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辉耀:顶尖海归怎样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15:22 mangazine.名牌

  二、蓝血之“脉”

  对话王辉耀:顶尖海归怎样成长

  王辉耀的名片密麻麻印着14个职务,其中最醒目的头衔,是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及2005委员会理事长。

  他有钱,是3个企业的董事长;有社会地位,十来个社会工作头衔,都与大机构、大学、政府有关;有号召力,2005委员会里的一百二十位顶尖海归,一多半是他的朋友;年轻,40多岁,脸上闪着健康的光。有资格谈海归成功因素的,看起来,非他莫属。

  成功海归48%是博士,仅1%涉足

房地产

  mangazine·精英:现在留学生超过了100万,海归也越来越多,在你看来,什么样的海归最容易成功?

  王辉耀:一年来,我收集了300个样本,这300人是回国创业和发展较为成功的海归人士,我发现第一个特点是,较高学历有助于回国创业成功。在我分析的样本中,绝大部分有较高学历,其中48%是博士或博士后,35%是硕士,12%为访问学者,5%有本科学历。

  这与一般的印象不同,因为人的学历越高,越保守,不敢创业。中国的创业者,大部分是初中和高中,或是部队转业,再就是干部下海,如黄光裕等人。像美国的比尔·盖茨和戴尔,都没念完大学。但在21世纪,海归创业需要高学历,需要有知识结构的准备。

  mangazine·精英:这些人回国后大多集中在什么领域?

  王辉耀:海归在高科技领域创业更容易成功,其中有70%的人集中在互联网、IT和通讯等高科技领域,还有20%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领域,再有5%左右是制造领域。这说明海归在高科技领域独具优势。比如我们2005委员会的理事,韩小红把健康体检产业带回来,百度李彦宏把搜索引擎带回来,田溯宁把信息高速公路带回来。再比如我,创业是在咨询业,而且也是为高科技行业提供咨询,给三峡带来了第一笔国际投资,这需要懂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运营、中外政府经验以及跨国公司经验,门槛高,是有高知识含量的。由于海归大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因此,对他们的学历要求较高,这也解释了前面所说的为什么高学历者容易成功。

  相反,在某些国内企业家集中成功的领域,如房地产等,海归却涉猎较少,只有不到1%,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mangazine·精英:为什么在房地产领域少?

  王辉耀:凡是讲究人际关系的行业,海归就很少进入,因为这些行业需要勾兑,海归不善此道。

  国际化:成功海归的撒手锏

  mangazine·精英:海外工作经验应该有助于海归回国创业成功,但那是什么样的工作经验呢?

  王辉耀:需要海外工作经验,这是公认的。但有些去英国的留学生,留学一年就回来,很难找工作。我们的样本里,绝大部分是5年以上工作经验,像百度的李彦宏,曾在华尔街工作,UT斯达康的吴鹰,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而且,他们大部分是在知名企业,不是餐馆之类的小企业,在小企业,工作10年也没什么用,因为学不来规范的企业管理。

  mangazine·精英:海归创业,是独立创业的多,还是联手做的多?

  王辉耀:海归创业往往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组建团队有助于海归创业成功。在样本分析中,大多数成功企业都有3位以上的海归团队参与创办或管理。由于海归企业比较规范,一般都会设有CEO、CFO或者CTO等,而这些职位往往都是海归所擅长的,也常常是风险投资所看好的。有着同样海外经历的海归创业或管理团队的组建,提高了海归创业的成功率。

  mangazine·精英:留学生回国创业,其实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多少钱,那么,他们怎样起步更容易成功?

  王辉耀:风险投资参与,有利于海归创业成功。在海归成功创业的企业中,有相当的比例获得了风险投资的参与。这也是海归回国创业的一个有利条件,因为绝大部分国际风险投资在华掌门人都是海归出身,他们之间更容易沟通,也容易被国际金融市场所接受。例如,目前在海外上市的海归企业中,几乎100%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投资。

  另外,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大循环的企业,就不再是一个人的创业,而是背后有许多国际大公司在推动,有一套国际规范在管理。这样的企业不容易出问题。不管是胡润富豪榜还是福布斯富豪榜,海归企业有上有下,但一般来说,不像那些民营企业一样,说不定哪一天轰然倒掉,因为有些民营企业是凭关系的,而海归企业规范,我在纳斯达克上市呢,有人监管呢,我就是没有领导批什么条子,你也不能随便让我死了。所以说,越国际化,越高科技,越容易成功。

  mangazine·精英:这也说明,海归应有很好的国际社会网络。

  王辉耀:对。海归创业不仅带回了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也注重海内外的网络和社会资本。调查中发现,接近80%的海归曾在不同时期参与过社团、商会、行业组织、校友会、同学会、创业园区组织等。这些机构的参与,对于海归扩大创业与发展的网络,认识新的合作伙伴,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有积极意义。

  顶尖海归需要政治平台

  mangazine·精英:你前面所讲的海归成功因素如高学历、高科技行业、大公司工作经验、风险投资、国外关系等,都是留学人员在海外就要确立的。而你刚提到的网络和社会资本,需要他们回到国内来建立和获得。那么,你所倡导建立的欧美同学会商会以及2005委员会,是不是就想起这样的作用?

  王辉耀:当然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你要创业,就要有很好的会计师,很好的律师和投资顾问,另外还要有一批专业公司支持你。一个加拿大的海归,参加了我们商会,在他那一桌上,他就碰到了律师和会计师,很快,他就在河北建立了自己的企业。

  但是,这并不是惟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国将来要走国际化道路,海归是一批最重要的人才,是中国进军世界的现成团队。先将他们组织起来,迟早要发挥作用。我们还能整合外国的,比如美国1000所好大学,假如一个大学里有10个华人终身教授,至少就有1 万 人。这些人都想为国家服务。还有跨国500强里副总以上的华人,世界各地的实验室、研究机构、NGO和联合国系统、世界银行系统的华人,想为国家做事,但没有平台啊。还有,中关村有1万海归,他们政治上有诉求,怎么办?在创业领域,他们活跃,但在政府领域和公共领域,他们没有任何门路。以前中国没有海归人才,现在有了,却闲置着。我们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平台。

  mangazine·精英:但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平台呢?

  王辉耀:参政议政,成为国家智库。政府从海归中选拔干部,都是从体制内选,比如必须有过处长局长经验,这就将大批的海归排除在干部队伍之外。我国归国留学人员参政的比例较低,据不完全统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省部级以上干部全国只有几十人,在庞大的地市级官员群体中,归国留学人员比率更低。与经济界、教育界和科研院所的海归比例相比(有的达到了85%),从政的海归极少。中组部与统战部也需要海归人才,但需要发现,需要信任,其实很多海归很有本事,但国家没有发现。欧美同学会就是途径,因为欧美同学会是体制内的机构,国家相信。

  mangazine·精英:有人因此获得了官方的赏识吗?

  王辉耀:2005委员会才成立1年多,成效还不明显。但像汤敏,亚洲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经常参加政府的研讨、座谈,成为智囊,我们有些人也有了与政府打交道的机会。

  mangazine·精英:其他人有没有获得利益?

  王辉耀:2005委员会的人经济上不缺什么,他们参加这个委员会,主要不是为了生意。他们目前的收获是,我们每次的月度午餐会和论坛,主讲者都是我们的理事。媒体对他们报道,我们自己的杂志对他们介绍,并推荐他们作为人才,把名单到处散发,这对他们来说很值的,甚至有些组织盯着这些人才库,比如大学,政府,猎头,大公司。加入这里的人目的都不一样,也许可以扩大业务,也有的想扩大人脉,获得赏识,但大家有一个相同的想法,那就是为国家做点事。

  2005委员会实际上是NGO

  mangazine·精英:以你的视野来说,中国有没有办得不错的精英圈子?

  王辉耀:没什么。以前也有过几个圈子,但不是有点商业化,想赚钱,就是政治上有些敏感。但欧美同学会历史悠久,比八大民主党派还悠久,政府认可,同时功利性不强,进来不是为了挣钱。中国新社会阶层到了这个历史阶段,有些言语要表达出来,要有个平台和场所,同时这个平台又是政府支持的,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别的圈子,领导人不会去,但这个圈子是体制内的,领导人就可以来,来了一看,这帮人很务实,不错啊,就了解了。

  另外,别的圈子,运作一两年也就散了,我们商会5年了,仍然在向上走。我知道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没有公信力,而我们这个是得到国家、社会认可,成员之间又彼此欣赏,而且完全没有商业目的。我是会长和2005委员会的理事长,我在这件事上用了很多时间精力,但这里的活动与我的生意完全没有关系。

  mangazine·精英:你们的运作模式与欧美同学会完全不一样,他们怎么看你们?

  王辉耀:总会领导重视我们,为什么重视?社会新阶层嘛,这些创业的人是不受任何人管的,不是欧美同学会对他们有点影响的话,那官方对他们就一点影响也没有了。现在海归95%的人是没有单位的人,现在都是社会人,不是单位人。国家如果想用这些人的话,要有个渠道。

  国家对欧美同学会也非常重视,2003年欧美同学会90周年庆祝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并讲话,其他还有3位政治局常委参加。欧美同学会确实是个好的平台,但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说,同学会完全可以组织海归与领导人对话,谈金融体制问题,谈民间外交怎么搞,其能量不亚于发展研究中心,因为这都是顶尖人才啊。

  mangazine·精英:你们对2005委员会有什么期望 ?

  王辉耀:我们希望参与中国民主建设进程,在政协里面发挥作用,我们里面已有政协委员了,比如田溯宁就是政协委员,我也是北京市政协的顾问。但光是政协是不够的。100万的国际人才,应该有个代表机构。他们可能就是未来欧美同学会的骨干。

  我希望2005委员会聚集更多的人才,成为高端交流平台,高端国家智库,同时为每个参与的人带来参与感与收获。更重要的是,为中国转型社会探索一种模式。原来社会发展就是政府一种模式,后来出了企业模式 ,现在要有制约了,需要平衡,社团要出来。我们虽然挂在欧美同学会下面,但我们用了民主管理机制。我们实际上是NGO,代表公民社会,这在中国还是萌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