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赖沟:那亲人生死未卜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4:42 《法律与生活》杂志

  特约记者/胡鹏

  胡爱霞怎么也想不到,这有可能是自己听到的丈夫的最后一句话。

  2007年1月17日零时许,内蒙古包头市超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壕赖沟铁矿发生了透水事故,35名矿工被困井下,生死未卜。

  48小时的挂念

  在过去的48小时里,来自宁夏泾源县香水镇的买志军哥俩经历了悲痛、焦灼、期望和喜悦。也就在这过去的48小时里,哥俩除了不停地接着来自家乡亲人的电话,还要不停地关注着矿难救援的最新进展。48小时后,当他们终于在病房内见到获救的弟弟时,所有的挂念都化做激动的泪水……

  “看见我兄弟身体状况如此好,这两天沉重的心总算能够放下去了……我现在就给在家担惊受怕的老父亲、老妈妈报个平安。”看着兄弟脸上绽放出的灿烂笑容,坐在病床前的买志军如释负重地说。

  2007年1月17日清晨,刚起床准备上班的买志军接到一个来自于陌生城市的长途电话,电话是一个在包头某铁矿打工的老乡打来的,这位老乡焦急地说,包头这边的铁矿发生

矿难,买志辉还在里面没有出来。

  买志军当时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刚到包头铁矿打工还没有两个月的兄弟竟然会出事。挂上电话后,买急忙将消息告诉了所有亲人,并在亲人的嘱托下,与二哥及四弟的连襟马广学一同登上去往省会银川的班车。

  时间在痛苦的挂念中消逝,当天上午10时许,3人到达银川。草草地吃点饭,没有逛逛第一次来的省会城市,3人坐在火车站候车室内等到18日凌晨2时许,坐上了东去的列车。

  尽管过去的一天整日奔波在路途上,但这3人都没有一点睡意。每当接起来自亲人打来的问询电话,买志军和二哥就是那么几句话“放心,没事。”在安慰家乡亲人的时候,买志军满脑子全是四弟买志辉,毕竟四弟膝下还有一个不足一岁的儿子。而四弟的连襟马广学也同样挂念着同在井里受困的亲兄弟马小军。慢慢地,3人在沉默与焦灼的状态中到达包头市。

  1月18日上午7时,在火车站,包头市政府的接站人员给他们做了简单登记,随后,工作人员安排了他们3人的早点。他们没有任何食欲,一再要求工作人员安排他们到矿难现场。

  上午8时许,3人到达买志辉工作的三号竖井边。此时距事发已30多个小时,现场各方救援人员正在实施紧急救援。

  当天中午,3人接到还在三号竖井旁边工棚休息的老乡的电话,称上午救出6个人来,极有可能是三号竖井被困矿工。

  这一消息的传来,无疑让3人的神经更加绷紧许多。“接完这个电话,我就跟我二哥和马广学说,听我的没错,这6人里一定有我的四弟!”

  18日的下午包括晚上休息时间,3人仅仅简单地吃了点面食,一整夜没有合眼,尽管过去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获知救出的6人的确切身份,也没有被准许在病房见到这6个被救矿工,但他们都在暗暗地祷告自己的亲人大难不死。

  19日零时许,距离矿难发生的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48小时。买志军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声称获救的6人中有他们的四弟买志辉。“别看我一口咬定四弟没死,但当真的听到这一消息,我还真……感谢包头政府的全力救援!”说着,买志军眼里已满含泪花。

  看着买志军哥仨幸福的团聚,坐在一旁的马广学却仍是心事重重:“我现在心里更着急、更没底了,我不知道我弟弟马小军有没有危险。”

  另类亲属

  自从包头“1·17”矿难发生后,来自于甘肃省岷县的包俊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不仅是因为仍未拿到的几个月工资,更因为挂念因顶替他下井,至今依然生死未明的同乡杨爱宏。2007年1月22日下午,在壕赖沟村东南角一户院内南房,记者见到了包俊科,他以每个月50元的租金租住了村民冯正德仅4平方米的小南房,其室友正是同乡,今年仅25岁的杨爱宏。据包俊科回忆称,2006年11月12日,经同乡推荐,他来到壕赖沟铁矿一号井,成了一名下井的挖渣工,而他的班次正好是矿难发生时的中班。2007年1月6日,他因家乡老婆有病向班长请辞,并推荐同乡杨爱宏接替了他的工作。可是不曾想仅过去10天,井下就出事了。事发后,他第一时间向杨爱宏的亲属打了电话。1月18日上午,杨爱宏老婆带着孩子赶到现场。

  也许是由于工资不能按时拿到手,再加上从家乡出来时所带积蓄已花光,这几日,包俊科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要是杨爱宏没被救上来,我这个春节没脸回老家了。”

  矿难发生后的这几天里,壕赖沟村民姚月贵比任何村民都要麻烦。在他家暂住的一名矿工矿难后一直未归,没有任何消息。姚月贵越来越心慌,担心这名暂住户也被困在井下。姚月贵介绍称,这名租房户姓杜,许多矿友称呼他叫杜九云,大约50多岁,陕西人。2006年11月初,他独自来到姚月贵家租下一间正房,一个人住下。杜九云这名租房户要比其他矿工年老许多,但据姚月贵所知,他也像其他年轻矿工一样下矿挖渣。过去的那两个月,杜九云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睡觉,没有什么工友。矿难发生当天下午,杜九云上班去了,此后就一直未回来过。1月21日上午,姚月贵专门去了一趟离家不远的矿难指挥部,向有关人员汇报了情况,也从指挥部处得知,杜九云确实还在井下未出来。

  难以承受的结局

  自“1·17”包头壕赖沟超越铁矿发生透水事件后的第六天,四川省凉山自治州龙门镇能古村党支部书记曲地子局亲自带着21名村民“组团”千里迢迢来到包头市,这21人里不仅有老人、孩子,亦有妇女,他们来到包头唯一的目的就是祈愿被困井下的7名彝族兄弟能够生还。但是,令他们难以承受的结局还是发生了。

  截至2007年1月22日下午2时许,成功救援6名矿工的三号斜井已经停工将近两天了。一直未设警示障碍的井口出现了挂有“此处危险、禁止进入”纸条的几条警戒线,往井的深处看去,除了那台救援所用的矿井车停在井口外,只剩下两根直径约60公分的通风机风袋,一直向黑洞洞的井下延伸。

  据正在守护三号斜井的工作人员菅师傅讲,他是包头杨圪塄煤矿矿井救援中队的队员,由于三号斜井是孤井,没有出风口,所以大约是1月20日晚上,两台通风机被安置在井口,准备随时向深达500多米的矿井内输送氧气。可是在接到矿井周围随时可能发生下沉的消息后,救援队开始撤离,通风机也暂停使用,井下被困矿工的生还希望因此变得更加渺茫……

  这7名被困井下的矿工都来自于四川省凉山自治州龙门镇能古村,同属彝族,都是亲戚关系。2006年下半年,这7人在乡亲的介绍下,一起来到离家近3000公里的包头市,开始繁重沉闷的下井挖铁矿作业。由于他们都来自同一地方,语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这7人被分配在此次发生透水事件的一号竖井里。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0岁,年龄最小的黑来达里仅有20岁。

  “黑来达里和吉蛾以布、切地洛哈都还没有成家啊。”在得知救援队已开始撤离后,曲地子局悲痛地说。

  能古村属于四川的贫困村,由于人多地少,村里许多壮劳力几乎每年都外出打工,支撑家里的生计。

  与这21名彝族家属相邻宾馆里的被困矿工杨爱红的4名家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直泣不成声。杨爱红是甘肃省岷县十里乡人,2002年,杨爱红和胡爱霞成婚,第二年便有了自己的儿子。可是由于家乡人多地少,十年九旱,出于生活考虑,杨爱红几乎年年出去打工。2006年11月,为了在春节前挣些钱,他跟着几个同乡来到包头市。本来他们准备于1月15日拿上工资就回家过年。可是由于矿主不能及时给付工资,他们便只能留在矿上继续工作。就在事发前几天,丈夫杨爱红曾给妻子胡爱霞打电话,声称很快带上钱回家过年,可是胡爱霞怎么也想不到,这有可能是自己听到的丈夫的最后一句话。

  在本文即将成稿之时,记者从此次矿难指挥部得知最新消息,因井下泥浆和水活动频繁,地面出现新裂缝,目前,地上所有钻眼抢救作业已被迫停止,井下被困人员赔偿工作即将展开。根据事故抢险救援专家组分析,井下29名被困矿工已无生还可能。1月24日,事故善后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事故抢险救援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要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出善后理赔方案,已开始正式启动理赔工作。

  1月31日,6名获救矿工及29名井下遇难矿工的家属全部履行完理赔手续。经过反复磋商,34名矿工家属与超越矿业公司就理赔问题达成一致,未生还的29名矿工获得20万元至27万元不等的赔偿金;6名生还矿工每人获得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赔偿金。在各自领到赔偿金后,矿难家属和生还人员陆续离开包头。同时记者也从负责此次陪护21名彝族家属的东河公安分局南门外派出所了解到,所有派出所民警自矿难发生后,按照上级要求,寸步不离岗位,做好了家属的陪护工作。因担心罹难者家属在银行存、汇款时的人身安全,警方对他们进行了全程监护。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3月上半月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