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343期封面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11:43 《法律与生活》杂志
《法律与生活》343期封面故事
《法律与生活》343期封面

  本刊记者/杜智娜

  妈妈,为什么要在龙年生我?

  拨通刘慧的电话时,她正在辅导一个孩子的功课。20分钟后,她在电话里告诉本刊记者:“我们从一上小学就开始人多,此后,赶上哪拨儿哪拨儿人就多。”

  2006年北京高考人数突破11万,比2005年增加了1万多,而招生规模只有8万。“今年高考人数也不少,因为去年被刷下来的学生都选择了复读,去年的人数被加到今年了。”

  去年挤过高考的独木桥,顺利地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刘慧,回忆起上学经历,觉得“很普通”,“择校?我家没那个经济基础。”刘慧苦笑着说,她的小学极其普通,而初中,她考进北京宏志中学。

  宏志中学是专门招收品学兼优贫困生的公益性学校,“正是因为宏志中学的公益性,决定了学校不会招太多的学生。”即使如此,刘慧仍然都清楚地记得,前一届只有6个班,而她们这届已经增加到8个班。

  “临近中考和高考时,电视和报纸就不断地提醒我们,这一年的考生比前一年增加了多少多少,这些数字就是压力。可是人多也得考呀,想跳一级已经来不及了,想退一级也不可能了。既然事实你改变不了,就得去接受。”刘慧很无奈地说:“等我们考研的时候人照样多,等到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会说大学生就业压力又重了。”

  与刘慧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一年级的温雪和左晴。

  “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不断地提醒我们,说你们这一届人多,升学压力大,所以你们一定要努力。”左晴说老师的话无形中给她加了码,让她有了“不能被别人比下去”的想法。

  其实不用老师提醒,左晴也明显感觉到了人多。“我上的小学不是名校,上一届只有4个班,而我们这届一下子涨到7个班,而下一届减少到6个班。我表弟和我读的是一所小学,他们那届才3个班。”

  左晴非常羡慕她的表弟,因为表弟是属羊的,那年出生的孩子少。去年,就在1988年的“龙娃”挤破头高考和2000年的“龙娃”入小学时,1991年出生的“羊娃”们走进中考的考场。

  “新闻中都报了,这届中考的‘羊娃’比马年少了3万,大约1/4都进入重点高中。还说属羊的命苦呢,我看他们是赶上好年头了。”温雪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她说她们这群“龙娃”就没那么幸运了,中考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我们只考语数外三科,这样一来,分数非常密集,升学难度就更大了。”

  温雪说:“我问过我妈妈,为什么龙年出生的孩子这么多,我妈说这一年是生育高峰。我又问她既然是生育高峰,为什么还要在那年生我?我妈说看人家都生了,我也想要孩子了。”

  “我妈也一样。”左晴随声附和:“我妈说人家都生就生呗,都是集体性的,随大流儿。”

  “啊!我以为世界上只有我妈才这样想呢!”温雪的表情很惊讶。

  孩子,我不想给你太大压力

  12年后,世纪之交的2000年,又逢农历龙年,被冠以“千禧宝宝”、“世纪龙儿”称呼的孩子,重蹈了1988年“龙娃”的覆辙。

  据报道,2000年,全国各地涌起一股生育“龙子龙女”的热潮。为了能得“龙儿”,很多人不惜采取人为措施干预,到年底更是形成“剖宫产高峰”,最终导致2000年再次成为生育高峰年。

  2006年,“千禧龙娃”要上学了。一说起上学,他们的爸爸妈妈有一肚子苦水要吐。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均表示,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没省心过。

  郝义玲就是“千禧龙娃”的妈妈,她的女儿出生在正月,许多妈妈都想让自己的宝宝当“龙头”,所以正月的出生率非常高。回忆起那年生产,她用“恐怖”来形容。

  因为老公在部队,所以她生产时选择了知名的部队

医院。在妇产科的住院区,她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楼道里也放满了病床,待产和已经生产的妈妈还认为很幸运,起码有一席之地。”

  “千禧龙娃”的苦恼随之而来,先是三年后入幼儿园。“原本我家附近有一所非常不错的幼儿园,之前我也了解这家幼儿园收费并不高,除去生活费,也就近千元。没想到我女儿那年,幼儿园因为人多,把费用提高到2000多元,我们只好选择了另一家。”

  2006年,女儿要上一年级了。“因为我们去的学校校风非常好,只要孩子通过了入学考试,学校就会收,不会向家长收取赞助费。”

  说起女儿的入学考试,小郝仍然很紧张。“其实,学校早就有入学考试,可是去年明显比前几年严格。学校让孩子单独上楼考试,家长只能在楼下等。一个孩子至少有两位家长陪着,大厅里黑压压一片。孩子从楼上下来了,家长不问孩子考得怎么样,都看孩子手里有没有小纸条。”

  学校考核孩子,通过的孩子会拿上入学通知下楼,而没有通过的孩子手里什么也没有。“孩子和大人都紧张。我女儿下楼后告诉我,她考完试都不会走路了。有的孩子考完了,手里没有拿着小纸条下来,家长上去就打。还有的家长和老师闹,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通过。老师的解释很简单,僧多庙少,我们干嘛不挑好的呢?”

  虽然有些家长为这句话与老师大吵,但小郝很能理解。“这一批孩子太多了,学校不愁生源,当然要选择素质好的学生。一个单位招员工,还要笔试、面试,挑优秀人才呢!”

  通过入学考试,很多孩子被刷了下来。

  “龙妈妈”杨烨向记者转述了一个笑话:“1998年愚人节的时候传出来一个笑话,说只要在2000年生世纪宝宝,孩子可以在任意一个国家申报公民,成为任意一个国家的孩子。后来虽然媒体一再出来辟谣,但仍然有人为此而怀孕。”

  杨烨的生产也很辛苦,“当年我选择了北京市东城区一家非常知名的医院生产,人多得可想而知。孕检时就排着长长的队伍,生产时就更难了。我最后一次检验时,医院让我办入院手续,当天我没带那么多钱,又考虑到离预产期还有一周时间,就先回了家。没想到当晚就破羊水了,再赶到医院时没有床位,我在候诊室整整等了一晚上,直到第二天早上9点多,有人办理了出院手续,我才排上。”

  杨烨的女儿两岁时就被送到一家一级幼儿园上小托班。“上一届就两个班,到他们这一届有4个班,每个班的孩子都超过25个。而这家幼儿园的小班还不到25个孩子。幼儿园开家长会时,家长都站不下,礼堂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扩出一大片儿地方,可是仍然有家长没地方待。”

  女儿上小学就更费劲了。按片划分,杨烨的女儿被分到一所重点学校。这所学校是小班授课,一个班只有25个学生,虽然班级人数没变,但是这一届班级比上一届多出两个班。

  参加完入学考试后,老师告诉家长,这一届的孩子素质都比较高。这一点杨烨很有体会,现在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素质培养。“本身我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可是你不给,别的家长在给,迫使你不得不给孩子加压。刚刚7岁的女儿,已经参加过英语班、美术班,还有形体、游泳、

跆拳道。”

  虽然是艺术班,但班里的孩子不比学校少。“形体课原本应该是一对一的小课,没想到那么大的教室,孩子站了多半间,一个挨一个,展现的空间特别小。游泳班就更别提了,虽然是分年龄段、分班、分时间,一个班还要有30个孩子呢,一下水跟煮饺子一样。如果你的孩子有事没赶上这节课,要想补回来,就要等一个月。”

  以后,升初中、入高中、上大学、找工作……等待“千禧龙娃”的还将是一次次激烈的竞争。

  杨烨开始为女儿的将来担心了,“再往后推20年,我觉得孩子就业就更是问题了,对家长是个压力,对孩子更是压力。”

  家长,别再让孩子处处排队

  王静老师是北京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她目睹了1988年和2000年两批“龙娃”的遭遇。虽然1988年的“龙娃”毕业已经6年了,但她还能清楚地记得那年她的班上有43名学生。“学校上一届的学生只有6个班,一班30多个学生。由于1988年那年的学生多,学校扩到了8个班级,每个班43~45人不等。”她回忆说。

  学校很早就设置了入学考试,但这所谓的考试实际比较简单,一般孩子都能通过。“可是到了1988年,由于学生猛增,学校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卡了一批学生。”王老师说,按片儿划过来的学生一般不受限制,卡住的多是借读的学生。

  “因为我们学校是重点,很多家长掏钱也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往年学生少,有些素质相对差一点的孩子学校也收了。因为上面是按学生人数给学校拨款的,多一个学生就多一份钱,学校有学校的考虑,可是这就给老师带来了压力,每个班都会有一两个拖油瓶。88届就不同了,因为不愁生源,学校不仅考学生,还要考虑学生家长的情况。”

  2000年的“龙娃”比1988年的还要多。无论是片内还是择校的孩子,人数都比往年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解决“龙子龙女”的就学问题并不太难,但进入优质小学的难度因人数的迅速增加而明显加大。“我们学校考试的场面特别壮观。不少家长提前两三个月来给孩子报名。去年一年级一下子招了10个班。因为校舍有限,去年学校就没有招学前班。”王老师证实了这一观点。

  “人一多,老师放在每个孩子身上的精力就相对要少一些。”王老师说,有的重点小学,老师将第二天要讲的课提前布置下去,让家长课下先辅导。对于这样的情况,一些社会学家分析,人口出生量突然增加时,就会导致社会资源的突发性稀缺。对孩子来说,实际上属于他的机会少了,质量也降低了。

  “今年大家又开始扎堆儿生‘猪宝宝’,那8年以后,他们将和这批‘世纪龙宝宝’一样,从一上学开始,家长就要发愁了。”王老师不敢设想“猪宝宝”的未来。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7年4月下半月刊)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