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应保证下得去上得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17:13 新浪嘉宾访谈
朱永新: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应保证下得去上得来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左二),全国政协委员刘玉岭(右二)和徐枫(右一)做客新浪网

朱永新: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应保证下得去上得来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枫

朱永新: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应保证下得去上得来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博士

朱永新: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应保证下得去上得来
全国政协委员刘玉岭教授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3月14日10:30,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新浪网联合邀请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Blog)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枫和全国政协委员刘玉岭教授做客新浪网《两会系列访谈》,谈大学生基层就业难问题。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您关注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新浪网联合邀请了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博士,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徐枫和全国政协委员刘玉岭教授三位嘉宾和网友就大学生基层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一个探讨。

  各位网友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主持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把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现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难在何处,有些什么障碍?请几位委员帮我们分析一下。

  朱永新:我觉得大学生基层就业当然有很多难点,第一个难点我觉得下水管道不是很通畅,一般来说基层需要人才的信息很难得到,管道不长;第二,基层的待遇比较低,这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比如说做教师,在农村,在基层,和在城里收入差几倍,甚至更多,如果在基层的话毕业生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待遇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第三个原因就是下去以后再上来的机制没有形成,我觉得要让大学生下基层,应该形成一种下得去同时上得来的机制;第四,就是我们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差,到基层去,生存的空间和生存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我觉得可能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刘玉岭:我感觉到基层就业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个是我们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留在大城市做

公务员或者是进大型企业,这当然有优越的一面,但青年人还应该思考如何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改变就业观念或者人生观念。刚才朱市长说了,可能基层的条件相对比较差一点,工资是一个方面,更主要来说,如何使青年人到基层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从环境条件上创造一个有利于一生发展的基础。这方面需要政府考虑如何引导和激励。

  另一方面,从基层来说,应该给毕业生创造一些便于他们发挥作用的条件。另外,对于青年人来说,应该思考是不是到一个很大的单位才便于自己的发展,可能从基层开始更容易发挥作用,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看待基层对自己发展的有利的一面呢?从待遇的角度来说,现在有好多地方政府都为大学生到基层去,从工资的保证方面和环境方面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比如说本科生就可以定保证工资。现在是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更需要大学生来创业,使国家整体奔小康。

  另一方面,希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多进入到基层去实践一下,对基层的了解可能更好一些;此外现在的大学专业设置,跟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有很多是脱节的,所以大学本身也应该根据这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逐渐调整自己的专业,满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结合起来,希望大学生本身在学校期间,能多参加一些社会或生产的实践活动,了解国家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了解多了以后可以更大发挥自己的作用。

  另一个,女生就业比较困难,这的确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性别这方面的差异,一方面从政府、从政策上应该保证,但是另一方面来说,有的同学可能在自身发展方面,能力发展也应该进一步提高;再一个,国家应该有一定的法制,要求各个企业里头必须占一定的比例来保证我们更多女同学在就业上跟男同学是平等的,这样就业机会就平等一些,合理一些。

  徐枫:我补充一点,关于到基层就业,这里面有一个信息传递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型招聘会或者网络上的招聘信息发布,一般都是大单位,如果社区某一个岗位需要一个人,可能不在大型招聘会摆这样一个摊,那个岗位可能需要人,但无法用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去发布,大学生可能也无法从比较方便的途径知道那个岗位需求。可能信息的传递发布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果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的话,或许会有一定程度的解决。

  主持人:刚才刘委员也谈到,女大学生就业难,实际有一个性别歧视在里面,实际基层就业还有一些障碍,比如说同工不同酬,或者编制上的问题,能不能请大家具体讲一讲?

  朱永新:我研究教育,你分析一下教师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我们现在的基层为什么教师下不去?一方面农村,孔雀都东南飞了,村里的高级教师几乎都到了镇上,镇上的好教师到了县上,县里的好教师到了市里,市里的到了沿海城市。现在有相当多的代课教师,成本很低,地方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相对来说比较低,地方政府宁愿有大量的代课教师,他不愿意用正式的老师进去,或者即使正式老师进去待遇也非常低。所以这次温总理提出,师范生免费培养,关键是机制。我们免费培养的大学生怎样到农村,最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国家有意识地在基层定岗位,在西部、农村最需要的地方定国家的岗位,国家给发工资,这样能够有基本的社会保证。当然这个保证也带来了连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去了以后工资两千、三千跟当地的教师比起来就高很多了,这个反差怎么解决?这是个系统工程。当地挣一千,刚去的教师拿两千、三千,所以后续问题需要解决整个基层工作的待遇的问题,要缩小农村和城市收入差距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不能要求所有的大学生永远像过去一样扎根农村一辈子,因此就要有一个服务机制。我去年写过一个提案,除了教师以外包括其他的岗位,要搞国家岗位,国家定向培。比如今年北京师范大学招300个师范生,这个是到陕西的,那个到西藏的,报的时候就是定向报名,国家定向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国家免费培养你四年,你到农村服务六年。据说这次教育部做的方案是三年,我觉得三年时间太短了,国家不收你一分钱让你读书,三年完不成一个教学的周期,如果小学是六年一个周期,初中和高中在一起也是一个周期,初中高中分试的话两个周期,我觉得六年是最合适的,六年以后怎么让他上来?所以我提出20%免费保送研究生。

  国家的研究生里面,20%相当多的来源是从基层服务的人有一个进一步升学的管道,再拿出相当的名额,国家可以送到国外培养,现在每年我们公费出国的人很多,也是从这里面产生。再比如说当地公务员优先从在农村服务过的大学生里面产生,公务员不一定要应届生,我们现在大多数是应届生,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然后你愿意留在当地的,国家再给你各种各样的政策,所以这样就保证他们能够下去,同时更能够上来。现在很多大学最害怕的我下去以后永远上不来了,所以机制问题要解决。当然刚才徐委员讲的信息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很坦率地说,实际上基层到底需要多少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这本身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4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