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怀念——他就这么没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3:37 南方人物周刊
木木 1996年,冯尼格特接受了美国人道主义者协会颁发的“年度人道奖”。在演讲致辞中,冯尼格特说,若干年前我 就写好了一篇8个词的获奖致辞,以备有一天他们终于决定颁发诺贝尔奖给我时发表,那就是“Youhavemademe anold,oldman”。2007年4月12日,在等待了漫长、漫长的30年后(1980年代中期他最有希望的一 次败给了新小说派的西蒙),冯尼格特去世。以冯老师的个性,我想如果此时要发表演讲的话,他一定会在自己的葬礼上对瑞 典文学院的老师们说:Finally,Youhavemademeadead,deadman。 按照瑞典文学院老师们的标准,冯尼格特,即使他1969年就出版了《五号屠场》,即使他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大师 ,即使他有着比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们加起来还要多的读者,他也没有资格获得伟大的诺奖,他从来没有描写过饱受 歧视的同性恋、钢琴女教师、印度的文化冲突、南非的种族歧视受害者,他没有在土耳其受过政治迫害,他甚至没有在尼日利 亚种过树。 在他的读者的心目中,冯尼格特是一个永远被放逐的大师。作为《五号屠场》、《自动钢琴》、《猫的摇篮》、《冠 军早餐》、《囚鸟》、《时震》等所有伟大作品的作者,作为美国所谓黑色幽默的大师,他一生几乎没有得过任何重要奖项, 在《五号屠场》出版之前,冯尼格特一直被主流出版社认为低俗、没品味、不够商业,他的作品一直在家庭杂志、通俗读物上 流传。直到1963年《猫的摇篮》出版,评论界也不过同意冯尼格特从此由一个“地下文化人物”一跃成为“流行作家”。 评论界的老师们有意地忽视冯尼格特多年,他们甚至忽视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自动钢琴》(第一部并不意味着不是最伟大,这 个世界上有些老师一开始就抵达了顶峰)。所以我以为当他们惊异地“发现”了伟大的流行作家冯尼格特,这事和《猫的摇篮 》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当时伟大的格雷厄姆·格林将之称为“由活着的最出色的作家之一创作的年度最佳三部小说之 一”。对于一个自学成才的大师,伟大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更加伟大的作家吹捧你。 1973年,《冠军早餐》受到广泛追捧,而之后的岁月里,这部书在美国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冠军早餐”成为美 国的一个成语,“BreakfastofChampions”甚至已经成为美国一个玉米片的注册品牌,出现在千家万户 的早餐桌上。 美国人民不吃馒头,对他们来说,没有比玉米片更重要的早餐了,冯尼格特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之广泛显然没有第二 个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得上。《猫的摇篮》出现在全美众多中学和大学的书目上,成为冯尼格特青年读者最多的作品。在他的 晚年,冯尼格特也曾经被问到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他说:在我所有作品的舰队之中,我的旗舰是《猫的摇篮》。他是诚 恳的,他没有像金大师在晚年被问到同样问题时,说出越长越好越晚越好之类的废话。 《猫的摇篮》像冯尼格特其他作品一样,对于年青读者的最大魅力是它的“反文化”性质,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在玩弄 语言、机智和想象力,每一部作品都对政府、哈佛、科学发出冷笑。的确,在一个皱巴巴的世界里,我们总是企图用机智抚平 它。冯尼格特在康奈尔大学学的是化学,然而他成绩太差几乎没能毕业,之后他不知怎么混进了GE公关部,1952年他写 出《自动钢琴》。据说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预示了苏联的灭亡,然而我读完之后的感想是冯尼格特的意思是我们要反机 器、反技术、反科学。冯尼格特非常讨厌别人把《自动钢琴》归为科幻小说,他为此不惜在《纽约时报》上写了篇《论科幻小 说》,通篇对学文科却写科幻小说的老师们表达了深深的鄙视。 冯尼格特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有他自己或者冯爸爸(建筑师)冯哥哥(科学家)的影子。《五号屠场》写的是他自己在 德累斯顿,由一个“儿童十字军”成为一个俘虏,它在1944年的德国和1968年的美国之间穿梭,按照冯尼格特的“本 书读者指南”,你得照着“电报式的、精神分裂式的、特尔法玛多星球上的小说”那种风格去读,它的主题是:死亡、时间、 更新。在书中每一个人死掉的时候,主人公说,“就这么没了”,因为特尔法玛多星球上的人就是这么面对死人的。这是宿命 主义,将一切归之于命运的好处是不管书里面死了多少人,这本书照样可以进行下去。命运的作用是更新,继续开始。而我个 人最喜欢的是《囚鸟》,在冯尼格特的作品里,世界是可以对折的,地球失去了重力,你看到你最意想不到的东西,而我最意 想不到的是冯尼格特的一个主人公有很多科幻小说要写,他的书里面穿插了很多这位主人公脑海中科幻小说的梗概,每一篇都 奇思异想,我常常就想,那些科幻小说后来怎么样了呢? 1991年,冯尼格特出版了散文集《命运比死亡更糟》,依旧非常有趣,但是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它很不寻常地让 你看见了一颗这位作者通常是埋藏起来的心”。 在冯尼格特所有的小说里,你的确很难找到他的心。他冷酷,他幽默,他讽刺,他绝不感伤,但在《命运比死亡更糟 》里,他说,“如果你不是非常沮丧,你无法成为一个好的严肃小说作家。”冯尼格特本质上是沮丧而绝望的,所以他描述自 己,“为了让自己显得有趣,我会什么话都说”,然后他说,“因为这个原因,先后有两位很好的妇女深深后悔和我结了婚。 ”而读者的最大困惑和乐趣是:你要猜测他什么时候是德国人,什么时候是美国人,什么时候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在开玩笑, 什么时候是严肃地开玩笑。他左右互搏如此娴熟,却又似乎不知道该让哪边获胜。 冯尼格特一生嘲笑了无数的东西,然而你有时不免怀疑他是否笑得太大声了。《Playboy》曾经对冯尼格特和 他的邻居约瑟夫·海勒(《第22条军规》作者,同为黑色幽默大师)进行了一次联合采访。《Playboy》的老师显然 认为“文学大师也是boy也要play”,在讨论了战争与和平与文学之后,终于按捺不住问出专业问题:请问两位大师, 男人为什么比女人更会区别性与爱呢?海勒很man地说,男人才不认为自己是lover,他们认为自己是fucker。 冯尼格特说,我会称一个女人为lover的。 莱辛说,冯尼格特,他同时是滑稽以及悲伤的。 可是,你还能要他怎样呢,这位印第安纳波利斯出生的漫游者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来见证这世界的滑稽和感伤的。 应征入伍前往德国前夕,他的母亲服药自尽,那天正是“母亲节”。他的姐姐和姐夫死在同一天,一个因为癌症一个因为车祸 。在德国他不幸被俘,却因此躲过了轰炸。他厌恶世俗秩序,却又在GE的公关部任职。他的主人公没有一个是英雄,他却被 大学生们视为偶像。他曾设想最好的死亡:飞机坠毁在乞力马扎罗峰巅,而他最后死于陆地上平平无奇的跌倒…… 1984年,冯尼格特曾试图自杀,不是因为“老大哥”,而是因为无法抑制的绝望。事后他说:我觉得自杀是种让 你从死亡那里回来的复杂祈祷。他的父亲晚年非常苦闷,却对最终没有自杀感到骄傲。冯尼格特说,我也会那么做,不给孩子 留下一个坏榜样。不过他经常开玩笑要控告烟草公司——他们骗了他,他从十二三岁开始抽没有过滤嘴的香烟,却活到了80 多岁高龄。——“他们在烟壳上承诺过会杀死我的。” 现在,他如愿以偿了,而且最终没有绕开84这个数字。另一个巧合是他在最后一部小说《时震》中设想,宇宙的痉 挛使得一切回到十年前重新开始。《时震》写于1997年,他死于2007年。 同样在《时震》中,冯尼格特写道:我曾经说艺术家的任务,是让人们最起码有那么一丁点儿认为活着是不错的。然 后有人问我,真的有什么艺术家做到过这一点吗,我说披头士。 作为一个喜爱披头士的人,在《没有国家的人》中,冯尼格特表达了他至死不原谅瑞典文学院老师们的情怀,他回忆 了自己若干年前代理瑞典汽车绅宝失败之后对瑞典工程师进行的诋毁,说,“然后我就和诺贝尔奖无缘了”,他引用挪威老师 的话表示:“瑞典人阴茎短,记性长。” 《没有国家的人》是冯尼格特最后的作品。冯尼格特曾经说过:我们是我们假装成为的人。他假装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然而在他去世之前的最后作品中,他那轻俏的一拐弯式的幽默荡然无存。 他自己显然也意识到了,他写道:幽默是一种远离残酷生活,从而保护自己的方法;但到最后,大家已经非常疲倦了 ,而现实是那样残酷,于是幽默再也不起作用了。这句话从冯尼格特的口中说出来,令人一时觉得气短,原来我们再怎么努力 ,再怎么假装,都是没有用的。 库尔特·冯尼格特 (KurtVonnegut1922-2007) 德裔美国作家,黑色幽默大师。名作《五号屠场》《猫的摇篮》《囚鸟》《时震》等都有中文译本。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