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拍卖高调开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13:1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杨东晓

  各种精明的人似乎都嗅到了从照片中所散发的财富信息,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将摄影作品作为新一场投资的风险游戏。

  —鲍昆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4月19日在京主办了“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研讨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华辰2006年秋拍会开创性的“中国影像艺术品拍卖专场”标志着中国影像艺术市场的正式启 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起步于华辰秋拍

  影像作品成为藏品,是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在中国,影像收藏成为2006年中国收藏界最热的话题。影像被 收藏,正是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发现了它的价值所在和升值空间。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鲍昆认为:“这个文化交织着人们对艺术、政治,和人类尊严与如何看待摄影的历史争论。正因 为这些情感是有价的,人们收藏它就是收藏自己的情感,收藏自己和自己同类们通过摄影所记录的各种发现和见证。”鲍昆以 经典作品的市场流程为例:“在进入它最早的市场——画廊时,价格只有几十块钱,但几十年过去,价格翻了无数番,现在已 经从两位数窜升到七位数,交易场所也移师到了画廊之上的二级市场——拍卖会。”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真正懂得作品价值的收藏者运用他们手中的收藏来匡正收藏市场的健康导向。

  华辰秋拍之后,影像拍卖在中国其他大拍卖公司也陆续开拍,继书画古董之后,摄影作品一出世便成为拍卖场上的宠 儿。柴选的观点是:去年起步的摄影作品拍卖,被不少人预测会在2007年形成井喷之势。但在如此火爆的拍卖热潮中,确 实仍有许多现实问题值得关注。他举出美国《照片收藏家》杂志总裁罗伯特·彼斯凯对照片拍卖价格指数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 数的一组对比:从1975年至21世纪初,国际图片价格指数上升675%,而道琼斯指数只上升了481%。

  国际市场提供先例

  旅美摄影家石志民用国际拍卖市场历年来不断攀升的影像拍品,展示出一个一路飙升的曲线:2006年2月14日 ,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的作品《池塘月色》以292.8万美元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创下了摄影作品拍卖的新记录。而这 幅作品的最原始销售记录只是75美金。

  同为“摄影分离”流派的美国摄影师爱尔弗雷德·施蒂格利兹以妻子乔奇娅·奥基弗双手为对象拍摄的作品以147 .2万美元售出,他的另一幅奥基弗裸照则以136万美元成交。这两幅作品30年前的市场价位大约为1千美元。“现代摄 影作品并没有让历史经典一支独秀。”石志民又列举了德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的摄影作品《99美分》,该作品2 006年5月10日在纽约索斯比拍卖会上拍得225万美金,而在2006年11月16日,《99美分》又以248万美 金在纽约菲利普的拍卖会上成交。

  刚起步的中国摄影收藏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石志民援引纽约苏富比的现当代艺术研究专家 马歇尔·魏格曼的话说,“去年(2005年),现当代摄影作品在纽约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总成交额高达6350万美元 ,与前年相比,增值幅度高达40%左右。”他说,“国际艺术品市场对艺术摄影的热捧,是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开始在国内外 风行的一种保证。这个大市场就如同一间暖房,提供了最基本的客户和市场支持,保证着新生的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市场的健康 成长。”

  国内低门槛大空间

  中国具有收藏土壤和传统,近年经济持续发展,更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了收藏的经济基础。这也是国内近年各种收藏 热高温不减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影像收藏为藏家开辟了新的投资方。

  刚刚起步的影像收藏因其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巨大的升值空间,为国内影像收藏者提供了一个容易迈入的门槛。新华社 图片编辑、摄影活动策划人曾璜认为:“影像收藏市场越来越规范,游戏规则越来越完善,为正在起步的中国影像收藏市场提 供了操作的模式。”

  曾璜提出,特别是在过去的3、4年中,在中国影像已开始成为全球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和大收藏家关注和收藏的对象 ,这更促使中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影像的收藏价值。正是由于“最应该收藏中国影像的国内的美术馆和摄影博物馆都还没有腾出 手缓过味”,才为藏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