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需通过制度安排推动廉租房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14:57 《小康》杂志

  ★采写/《小康》记者 郭芳

  在我国福利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停止后,普通商品住房在住房供应体系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如何构筑起一个覆盖全社会成员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成为各级政府破解“住房难”的课题。对于居住问题,我们企图寻找政府决策与民众真实感受的对接。

  2006年是公认的“政策年”。没有哪一年像2006年那样,国家如此重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但在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控措施之后,房价依然高企。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7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1%。

  房价始终在紧绷着普通居民每一根神经。根据《小康》调查,将近69%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房价可能还要上涨;只有14%的人认为,可能会下跌;17%的人认为,不好说。

  纵使政府已经百般努力,但人们对调控的结果依然难说满意。“过去一年,您对国家房产宏观调控效果满意吗?”81%的人并不满意。

  调控还在继续。国家税务总局1月17日宣布,全国各地将从2007年2月1日起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央行决定再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07年2月25日起执行。此举将继续收紧银根,直接影响房地产业的资金链。

  2007年,物业税的出台将作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量级后备“武器”。

  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在传递着同一个信号:2007年,调控依然继续,税收、金融、财政、土地……

  几乎所有人都在关心国家的住房政策,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关心房价。真正关心2007年房价涨跌的是中等及以上的收入者。

  “低”收入者不买房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选择当房奴呢?这似乎从来就不是问题。即便是《小康》最新的调查结果,仍有80%左右的人认为买房是必须的。

  在《小康》调查中,“以您目前的收入水平看,在当地购买一套普通两居室的住房,需要多长时间的纯收入?”68%的人回答说要10年以上,并且是不吃不喝,所有的收入全用来支付房价。这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吃不喝也买不起的。

  面对持续走高的房价,买房还是租房?开始成为问题。一部分人陷入矛盾,也有少部分人已经豁然开朗了。调查结果显示,12%的受访者处于矛盾状态,将近8%的受访者认为买房不是必须的,租房挺好,当了房奴降低了生活质量并不合算。

  “那些没有能力买商品房的,你就不要买嘛!你就不能租,非得买?”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似乎不太中听,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他奉劝年轻人晚点买房,“刚刚工作,结婚、生孩子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工作也可能经常变动,租房子又灵活又经济。等到孩子大了,家庭殷实了再置业,你自己比较松快。没必要上来就认准了非得买房不可,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很被动的位置。”

  “所谓居者有其房,是说,政府要保证老百姓不会没有房子住,这点是政府要保证的。至于说要保证所有的人都有自己拥有的住房,不要说中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 吴敬琏说。

  “现在经常提‘中低收入人群’,实际上真正的‘低’收入人群,他会去买房吗?买房的还是中高收入者。” 茅于轼说。

  北京某家具公司的小苏和老李也很关注两会上的住房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因为以目前的情形看来,即使房价再降,他们也不可能买得起房子。

  这是一家国有企业,与国有垄断单位不同,他们并没有很高的收入。小苏大学毕业将近5年了,一直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里,十平米左右,半地下室,大多数的时候见不到阳光,洗浴和方便要到公共区。每个月的收入不到3000块,在北京,连五环以外的房价也买不起。小苏的爱人下个月就要生产了,一想到一家三口将要挤在这十平米的半地下室,他很着急。“就我现在的情况来看,买房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但我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住房保障措施,让我们的住房条件能够得到改善。”

  老李今年四十多了,孩子已经上高中,一家三口一直挤在租来的11平米大的平房里。他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有可能在这里度过他的余生。

  小苏和老李共同的愿望是,等待政府的廉租房。

  政策如何不落空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并提出把土地出让金的5%,用作廉租房制度建设。

  国家建设部长汪光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2007年将要全面实行廉租房制度,以解决最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来自建设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底,全国累计用于廉租住房制度的资金仅仅为70.8亿元。不过2006年,全国用于廉租住房制度的资金达到23.4亿元,占1999年以来累计筹集资金的1/3。

  廉租房,或将成为2007年最耳熟能详的名词。

  事实上,早在1998年,国家就认识到了廉租房的重要性。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用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

  但是,廉租房建设步履维艰。根源在于,廉租房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来源,对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是不高的。因此,廉租房在一些地方成为空中楼阁。

  但这一次已经不一样了, 通过“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设廉租房,还可能 “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足见政府的决心。廉租房的资金问题得到保障,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可追责的制度。正如著名学者秋风所言, 要推进廉租房建设,就必须通过某种制度安排,确保地方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过程中,将该项支出列入优先项目中。建设部已经提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但是,假如有些地方政府不这么做,该怎么办?还有,这个比例能否满足公众对廉价房的需求?谁来敦促地方政府将该比例确定在合理的水平上?” 秋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假若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即使确定了比例也可能是无效的。他认为,保证廉房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办法,是在地方政府层面建立起内在的财政控制与监督机制。

  资源如何有效利用

  法国刚刚通过了“可抗辩居住权”法案,承诺增加住房建设投入,在法国基本实现人人有房住。法案同时规定,国家保障合法居民的住房权,居民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住房权。这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香港的公屋制度(即廉租房制度)比较成熟,香港也是亚洲第一个提供高层大厦作为廉租房的城市,一半以上人口通过政府帮助解决了住房问题。未成名之前的郭富城等许多影视明星就是从公屋出来的。公屋除了面积小点儿(最小的只有8平米,供一人住,最大的69平米,供6~12人家庭居住。)从设计、环境到运动设施等,品质都不差于私人物业。更重要的是,租金便宜,公屋租金水平大约为同地区市场价的1/4。香港政府在公屋补贴方面很舍得投入。在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大约有6%~7%是用于公屋的建设、维护与运转上。香港过去一年廉租房支出约为160亿港元,占到香港政府整体支出的6%。尽管小支出,却解决了寸土寸金的香港将近50%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如何把有效的资源用得更好,最终保证所有的人都有房子住,这是政府一定要做到的。”吴敬琏说。“在这个条件下,本来资源就不够,你要尽量地把它用到刀刃上。而廉租房在这些方面就会好一些,不是说它不会出任何毛病,但比起经济适用房要好一些。”他希望廉租房成为主流。因为对政府来说,它的资源可以用得更有效,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他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办法”。

  经济适用房何去何从

  近些年来,经济适用房的问题确实暴露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开着私家车住经济适用房,甚至出现了面积达300平方米一套的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被这些特殊群体低价甚至超低价批量购进……

  而且,经济适用房没有退出机制,一旦购房者经济条件改善,无法将住房让渡给更加困难的人居住,而廉租房则可以同时避免这两种弊端。因此,不少学者呼吁,以廉租房取代经济适用房。

  但是,在买房心态依然占主导且商品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民众寄希望于经济适用房。《小康》调查,“以您目前的收入水平看,以下哪一种方案较受您的欢迎?”购买经济适用房最受欢迎,购买商品房被排在后面第三位。

  两会的工作报告中说,要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同时,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不难看出,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是今后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思路和手段。

    两会代表热议廉租房

    审视建房格局

    廉租房背后的争议与矛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