应该引入监督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21:39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刚才几位老师说到体制问题,紧跟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保证政绩工程这种走向的现象,怎么杜绝?

  黄季焜: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彻底根除这种情况是很困难的,但是并不是说不能解决,在短期内应该发动媒体监视这种伤害农民利益的案例,通过媒体来曝光。

  第二,我们国家经常可以做的是通过下达文件来严格查处借新农村建设的名义搞一些现在不应该做的,还有更好的事情需要做而他不做的事情。短期内可以这样做。但是通过媒体,通过下文件是不可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体制上、从其它方面,从民主方面来考虑,可能有下面这几种途径。

  第一,应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不转变是很难进行彻底改变的。举一个例子,新农村建设刚才各位也谈了,靠政府一点投入是不行的,当然政府需要不断来投入4000亿、5000亿、6000亿,做多可能也不够,要发动政府、企业、农民本身自己的投入。但是要叫企业、农民投入,政府不创造基础设施,不创造很好的市场环境,政府不把土地产权利益各方面问题解决好,农民不会投入,企业也不会投入,最后新农村建设就需要政府投入,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是永远建不起来的。要做好这件事就需要职能转变,把它的职能转到完全公共服务职能上面来,政府做不了的事情,要由农民、企业来做,这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二,应该探讨一些方法来改变现在的干部业绩考核制度。因为现在干部的业绩考核是下面对上面负责。如果能够进行一些改革,使得地方政府领导的评估由农民,完全是农民也很困难,但起码有一部分应该考虑到农民满意不满意,如果农民对他的业绩满意,作为他未来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他做事情就不会做形式主义,就不会做表面工程,就需要真正听农民想要什么东西。

  第三,应该加速我们的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我们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对基层民主建设、民主选举,主要是村主任选举这方面,民主建设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干部就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不仅是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而且提供公共物品的质量也好,花一样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农民反而对他们更满意。这方面民主建设目前是建设到村这一级,我们的乡长选举在一些地方也在试点,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快民主进程,对促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改变我们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工作做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杨志福:刚才黄主任谈得很重要。我在想如何用好这笔钱,我个人觉得,刚才湖南的代表讲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建什么,后建什么有一个顺序。现在基层干部抓的首先是形象,首先把房子改了、街道改了,这恰恰是最后一位。首先把道路修通是应该的,不然村子里没有路,都搞不了。电力网建设,没有电建设也搞不起来。第三,饮水。有些穷的地方连水都没有。温总理提出要再用几千万解决饮水的问题。其次是学校的建设,有些农村小学破得不得了。我们下去调查过,前一些年我们到贵州一些穷山区调研,看了以后我不相信社会主义中国还有这样的学校,那个小学就是土房子,没有桌子,大的石头就是桌子,小的石头就是板凳,没有黑板,黑板就是水泥抹在墙上,小孩就坐在石头上。这种情况这几年好多了,但是很多农村的孩子上学条件非常差,教室水平差,孩子也很差。过去说“破房子、土台子,里面坐着银孩子”,描述得很对。

  另外很重要的是农村的医疗,

医院的建设。农村医院建立不起来,不能把医疗条件改善了,农民看病怎么样?不能跑到城里去,因为那么贵。中央投入那么大,其中就有教育跟医疗、饮水几个重要问题,排在前面,当然首先得把路通了,不然建筑材料都运不进去。

  其它往后都没有关系,因为农民不是一点房子都没有得住,有些可以住,当然有些太差了可以改造一下。但有些干部首先搞形象工程、业绩工程,搞表面让人家看。有些地方已经让你参观社会主义一条街,有些人根本没有城里人参观,观光农业可以赚钱,也搞一个观光农业,但是处在边远地方,没有人去看,老百姓就说歪嘴和尚念歪了经,使中央的政策变了味。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农民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包括农田基本建设搞起来,水库、灌区搞起来,地平整一下,这是当务之急,比盖房子强得多。

  怎么监督?起码用四个方面监督。从党纪系统、纪委系统应该严格监督,钱应该从镇里、乡里一直到村里,都有干部监督。另外,财务监督,紧紧盯住钱的来龙去脉,盯住怎么花的。第三,舆论监督。我们应该通过报纸、电台揭露这些东西。最重要一点应该群众监督,因为群众搞形象工程,群众看得最清楚,应该群众监督。可是说句真话,群众监督是最难的,因为群众在干部眼里像他的仆人一样,根本不让你监督,他监督你还差不多,你根本不可能监督干部。我们国家要想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法制,要从基层选举,真正让农民选出可心的人,现在基层组织有的地方开始搞,但还没有全部做到。因此,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财务监督,然后就是党内监督,这些相当重要。没有这些监督,再好的东西都不行。我们监督不力,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这些弊端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黄主任,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经常说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黄季焜:干事情还是应该由农民来干,政府引导应该主要是给农民引导一些信息、给一些政策,但是千万不能引导过头,如果引导到最后也参与农民做事情,比如让农民种这个、不种那个,叫农民做这个,做那个,最后也会违背农民的意愿,最后也会伤害农民的利益。所以,引导要有度,不能做得太过。最重要对农民来说应该提供更好的政策、更好的环境,目前来说对农民很重要的是农民土地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农民工出去打工的问题,包括他在家里留下土地怎么办的问题,在城市里面子女教育等等方面的问题,政府都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主持人: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嘉宾与网友的交流。

  谢谢!

  黄季焜:谢谢。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