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西区:地下商业开发典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4:16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汤涌

  中关村西区地下商业开发的成功,使其彻底摆脱了马路被开膛破肚的命运

  几家餐厅想进军地下,为

  此侯静岩正在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位中关村西区地下工程的设计师正在使这个地下商业区变得适合餐饮业——有这么多的饭店想在地下开张,这是侯静岩第一次设计时没想到的。

  侯静岩是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的高级建筑师,中关村西区“地下城”的设计者。她解释了自己对原设计所做的改动:“当时只是说考虑地下购物,给餐饮业留的空间比较少。在地下开餐厅要求比较高,通风问题和油烟问题都要下大力气解决。这是商业区,我们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收拾’。”

  这一工程是2004年竣工的,当时独特的地下结构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兴趣。行内有人评价,这比同期的设计要先进五到十年。这个60万平方米的“地下城”共有三层:地下一层是2公里的地下环形车道,连通中关村西区的20座大厦;地下二层是20万平方米的商铺,以及车库与物业用房。地下三层是地下综合管廊,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都在这一层,人员可直接进入其中进行维修。这一设计在全国是第一家,中关村西区一带从此摆脱了“市政维修要让马路开膛破肚”的命运。

  “地下综合管廊使用了国内没有的设计,消防部门的专家们都表示没见过这种设计,大家谁也不知道该不该算合格。”侯静岩说。

  尽管这一地下工程设计赢得了好评,但这种模式很难复制。侯静岩说:“如果没有政府在全力帮助这一带的开发,单凭商业资本很难做到如此大规模的工程,那么大的工程,全是钢筋混凝土,太贵了。”

  这一带原本是海淀镇,海淀区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地下也没有可以利用的设施,纯粹是凭空创造出的一个钢筋混凝土地下建筑。为此对海淀镇居民的旧房进行了拆迁,对地面上的十多棵古树进行了保护。修缮和翻新了一座古关帝庙——这座小庙将建成一个改造工程的展览馆。由于大量建筑转入地下,中关村西区的地表和屋顶绿化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米。

  历史上的海淀是一个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但是地下水却没有太为难中关村西区的地下工程。“10号线发生坍塌事故的地点与海淀南路相隔不远,那里原来有池塘,不远处北四环修中关村一桥时也曾经出了很多水,专门进行了‘降水’处理。但是西区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近些年北京的干旱和地下水开采造成的。”

  地下工程的通风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西区的地下环行车道里侯静岩限制了行车速度,还使用了韩国产的诱导风机。“一旦这里发生了交通堵塞,事情就会变得非常麻烦。”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地下环廊内一共设有20个应急出口。

  任何关于地下的事故都会让地下工程设计师绷紧神经,侯静岩刚刚听说3月28日的地铁事故就迅速接到了单位开会的通知,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是10号线的总体设计单位。

  “他们属于地下的交通结点,和我设计的商业开发项目大不相同,地铁只是一条线,几个点,而一个商业开发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更复杂。”侯静岩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