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德清的民间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5:49 民主与法制杂志

  【编者按】

  一直以来,设立奖项、表彰先进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或少数富人的“专利”,但在浙江省德清县,却有一批普通百姓自 掏腰包设立了各种民间奖项,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进当地的文明新风。这种关心社会公益、推动公众参与的民间意识,正是建 设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的基石。本刊特刊发相关调查报道,带您走近那些平凡、善良而又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心灵。

  - 童美瑛

  设奖者的情怀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德清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从1997年起,一批平民百姓陆续设立了人称“草根奖”的 各种民间奖项,这个仅有四十多万人口的不起眼的江南小县,就此成了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地方。

  今年49岁的马福建,是德清“草根奖”的最先“发明”者。马福建家住武康城边的太平村,平时靠卖鱼为生。他心 地善良,常常为电视里的悲情戏落泪。十多年前,他发现一位老人常在自己鱼摊前转悠,却从不购买。看老人可怜,马福建时 常塞一两条鱼给他。后来马福建得知,老人的儿子不在身边,不孝的儿媳就时常卡着赡养费。马福建是个孝子,他的心被深深 刺痛了,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敬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马福建决意为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做点事。1997年,经济上并不 宽裕的马福建取出1万元存进银行,以银行利息作奖金,在太平村正式设立了“孝敬父母奖”。

  十年后的今天,马福建向记者坦诚披露了当时的心态:“我出的只是一些小钱,却可以让一些人受到教育,让一些困 难家庭得到一点实惠。我的想法很简单,能帮助太平村风气变好,我就很开心了。”

  出人意料的是,马福建的“孝敬父母奖”很快产生了“辐射效应”,各种“草根奖”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德清涌现。

  2001年,由于看不惯一些市民乱扔废旧电池等破坏环保的行为,钟表匠出身的七旬老人朱天荣毅然取出自己辛苦 积攒的1万元钱,设立了“天荣环保奖”,专门奖励在环保方面做出一定成绩的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朱天荣说:“设立 这个奖就是想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因为环保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五年来,在朱天荣的感召下,近百名环保志愿者和 数千名学生汇聚一起,回收了约二十五万节废旧电池。

  2002年,德清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民警童溪水出资5000元,在管辖的城西村设立了“溪水

交通安全奖”,用 来奖励无交通违章行为、积极维护交通安全的驾驶员和村民。这一年,曾在部队立过三等功的退伍军人刘志国,也出资1万元 设立了“志国拥军奖”,专门奖励在部队立功的德清籍战士的家属。

  2003年以来,德清还先后出现了王连根设立的“民间科技进步奖”、下岗工人钱立玲设立的“残疾学子励志奖” 、身患残疾的水产经营户徐燮荣设立的“见义勇为奖”等等……据统计,德清的民间奖项涉及11个方面,全部与提升文明水 平、改善社会风气有关。

  据德清县文明办主任车瑞荣介绍,德清“草根奖”的设奖人都有热心公益、行善助人的记录。比如,设立“残疾学子 励志奖”的钱立玲曾自费6次奔赴青藏高原和西北戈壁慰问德清籍战士,多次获得过“拥军模范”称号。这些热心人总想做点 好事,但现实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却令他们困惑,于是他们想到了容易引发公众关注的评奖活动,期望通过道德评估和道德褒奖 ,以人格的力量向社会发出呼唤。车瑞荣表示:“近年来在德清出现的民间设奖行为,对弘扬社会正气、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 积极作用。”

  “草根奖”的分量

  民间设奖,在老百姓心目中究竟有多少分量?太平村第一个获得“孝敬父母奖”的杨来根对此深有体会。杨来根捧着 那本大红缎面的奖励证书告诉记者:“我是照顾瘫痪了二十多年的养父才评上这个奖,很不容易。奖金虽然只有200元,但 我觉得很光荣,因为我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据杨来根介绍,“孝敬父母奖”在太平村已评选了4次,共有8对夫妻获奖。“太平村是个小地方,哪家哪户怎样对 待老人,街坊四邻都很清楚。第一次评出‘孝敬父母奖’后,村里很多人都受到了教育,都想获奖。但获奖并不容易,要有实 际成绩,还要经过村民评选。”杨来根举例说,太平村曾有一位经常跟婆婆吵架甚至抢夺婆婆饭碗的媳妇,在评奖活动中受到 震动,从此转而孝敬老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位昔日的凶媳妇终于也评上了“孝敬父母奖”。

  设立“溪水交通安全奖”的民警童溪水被人亲切地称为“阿水”。在他看来,“民间设奖,无非是由单人行善变成劝 世行善”。

  第一个获得“溪水交通安全奖”的安徽籍农民工王小六回忆说:“过去在阿水管辖的地段,由于外地人不懂交通规则 ,因此

车祸多发,3年里就撞死了5个人。阿水设立‘交通安全奖’后,因为我在安徽籍民工当中小有威信,阿水就请我去宣 传交通安全规则,教育同乡们遵章守法。”颇为神奇的是,“溪水交通安全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行人乱穿马路、骑摩 托车不戴头盔的现象大幅减少,而且那些交通混乱的村庄后来都成了“省交通安全达标村”。

  现在,常有村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纠缠”童溪水:“阿水,我现在不乱穿马路了,很遵守交通规则了,什么时候也 给我发一个奖?”在童溪水看来,“这奖那奖,无非就是‘夸奖’。个人设奖的分量,说白了就是乡亲邻里间彼此拍拍肩膀夸 奖一句的分量”。

  在德清,虽说各种“草根奖”的奖金微不足道,颁奖的场面也很简陋,似乎没有什么权威性,但这些由个人设立的奖 项必须通过百姓推荐、百姓评选的民主程序来确定获奖者,在百姓心目中有着极重的分量,它反映了人们追求和谐、积极向善 的共同心愿,因而生生不息,不断涌现。

  新风尚的成长

  对于德清出现的“草根奖”,德清的官方部门既没有横加堵截,也没有漠然置之,而是将其视为提升公民素质的“亮 点”,大力支持,积极引导。

  2003年,东阳籍建筑个体户斯正良来到德清创业,很快事业有成,斯正良很想回报社会,却苦于没有好的点子。 德清县文明办等部门就“指点”他设立了“正良外来务工者风尚奖”,以提升外来务工者的素质。

  在德清,各种“草根奖”虽说是个人设立,但都有相对严谨的评选规则,并在评选过程中努力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 。比如,“正良外来务工者风尚奖”的奖励对象是在德清的外来打工者,获奖标准则是:有扶贫帮困、拾金不昧、救死扶伤、 尊老爱幼等各种公益行为。评选时,候选人名单和相关事迹要在德清的媒体上公布,让全县百姓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再比 如,太平村的“孝敬父母奖”共设置了12个指标,候选人的事迹要在村头的布告栏里张榜公布,并且经村委会同意、村民认 可,才可以获奖。

  德清的“草根奖”设立十年来,已经涌现了一批令人信服的“民间英雄”,催生了一股健康向上的“民间新风”。为 了使“草根奖”发挥更大的作用,德清县文明办在尊重设奖人意愿的前提下,正酝酿将一些局限于一村一镇的“草根奖”推广 到全县。与此同时,为了扶持“草根奖”长期生存,同时避免乱设奖、利用设奖做广告等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德清县于200 5年专门成立了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并于2006年年底出台了《德清县民间设奖指导管理办法》。

  种种迹象表明,德清的“草根奖”还将续写更多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透过“草根奖”这杆特殊的“秤”,百姓 们已经称出了心中敬重的人和事,并以民主的方式表达了民间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益诉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